海盗船长 发表于 2018-5-27 11:41:23

徽州人的和谐思维及实践

和: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中华先人早就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孔子),只有“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和而不同”才能“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尚书·尧典》)。由于徽州人大多是历史上的中原移民,作为程朱阙里,集儒学大成的程朱理学对徽州影响特别深刻,加上徽商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广博吸纳,历史上的徽州人努力承传和弘扬中华“和”文化,对于人之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有一种和解式的体认,他们思考问题,看待事物,大多坚持与己和乐,与人相洽,与社会和融,与天地和德,讲和而不同,有丰富的“和”的思维智慧和出色实践,“和谐”构成了徽州文化最精彩的篇章。绩溪龙川胡氏宗祠享殿大厅那些精美绝伦的荷花木雕,特别是那幅寓意深远的“荷蟹”图,最明确、最代表性地表述了徽州人的思维和追求。

  受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深刻影响,宋代以来,徽州“儒风独茂”(1),“为士者多明义理”(2),“人尚气节,民素朴淳”(3),讲“进则兼治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讲做人,讲自我完善,追求“与己和乐”、人自身的和谐。徽州人崇文重教,认为“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如果“养儿不读书,等于养了一窝猪”,“富而教不可缓”,同时又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修身,是为了“做人”,所谓“读书好,经商好,效好便好”,“仿效”好人是最重要的。徽州人为学者,大多洁身自好,高风亮节。大儒朱夫子集儒学大成构建的新理学主张正心诚意,存天理遏人欲,他身体力行,为官清勤廉洁,爱百姓,治荒政,惩贪吏,正风俗,为实现那个社会的道德制衡努力了一生。大思想家戴震十七岁即有志于闻道,他修辞立诚,“立身守二字曰不苟,待人守二字曰无憾”(4),他批判后儒理学以理杀人,呼喊“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主张“平恕”,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大学者胡适在勇猛推进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对于来自各方面的非难,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相待,胡适的宽容源于他博大的心胸。徽州人为商者,大多重视“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5),“贾名而儒行”,他们为商“汲汲以济人利物为心”(6),讲“以义为利”,十分重视“做人”。婺源茶商朱文在珠江坚持在旧茶交易文契上写“陈茶”二字,即使亏耗数万金也“卒无怨悔”,求的就是一个诚信,自己的一个心安(7);而歙县米商胡山坚持不在好米中掺杂坑害灾民,也是为了“存天理,遏人欲”,坚持自己心中的那片明亮的天地。歙商许世积被人错告,官司打赢以后,他大度地向对方作了“义让”,其夫人更是向对方妻小施以援手(8),他们“本大道为权衡,绝无市气,协同仁于信义,不失仁风”,孜孜以求的是与己和乐、心之和谐。有这样的人文理性追求,做人的成功,促成了为商的成功。徽州人为官者,大多“尚高行奇节,在朝在外,多所建树”(9),御史谏官多,清官廉吏多。王茂荫入朝为侍郎,老祖母方氏教导他“毋躁进,毋营财贿”,不要他跻身高位,要当为民的好官,王茂荫谨记教诲,“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为国家财政殚精竭虑,廉洁自好。他念念在胸的,只是“能尽此心,自遨天鉴”,望做好官,以求心安(10)。歙县丰南徽商吴一莲,其子为官,他要儿子为清吏,自己则当清吏之父,他只求一个“宁静”、“淡泊”而已(11)。徽州人为医者,也是“一以儒理为权衡”,大多从来不把医作为赚钱的职业,而是主张:“医乃仁术”,“医以活人为心”,著名的歙县西园喉科传人郑梅涧一方医章“一腔浑是活人心”,最集中地道出了新安医家那种济世救人,与己和乐的火热情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人的和谐思维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