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终年不遇 发表于 2018-5-26 12:20:28

徽商精神 亘古常新

在徽州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因徽州独特的地理和生存环境,为了生存,徽州人外出经商,经商意味着漂泊,或者在山岭间跋涉,或者闷坐舟中。这过程中充满了风险,但也正是在这过程中徽州商人形成了为社会普遍认可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风范即徽商精神。徽商精神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把它视作徽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重要的内涵。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遭受威胁时,徽商多能赴国急难,表现出无私的爱国奉献精神。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朝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这便是徽商、徽商精神所展示给人们的“赴国急难、为国安民”的爱国精神。

  “丈夫志四方,不辞万里游;风气渐成习,持筹遍九州。”正是从小离乡,不畏风霜,从零开始,不断拓展,徽商才把生意做大做强。可见,以敬业而言,徽商对商业的执著和专注,在中国商业史上尤为罕见。也正是这种不畏道路艰险、忍辱负重、长途跋涉的“执著拼搏、坚韧进取”的敬业精神,成就了“无徽不成镇”的佳话。

  “贾而好儒”是指徽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自觉地用儒道经商,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以诚待人”“以信接物”。如婺源茶商朱文炽在新茶过期后总要注明“陈茶”以示诚信;歙商吴南坡以“人宁贸诈,吾宁贸信”为信条,表示重视经商信誉;徽商胡荣命认为“彼果诚实,何藉吾名也?”,诚信是他成功经商五十载的关键;胡仁之大灾之年不为“斗米千钱”所动,平价售粮的举动,更是使徽商“以德治商、重仁重义”的诚信精神得以彰显,诚信,进而成为徽商集团的标识。

  相对于商海的狂风巨浪,个体的商人只是一叶扁舟,因此,在徽商这样的集团里,他们对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很是执着。而徽商的“友善和谐”更多的体现在他们善于处理同宗或同地人的关系。他们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从而大大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同时,他人对徽商“周急济荒”、“赴人之急”、“慷慨尚义”乃至“见义勇为”之类的评价,也很好的说明了徽商“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友善精神。

  徽商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们要站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继承和发扬徽商精神。这无论是对凝聚建设美好安徽的正能量,还是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都具有重大意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商精神 亘古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