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约定 发表于 2018-5-26 12:11:16

浅谈徽商精神

 从贫瘠的山区到富庶的城市,从贩卖山货到经营盐业、典当业、茶叶、木材业等,从只求温饱到荣归故里,这群人整整走了三百余年,他们就是来自古徽州的“徽骆驼”——徽商。徽商是全国驰名的大商帮,他们足履天下,富甲一方。来自万山丛中的徽商,凭什么得到历史如此的青睐和眷顾?一言以蔽之,就是“徽商精神”。这种精神根植于徽州文化的土壤之中,又被徽商进一步发扬光大,它不仅是徽商的巨大财富,也是徽商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直是徽商从始至终所秉承的,因为他们深知,没有国家的安定统一,就不会有家园的平安和乐,就不会有个人事业的兴旺发达。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无论是抵御外敌还是建设家园,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修桥铺路、开办学堂,处处时时彰显了他们的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审时度势的创业眼光。几千年封建传统认为“天下之民寄命于农”,而徽州人能因地制宜,因时变通,从食盐、粮食、茶叶、典当等行业,他们不为正统思想所束缚,走出了一条“寄命于商”的新路。“徽人不呆家,经商走四方”,徽商流寓四方,创造了比狭小的徽州本土广阔得多的事业天地和人才培养平台。他们不囿成见,眼光向外,采取开放的姿态,拿出开放的气度,毅然走出山门,闯荡四方,哪里有生意就往哪里去。正是因为徽商以开阔的眼界看世界,以开放的精神走出去,以审时度势的态度来判断,所以才能占领全国的市场,才能在规模经营中做大做强,才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才会有“无徽不成镇”之美誉。

  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徽商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职业道德的体现:一是以义为先,重义轻利;二是重承诺,崇信誉;三是诚实经商,童叟无欺;四是货真价实,讲求质量;五是团结互济。而将这五个方面归结到一点就是诚信两字,具体到经营策略上,就是以德治商。徽商不惑于眼前利益,因此,他们大都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去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并极力维护这种信誉,视之比金钱更宝贵。徽商之所以形成这种商业道德主要得益于他们的“贾而好儒”。“贾而好儒”不仅使徽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自觉地用儒道经商,更使徽商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比其他商帮更善于从历史上汲取经验,因而善于把握商机,权衡大道,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

  同舟共济的和协精神。“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有着共同血缘或者地缘关系的徽商,有着很强的亲缘和地缘认同意识。因为固有的“乡谊观念”、“宗族意识”和血缘关系,他们形成了徽商以众帮众、相互提携的传统,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易于结成牢固的团体。因而,徽商基本上是一个以血缘、地缘、人缘为纽带,进而建立起广泛而有效经商网络的商帮。他们依靠会馆、商会,以众帮众,相互扶植,不作内耗,整体一致,团结协作。

  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由于谋生的需要,徽州人不得不从小背井离乡,外出创业。异地的陌生、商路的艰险,无不从肉体到精神残酷地折磨着他们。但素以“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著称的徽州人,都能肩负父兄、家族生存发展的重负,义无返顾地“离世守之庐墓,别其亲爱之家庭”,“近者岁一视其家,远者不能以三四岁计”。著名徽商汪应享,苦于无资金经商,其妻便将珍藏的嫁妆全部拿出变卖,支持丈夫经商,自己在家中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还有一些贫寒出生的商人,无嫁妆可卖,他们的经商资本只有靠借贷或依托亲戚朋友援助。徽商程某,联合同族志同道合者十人合伙经商,他们盟誓,三九严寒不喝酒,三伏酷暑,他们连一顶草帽舍不得买,就是这样,艰苦创业,十人终于发迹。徽商精神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不怕挫折,锐意进取,正是这种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勇气,才使得徽商得以雄起阡陌,名振四方,从而造就出数百年不衰的徽商历史。

  如今,徽商的荣耀犹如徽州建筑上精美的木雕一般,虽不复当年的荣光,但已浸润进无形的文化影响着世世代代。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审时度势的创业眼光、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同舟共济的和协精神、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也影响着江淮大地的我们,不管从事何种行业、经历何种困难、面对何种人生,徽商的精神永远都是灿烂星空中最闪亮的那颗启明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徽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