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灰灰大灰狼 发表于 2018-5-25 21:44:20

长塘鲍氏藏书世家

       徽州人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是清朝著名的藏书家,在《四库全书》编纂活动中,他献书600多种,受到乾隆皇帝嘉奖。他刻印的《知不足斋丛书》,受到嘉庆皇帝的嘉奖。  鲍廷博在聚书、刻书、保存与传播文献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徽州的名族大姓中,鲍姓宗族是兴旺发达的门第。鲍氏于公元326—334年间,即东晋咸和年间,因鲍弘任新安郡守,而在城西门扎根,又在城西15里牌营建别墅。于是有长塘鲍氏、棠樾鲍氏。鲍廷博家族属于长塘宗祠。长塘鲍氏经商致富,富而从儒,鲍廷博祖孙6代皆爱藏书。  鲍廷博的祖父鲍贵经商,从事冶炼、制造铁器之类的行业。鲍廷博的父亲鲍思诩从小学习会计业务。鲍思诩娶杭州顾氏女为妻,为做生意计,他迁家杭州,仍经营世代相传冶坊。鲍家本是官商相结合的家族,祖上是官宦之家,因此对于文化典籍并不陌生。儒士的风度在鲍贵身上很是浓厚。他收藏了一批祖传的书籍文献,并教子习文,以求仕途有成。因而鲍思诩有文化,爱读书。他把仕途作为主攻目标,把经商作为谋生手段。儿子鲍廷博23岁补歙县庠生,两次参加乡试,未举。尽管功名未得,书却读了万卷。他们善守心性,嗜爱藏书、读书、刻书。  嗜书之习始于鲍贵,鲍思诩效法鲍贵,父子二人合力建起藏书楼“知不足斋”。鲍廷博则称自己为知不足斋后人。知不足斋藏书上都钤有藏书印“歙西长塘鲍氏知不足斋藏书印”、“老屋三间赐书万卷”、“世守陈编之家”、“一生勤苦书千卷”、“黄金散尽为收书”、“好书堆案转甘贫”、“奇书无价”等。鲍廷博对图书经多识广,阮元在《定香亭笔谈》中称鲍廷博: “博极群书,家藏万卷,虽隐僻罕见著录者,问之无不知其原委。”翁广平在《鲍渌饮传》中说,鲍廷博“生平酷嗜书籍,每一过目,即能记其某卷叶某讹字。有持书来问者,不待翻阅,见其板口,即日此某氏板,某卷刊讹若干字,案之历历不爽”。一段话道出了鲍廷博藏书家的功底十分蕴厚。  《古今孝经》中《孔传》一册,当时国内搜寻不得,鲍廷博得知东洋有藏,时汪翼沦(沧)出使日本,鲍廷博抓住机遇,委托他寻购而回。鲍廷博说: “汪君所至,为长崎岛,距其东部,尚三千余里。此书购访数年,得之甚艰,其功不可没云!”鲍廷博认为著作文章是作者的精神性命,他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他人精神性命的美德藏书刻书。他说,物有聚必有散,书亦此理。鲍廷博以刻书印书,传播金玉玑见,达到保存文化、保存图书的目的。他的以散为聚的理论,爱护他人作品如精神性命的美德,得到了天下文士的共鸣。天下藏书家、著作人在自己无力出版图书的情况下,希望将自己的藏书或作品委托给鲍廷博刻印发行,播及天下。  鲍廷博刻的书都是经过认真选择的精品,上乘之作。他选书的原则如下:  经史诸子类图书原著世间很多,经史诸子著作的研究性图书、补遗,有真知灼见的书则很少,可刻版印刷;  优秀的诗文, “卓然可传者”,不入《知不足斋丛书》,另刻单行本,以传播流芳;  藏书家之间互为传抄,而没有刻板印刷的,可刻印;  名人之作而未刊行的,可刻印;  行之见远的刻印本,刻板不存,各丛书编入,但刻印谬误脱略,择其优者仔细校勘入《知不足斋丛书》;  力作著成,而无力出版印行的,可刻印。  《聊斋志异》的最早刻本,为公元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杭州青柯亭本。此本系旧任杭州府丞、严州太守赵起呆提供稿本,稿本源自福建藏书家郑荔芗的后裔,交由余集审订,鲍廷博刻印发行的。鲍廷博刻印《聊斋志异》,使蒲松龄、余集等文士的“精神性命”得以广为流传。  《斜川集》流播艺林,也是鲍廷博的功劳。《斜川集》为苏轼之子苏过(字叔党)著,南宋以后,未曾见流传。元末以后,书商以赝本欺蒙世俗。很多藏书家高价求真本,不得。乾隆四十六年,翁方纲家里集会,为东坡先生而修祀。翁方纲展出了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斜川集》。参会人赵怀玉欣喜万分, “遂独任校仇役,是书厘为6卷,鲍氏与有力焉, 《斜川集》乃克流播艺林”。  《知不足斋丛书》是鲍廷博校刻的一套著名的大型丛书,世称善本。该丛书共刻印30集,收书213种,内容包括经史考订、算法、金石、地理、杂记、诗文书目、哲学、类书等等,所收皆元代及元以前的图书,其中宋版书122种,还有隋唐南北朝的书。丛书以广博见长,又网罗了遗编。如南宋邓牧(公元l247— 1306年) 《伯牙琴》一书, 《四库全书》仅得文24篇,无诗歌,鲍廷博刻印《知不足斋丛书》时,增收文章5篇,共29篇,增补诗歌l3章。为刻印《知不足斋丛书》,鲍廷博耗尽了家产积蓄。他嗜书如命,每遇好书,典衣而购。朱文藻说“知交者,有能成就君志者,捐金为助,于是出其所储,为前诸家所未刊,或已刊,而伪脱过甚者,悉勘定,寿之枣梨..余馆于振绮堂l0余年,君借抄诸书,皆余检集,君所刻书,余曾预点勘。余与君同嗜好,共甘苦。君以为知之深者,莫余者也。夫勤俭之家,依着米盐经营针缕,惟同室者,悉其艰辛。处膏腴之境,不知也..”  古代文字复杂,繁体字、异体字、通假字、转注音字、地方语音字以及个人生造的字很多,且行文中无标点,这给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古代非活字印刷,雕板印刷费用昂贵,故很多文献是手抄本。诸种原因,使流传的文献产生了同书而异本。不同的板刻,不同的抄本,往往文字差异很大,错字、别字、漏字、改字、异体字的现象屡屡发生。鲍廷博藏书几万卷,每本书皆细究细考,以求去伪存真。  同时,鲍廷博校勘图书十分注意尊重事实,比较而后选优,不妄改他人文字,意有两同者,作注说明。朱文藻说,鲍廷博“一编在手,废寝忘食,丹铅无已时,一字之疑,一行之缺,必博征以证之,广询以求之。有得则狂喜,如获珍贝。不得,虽积思累岁月不休。”宋代孙奕著《履斋示儿编》,鲍廷博藏有其明代潘方凯重刻本,但这个版本“疏于校仇,讹谬百出”,又无多种版本参照校刊。他便请来诸种专家校仇,请大学者卢文绍与孙志祖校勘,扫除错字、别字。请善于发现学术问题的徐鲲对疑难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请音韵学家钱馥据己专长解决难题,请顾广圻依据姚舜咨《茶梦散人》的手抄本再次校勘,努力消减书中谬误,还图书以本来面貌精神。         鲍廷博每定一书,或再勘三勘,或屡勘数四,奇寒毒暑,舟行步履,从未放弃过。徐康(《前尘梦影录·卷下》)说:鲍廷博“夜间偶有所得,即起书之,可校勘秘籍,夜凡三四起不厌”。真是到了神思梦萦的地步。  乾隆三十七年,清高宗向天下征集图书以汇编《四库全书》,藏书之家所藏图书,上缴或借抄皆可,不得隐瞒。各地巡抚学政接到诏书以后,四出搜罗。乾隆帝在诏书中一再提到江苏、浙江的藏书家,如毛晋、范钦、鲍廷博等,要地方官吏劝他们把书拿出来,奉献给朝廷。鲍廷博不敢违背君令,吩咐儿子鲍志祖从书楼中检点出626种善本书交由浙江学政王杰转呈四库纂修馆。  《四库全书》收录了鲍氏进书中的378种,3581卷,其中经书10种、史书61种、子部书138种、集部书169种。鲍氏藏书精而珍,受到清代统治者的嘉奖。乾隆帝令献书100多种的人,自选一种最好的书供他亲览,览毕在书的前页上题诗一首。鲍廷博选了藏书《唐阙史》、《武经总要》二种,乾隆帝在书前页各题诗一首,表彰鲍廷博藏书的贡献: “知不足斋岂不足,渴于书籍是贤乎。”乾隆皇帝还把皇宫内府书室题名“知不足斋”,称“斋名沿鲍氏”。鲍廷博得乾隆嘉奖,受宠若惊,感恩不尽。他在桐乡县乌青镇杨树湾专门动工修建了赐书堂,收藏宫廷赐书《古今图书集成》6编,33典,10000余卷。请翁广平写了《赐书堂记》刊于《听莺居文抄》。鲍廷博第二大奖的获取在嘉庆十八年。嘉庆皇帝在向浙江巡抚方受畴问及《知不足斋丛书》刻印情况时,方氏即呈上鲍廷博刻印的《知不足斋丛书》第6集。该年6月25日,嘉庆帝谕旨:“鲍廷博年逾八旬,好古绩学,老而不倦,著加恩赏给举人,俾其世衍书香,广刊秘籍,亦艺林一事也。钦此。”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第5次南巡时,鲍廷博在杭州“迎銮献颂”,乾隆帝赏给他大缎两匹,后又赐给《伊犁得胜图》、《金川I得胜图》等宫内之物。此乃一个平常读书人、一般藏书家所难以得到的殊荣。  鲍廷博的《知不足斋丛书》保存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文献,桑世昌《兰亭考》、俞松的《兰亭续考》、程敏政《宋遗民录》、钱大昕《修唐书史臣表》、释文莹《玉壶清活》、洪遵《翰苑选事》、岳珂《愧郯录》、吴可《藏海诗话》、江滚《名医类案》等书均被编入,史料价值很大。鲍廷博对入选《知不足斋丛书》的  选本写了题跋,言明该书来源、校勘经过、版本特点、学术渊源。除了《知不足斋丛书》外,鲍廷博还刻了很多单行本,如《四库全书目提要》、《聊斋志异》、《鲍刻六种》、《曲洧旧闻》、《五经算术》、《蛮书》、《金石史》、《云谷杂志》等。  鲍廷博生前只刻完了《知不足斋丛书》第26集,其子鲍士恭继承父志刻印了第27、28集,其孙鲍正言完成了全书的最后2集。因刻书费用不济,鲍廷博生前便开始变卖知不足斋藏书,以后“不肖子孙”渐次变卖,加上水灾人祸,在道光、咸丰年间,鲍氏藏书已分别归于仁和劳氏、杭州丁氏、归安陆氏。乾隆帝所赐《古今图书集成》l万卷,子孙宝藏未动。光绪六年,浙江巡抚谭钟麟修复文澜阁时,征书以恢复《四库全书》,鲍廷博曾孙鲍寅“缴呈储阁,以资宝守”。  鲍廷博以毕生精力致力于藏书、读书、刻书的事迹给世人以很大激励。他之后,高承勋刻印了《续知不足斋丛书》,佚名人刻有《仿知不足斋丛书》,常熟鲍廷爵刻印《后知不足斋丛书》。这些都是《知不足斋丛书》的发展与延续。鲍氏一家6代人聚书刻书的功绩永在人间,不废江河万古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塘鲍氏藏书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