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杨柳 发表于 2018-5-24 09:44:18

曹诚英为什么要将墓地选在去胡适老家的路边(多图)

记不清曾经来过多少次绩溪上庄了。每次来上庄,都要去胡适那个洁净的老屋转一转,对于那个看管老屋的文化站的小曹,都很熟了。对于胡适,我一直是有着很大兴趣的,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东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而我,还在于他的人格清明而理性,中庸而平和,这是一种非常值得优秀的品质。而这样的人,竟是从一个狭小闭塞的小山村中走出去的。每次我到上庄,我都会想,究竟是什么机缘使胡适成为一代宗师的呢,他理性、内敛、宽容,温文尔雅,饱读诗文、满腹经纶,但同时他又有着最清明的思想和追求,有着最浪漫的方式。他一辈子看似平和,却异常执著,但在最大的追求上却落落寡欢,满腔无奈。就个人生活而言,他极富有魅力,深得知识女性的仰慕,但胡适只是拥有没有什么文化的旧式太太。他看起来总是那样平静,似乎人生的起伏很难掀起他内心的涟漪,一切矛盾都在他宽阔的思想和操守中轻而易举地融化。看起来,胡适似乎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平衡感,这使得他的很多见解,到现在看来,仍旧富有指导意义。 胡适1891年12月17日出生在上海,他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双方年龄相差30多岁。胡适出生两个月后,他父亲(胡珊,又名胡铁花)赴台湾省上任,胡适随母亲迁居到台湾。几年后,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胡适的父亲只好返回大陆,在福建病故。3岁多的胡适跟随才23岁的母亲辗转回到老家绩溪上庄。当年胡适母亲自己做主嫁给胡珊作续弦,在上庄曾引起一番议论。当她回到上庄后,处境非常艰难,家庭矛盾也比较复杂。胡适的母亲只好隐忍着,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聪明懂事的胡适身上。小小的胡适也很懂事,学习很认真,对母亲也很孝顺。自七岁起,胡适系统地习诵了《孝经》、《小学》、《四书》、《五经》,阅读了《三国》、《水浒》、《七剑十三侠》、《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夜雨秋灯录》等古代传奇话本;稍大一些,还阅读了《资治通鉴》这样的书籍。后来,胡适这样写道:“所以我到十四岁来上海开始作古文时,就能做出很象样的文字了。” 在上庄村的后面,有一座很高的山,叫金鳌山,翻过那座山,就是旌德县江村。当年,胡适就是从这里步行了20里,去江村迎娶了小脚女子江冬秀。胡适与江冬秀的结合是典型的包办婚姻。胡适13岁随其母到姑婆家与江母不期而遇。江母见胡适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当即主动提出结为亲家。胡母起先并没答应,原因是江冬秀长胡适一岁(1890年生),又属虎;自己的家境不好,与江家不门当户对。但胡适的本家叔叔也即江冬秀的老师多次游说,又进行了八字测算,发现二人很合。于是在1904年胡适、江冬秀由双方母亲做主缔结了婚约。 胡适离开上庄后,一直没有见过江冬秀。去了美国留学后,胡适有一段时间想悔婚,又怕母亲伤感,同时也觉得母亲该有人照顾,因此一直不敢提悔婚的事。1917年,胡适接到母亲生病的消息,从美国赶回绩溪上庄,在那间简陋的屋子里,与江村女子的江冬秀完婚。婚后,江冬秀留在上庄照顾婆婆,胡适则收到了北大的聘书,去了北京。直到1918年,江冬秀才离开乡村,来到胡适身边。到了北京后,有一段时间,胡适与江冬秀经常发生争吵,江冬秀毕竟是乡下女子,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习惯与爱好与胡适也很不一样,有一段时间,胡适也很苦恼。在这个过程当中,胡适曾与自己的小老乡曹诚英有过一段深深的情缘,在杭州西湖边上的烟霞洞,与曹诚英住过一段时间。这段婚外恋情很快让江冬秀知晓,在一争大闹之后,“知书达理”的胡适最终还是选择了隐忍的人生,把自己的一腔情感升华到自己的学说天地中。




胡适夫人江冬秀和孩子


胡适故居外景在来上庄的路上,有一座很不引人注目的坟墓,长满着萋萋青草,墓碑上写着“曹诚英先生之墓”。曹诚英就葬在这里。当地村民介绍说,从1958年起,曹诚英回到了绩溪,住在县城,有时也来旺川。她很少跟当地的居民接触。当地人也不知道她是做什么的,只晓得她曾经是一个退休教授,更不知道她与胡适的那一段情缘。一直到近年,人们在追溯起胡适的这一段情缘来,才想起这个被历史遗忘的悲剧人物。在结束了那段短暂而美好的情缘之后,曹诚英发奋读书,并在胡适的帮助下于1934年到美国留学。几年后回国,曹诚英先后执教于安徽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及沈阳农学院,在经历了一段短时间的婚姻后,终身未再嫁。到绩溪之后,她谢绝了与外界的来往,只是委托汪静之将她一直珍藏着的一大包与胡适来往资料,就这样一直到曹诚英1973年去世,村里人遵从她的意思,把她安葬在旺川村的路边上。岁月留给她的,最终是化蝶的相思。曹诚英还是幻想着有朝一日胡适在回老家的时候能够彼此相望,很多年未见胡先生了,就是死,也想彼此见上一面。这又是怎样的一番情丝呢! 胡适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人。这种矛盾不仅体现在情感上,也体现在思想上。他是新思想的擎大旗者,具有世界视野,有着清明的自由主义思想,但另外一方面,他的行为却有着旧道德的强烈烙印。一个地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对人的性格影响是巨大的。胡适也不例外。在胡适身上,集中体现了徽州人的诸多特点,譬如聪明、敏感、谦和、诚实、踏实以及胆小、理性等。徽州人尽管从普遍的意义上缺少“敢为天下先”的性格,但在绝少部分人身上,却暗藏着执拗而固执的性格,表面平和内心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比如朱熹、戴震等。胡适也是这样,他的表面是谦和的,是彬彬有礼的,是温文尔雅的,但同时,他又是激越的,是富有进攻性的,是敢为天下先的。也正是由于胡适有着这样的性格,所以胡适坚定而清晰地一直在走着一条独立的自由知识分子的路,而这样的路对于中国的读书人来说,是一条开天辟地的路。 现在的上庄,仍是清雅安谧的。当年胡适曾经写过一首小诗《回家》,描写了他对于上庄的美好感受:“疏疏落落的几声雁鸣,在耳的九曲弯道中,扰乱了我做梦的次序。或者,是月先坠入小溪,然后小溪流出故乡。或者,是小溪先流出故乡,然后月才坠入小溪。”如今,在上庄,这条小溪仍旧潺潺流淌着,人去矣,景尚在。每次到上庄,我们都要坐下来,呷着“金山丝雨”,议论一通胡适的思想和爱情。一个人,能让人如此追忆和解读,也算是一件庆幸的事情吧,尽管在很多时候是误读。与其他的绿茶相比,“金山丝雨”的味道不是太酽,不是那种很深的浓,但很清新,有着飘然的馨香。胡适生前一直爱喝的,就是产于上庄的“金山丝雨”。这也难怪,谁让这样的感觉让他感到亲切呢!也许,他能够从茶中嗅到家乡独特的味道吧,也能从茶中,品味到人生的三昧。胡适的气质,散发着“金山丝雨”的芳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诚英为什么要将墓地选在去胡适老家的路边(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