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心愿 发表于 2018-5-20 16:20:51

徽州新安氏族发源地—篁墩的前世今生

  沿徽杭公路205国道从屯溪屯光转盘往歙县绩溪方向出发,距离屯溪只有三四公里的篁墩古村位于新安江畔慈张公路线与王(村)小(川)公路线的交界点上,为黄山市府屯溪之东大门。篁墩古村原属“歙之西南隅,去县治三十里”。它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村中民宅多徽派建筑。  篁墩古村是徽州新安氏族的发源地,在每一个徽州人心目中的地位自是非比寻常,要研究徽州、了解徽州人的历史,都要在这里寻根。  篁墩古村位居徽州心脏地带,“天马列其前,石壁拥其右,古宫辅其左。大河前绕,重心后镇,居然一澳区也”。平畴沃野,阡陌纵横,新安江从村南流过,顺流而下直抵三吴两浙。  篁墩古村,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千年古村,一直隐藏着徽州的不解之谜,在研究徽州文化的学者和新安氏族人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篁墩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得名至少有近二千年的历史。篁墩最初名叫“姚家墩”。东晋时有一个名叫黄积的人,“为考功员外郎,从元帝渡江任新安太守,卒葬郡西姚家墩。积生寻,庐于葬,遂家焉,改曰黄墩”。  朝廷赐新安太守程元谭及其后裔宅居于此后,新安程氏族人世居于此,因此地多修篁翠竹,改“黄”为“篁”。唐末黄巢之乱时,黄巢军一路烧杀掳掠,相传,“凡地以黄名者,兵辄不犯,盖谓己也”。于是在唐末时又易“篁”为“黄”。至明代,休宁进士、篁墩程氏后人程敏政再次改“黄”为“篁”。对此,程敏政在《篁墩文集》有明确的记载:予家亦出黄墩,而考诸谱及郡志,莫知墩之所以名者。近得一说,云:黄墩之“黄”本“篁”字,以其地多产竹故名。至黄巢之乱,所过无噍类,独以黄为己姓,凡州里山川以“黄”名者,辄敛兵不犯。程之避地于此者,因更“篁”为“黄”,以求免祸,岁久而习焉。予独慨夫循吏忠臣赐第庙食之所,而污于僭乱之姓七百余年,卒无觉其非者。因大书“篁墩”二字,揭诸故庐,且借重于作者一言,使后世知此地之获复旧名,自予始云。  篁墩不仅村名历史沿革扑朔迷离,而且其宗族聚居的历史盛况特别引人瞩目。  众多徽州文化研究者在探析徽州宗族迁徙历史时都惊奇地发现,北方中原世家氏族东汉以来陆续徙入徽州,竟大多都以篁墩为始居地,由此而先后向徽州各地、大江南北扩散迁徙。  可以说:篁墩是徽州新安士族的发源地。在徽州移民史上,篁墩有着异常显赫的地位。它是从汉唐直至明清,从中原、苏浙而向徽州移民再从徽州往外迁徒的集散地。许多大姓迁来徽州,都是先在篁墩落脚,这里成了徽州许多族姓的始迁地和避难所。  篁墩依山临水,风光秀丽,历史悠久,自古为众多姓氏迁徙徽州最集中的始居地和宗族聚集地,尤其是黄巢之乱,一次迁居而来的姓氏就达20多个,其中以张、陈、朱、戴、周、萧江、济阳江、康、曹、王、毕、潘、施、齐、唐为多。  谚云“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五夷石壁村、中有徽州古篁墩”。根据许多徽州宗谱、家谱和地方史志文献记载,“始迁篁墩”、“祖居黄墩”的徽州氏族,至少有二三十个族姓。朱姓迁徽始祖朱师古,唐乾符年间,避乱,挈家自金陵迁歙县篁墩。朱涔生四子,形成篁墩朱氏四支派:长子朱古训,南唐任杨行密幕将,后裔迁金陵,形成金陵朱氏一支。二子朱古僚,三子朱古祝迁居婺源香田。老四朱古佑,唐宣宗进士,官至监察御使,后裔居河南偃师,形成偃师朱氏,此族出了一位宋代宰相朱胜非。朱氏最望一支是朱环,唐昭宗进士,唐未任歙州刺史,收复婺源,全家自歙县黄墩迁婺源茶院,并形成朱氏茶院派。宋元两朝大学者朱熹、朱弁、朱松皆出此族。其后裔又迁浙江、江苏、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形成了朱氏望族。  唐越国公汪华之后,汪华八子即八公汪俊,自绩溪迁歙县篁墩,曾孙汪德生三子:长子汪广,迁旌德新建,次子汪廙,仍居篁墩,三子汪音迁休宁藏溪,后衍成汪氏三大派。汪氏另一后裔汪朝宗,自歙县篁墩迁江西弋阳北岑田;汪知游,五代自歙县篁墩迁休宁安乐乡。还有三支于明隆庆间一支自安徽篁墩迁湖北武昌;一支迁居溳水北(今湖北十堰市);一支迁居汉阳治北。今湖北之汪氏大都来源徽州。汪姓为徽州笫一大姓,汪氏祖先从绩溪、篁墩及徽州各地再迁往各县各省,远至两广、两湖、西南、西北、大凡汪氏都由徽州篁墩迁出,“可谓天下汪姓出自徽”。  王氏迁徽始祖王璧,唐咸通间,自太原迁歙之篁墩苦竹巷。其后裔子孙散居歙县、绩溪、祁门、宣州、婺源、休宁、泾县、旌德等地。  李氏迁徽也是从篁墩始,唐代昭王之子李佯,因避乱迁歙之篁墩,旋迁昌水,又徒居界田。传三世,孙李德鹏迁祁门之浮溪新田;李德鸾迁婺之严田;一宗三支,形成徽州三田李氏。明初大谋士李善长出自此族。  江氏家族发端于山东济阳,唐末江尚质从山东济阳迁歙之篁墩。其子江洪,复迁于婺源谢坑;江洪生江德,江德生四子:江潜、江云、江海、江源,其后江潜迁光州固始,江海迁越州江阴,江源迁歙之溪南。江云居篁墩谢坑;谢坑仍为祖居;其后又散居于旌德、太平、歙北、泾县、南昌、进贤、金陵、扬州、浙江等地等地。  江氏另一支族出萧氏。一世祖江祯(一作桢)唐末易姓江,隐居歙县篁墩。生子三:长子江董,迁姿源皋径;次子江威,迁开化马汪;季子江郑,迁歙溪南;江董五世孙江文寀迁婺源旃坑马槽坞。此支后裔们分布祁门、黟县、休宁、歙县及外省州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新安氏族发源地—篁墩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