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卷日记 发表于 2018-5-18 12:22:22

走在屏山古老的光阴里

西递千年古村落屏山,我更喜欢它的人间烟火气。

  青砖黛瓦马头墙,木门里有温暖的灯光。傍晚,炊烟袅袅,有人在灶间做饭,蒸腊肉。晚饭时。几个人围桌而坐,吃着地道的徽州农家土菜,喝着酒,席间有米粉蒸肉。这是一栋老房子,给人宁静怀旧的感觉。两侧的厢房,雕刻精美的门簪,木雕窗棂散发着古意。木质的四壁,人生的相遇有微温的暗,散发着松木香。

  时光抚过沧桑的马头墙、黛瓦,诉说着徽州的乡土、文化、人伦和历史。那些屋瓦总让人有千般滋味。它们错落有致,恩慈一方,谦卑而知足。炊烟从屋瓦上飘起,瓦檐下就是家。而我们从忙碌中停歇,如飞鸟投林栖于此,安然度几日,也许就是这一世凡俗中的因缘。

  雨水落在瓦上,敲出极美的声音。四水归堂,让雨水顺着四面倾斜的屋檐流入堂前,正是徽州文化传承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这种简朴低调的习俗,承载着这片水土聚财旺福,平安喜乐的祈愿。绿阴覆苍瓦。相顾相依,才不辜负人世这清凉之美意。瓦上有青苔,瓦松。月光照在瓦上,是思念,回忆。屋瓦下的那个人,于丁酉年曾途经此地,抱朴守拙,静里听泉。

  总有一些惊喜。譬如看见一扇漏窗。

  窗在墙为牖。 《淮南子·山训》说:“受光于牖,照北壁。 ”如果粉墙的沉稳是底色,牖就是点睛之笔。牖暗参差影,好比美人半遮芙蓉面。又恰似人生只是要美酒浅尝,毋须倾杯相邀,就已微醺。光影迷离的漏窗,随处蕴藏着一段历史,一片乡土,一种情怀。其形寓意吉祥,如扇形,抬头向善;如石榴形,子孙绵延。诸多纹饰情致,风俗民情符号元素丰富,一时竟也无法细说。那些如意、银锭、挂钟、灯笼、花瓶……明暗拙朴,隔与透相间,无一不让人心动。生活中只要有那朴素的光。蓦然遇到,已是惊艳。

  静如砚。一方歙砚,让最美的日常浓缩在方寸之间。

  从西递到屏山,随处散发着徽墨歙砚的清香。徽州的温润与生气,生活的从容与内蕴,都带有一种古旧典雅的气息。只看那满屋的石砚,浑然天成,色泽油润,墨韵酣畅淋漓,没有一点浮躁。在众多歙砚中,我尤爱眉子砚。大眉子,那半弯新月,可人,也可心;对眉子,小巧而羞涩,成双成对。好的歙砚就像一块上等的丝绸。人生的起伏悲喜,触手可及是满指的温存和沁凉。

  吉阳溪九曲十弯,青画屏天上人间。屏山,单是这两个字就让人动心。烟笼翠屏,眉如远山。掬溪水,惜花阴,赏幽竹,倚木窗。都是一场遇见最美时光的邂逅。等到繁华落尽,在日常世俗生活里沉淀下岁月的温良与暗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在屏山古老的光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