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过往秋收 发表于 2018-5-18 11:40:06

徽州“古建三绝”及“三雕”艺术

徽派建筑群体构成的古村落中,宅居结体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型,大都是聚族而居,层楼叠院,鳞次栉比,实为宏伟壮观。村落组合是按徽州宗法传统的山庄形式:村头庄尾,路侧水旁,竹木林立,周围广袤田野,还多有一方供人游憩的芳草地;水的两岸以石桥联接,整个村落嵌入锦峰绣岭、溪清湖碧的自然风光之中;大片民居的白墙青瓦、黑墙边,三叠、五叠式马头墙,以及牌坊、祠堂、寺庙、桥梁、宝塔、亭榭,配置得体,呼应着山峦起伏,乔木丛林,衬现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碧野清风,真可谓“推窗闻鸟音,出门见翠屏”的秀山丽水之乡。正如许承尧《歙书闲淡》中转引清康熙时歙县稚且硕在其《春帆记程》所载徽商鼎盛时期畸形繁荣的徽州村落景观有概括性描述:“乡村如星列棋布,凡五里十里,遥望粉墙耸耸,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殊足观也。”

  徽州“古建三绝”的美誉,驰名中外,其所指的是:布局、结构、营造、装饰令人叹为观止的古民居;祭祖、执族规、作族徽、阴森可怖又建造得雄伟壮观的古祠堂;封建政治、礼教所致的外形古朴典雅、巍然屹立的石牌坊。

  徽州古祠堂之多之雄壮,可谓甲天下。长期以来,“徽俗士夫巨室,多处于乡,每一村落,聚族而居”。宗法社会里,宗有宗祠,支有支祠,还有家祠。至清代,徽州几乎无村不祠。至今尚存的明清古祠堂,其中精美者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与旅游景点,如徽州区呈坎罗东舒祠,歙县北岸吴氏宗祠,石潭叙伦堂,绩溪县大坑口龙川胡氏宗祠,黟县南屏叶、李、程三姓古祠堂群,以及休宁县溪头王氏宗祠、东临程氏宗祠等。

  徽州牌坊作为一种石建筑留存至今,有表彰仕官的大学士坊,旌表节烈实为摧残妇女的贞节坊,宣扬孝道的孝子坊,颂赞科举的状元坊、进士坊等。它们既是精湛绝伦的建筑,扮演着构景、隔景的艺术角色,又是蕴涵着丰富文化的纪念碑。明清石牌坊在古徽州几乎遍地林立,其中以歙县许国大学士坊、棠樾牌坊群,黟县西递胡文光刺史坊和绩溪县奕世尚书坊以及休宁县五城乡古林村贞节坊等著称。

  徽州“古建三绝”的身上,都程度不同地附有徽派建筑上的木、砖、石“三雕”艺术,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的沉积物。“三雕”艺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明清建筑的装饰部件和家居用具等各个方面,且融装饰艺术与建筑结构为一体,互为连缀,相得益彰。据地方志记载:歙县虬村黄氏、张氏,皆以雕刻著名,自明至清,世守其业。从事建筑装饰雕刻的工匠,一般都集体活动。徽商营建住宅时,为获得最佳的雕刻装饰,通常组织打擂比赛,雇佣两帮雕刻工匠,各显技艺。

  徽建三雕技艺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其社会背景之首要原因乃由于徽商之兴盛。明清时期,徽商活跃于南京、扬州、苏州、杭州一带的城镇,足迹遍及云南、贵州、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形成一个庞大的商帮,称雄商界三百余年。徽商拥有大量资财,但因其经济中的封建性因素,使之不得不将其商业增值资本主要用于个人和家庭消费。“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坚实的经济基础。其第二个原因是徽州文风昌盛,历史上享有“东南邹鲁”之称。早在唐代末就已文风日盛,宋代以后,这里是程朱理学的故乡,读书蔚然成风,英才辈出,人文荟萃,遂成文化之邦,使得艺术繁荣多姿,仅画家见诸文字记载明清二代就有867人。天都、新安、黄山画派,徽州版画,徽派金石篆刻,徽调徽剧,徽派盆景等等,交相辉映,这些都对“三雕”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其第三个原因是封建住宅等级制。使富而不贵的徽商在住宅的布局和装饰上,不得不有所顾忌。清代实际生活中仍然沿用明俗:“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开)间、五架(梁),不许用斗拱,饰彩色。”(按:间是建筑平面上的最低单位,在叫根柱子之中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物的大小就以开成的间之大小而定,一般民宅是三间八根柱子。另外,不论硬山、悬山的屋顶结构,从山墙望去,前后两面坡上的椽子靠着五根桁条承托着,这样上负五根桁和的梁叫做五架梁,俗称五步架。)使得徽商当时住宅不得不在封建贵族华丽的府宅邸第之外另辟蹊径:走小而精的路子,于是秀丽精美,清新淡雅的三雕就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其第四个原因如前所述徽州“邑中多巧艺”,明清时徽州百工竞技,会使出浑身解数,巧夺天工,为三雕艺术的辉煌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与机遇。

  三雕艺术有别于绘画艺术,其表现形式要求以“刀”代笔,立是于一个“雕”字。因此工匠在立意构思时,要对造型构图方法、技巧以及视觉效果等做全盘考虑。徽雕艺人不但具有浓厚的传统技艺功底,而且具有一定的“模式化”造型:一般先审材度势。大处着眼,即确定好雕刻对象的位置、比例、上次关系,并考虑好某处应用某种技法,如对称、呼应、疏密、虚实、明暗、刚柔以及立体感、空间感、节奏感、韵律感等技巧和形式美的规律,都要有所权衡,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才分层次运刀,遂将整体的构图化为简略而又不失局部细致入微的刻画。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和线刻等来造型。雕刻精巧高超,或纤细、或粗犷、或严谨、或奔放。

一、木雕的华美丰姿

  木雕在徽州古建筑上的表现,一般是通过梁架梁托、斗拱、雀替、檐条、楼层栏板、华板、柱拱、窗扇、栏杆等木质建材来进行雕刻。大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的栏板、檐条,总是用浮雕技法较多,其内容也多为戏剧文学故事、花鸟、博物古玩图案。如歙县斗山街许氏民宅,是二进三开间堂屋,建于清初,前堂厢房的窗栏木雕,刀工精细、形象逼真,且富于含蓄,窗棂上的“八仙图”无八仙人物像出现,仅雕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阴阳宝扇、张果老的渔鼓、何仙姑的荷花、蓝采和的花篮、吕洞宾的宝剑、韩湘子的竹笛和曹国舅的檀板,乃用物喻人的手法暗示八仙,并衬之以琴棋书画,是谓之“暗八仙”。在对面的门雕上,有九只活泼的松鼠,乃“九松图”,取“松”与“孙”的谐音,故实为“九孙图”。从这些木雕的隐示暗喻中,可以领略到徽雕别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在梁托、雀替、斗拱以及月梁上,一般采用圆雕技法较多。如休宁县陈霞村一座清代民居,月梁上刻“双狮抢绣球”,四周雕花乌相衬托,左右对称,尽用圆雕、透雕手法。

  木雕工艺由两道工序组成:第一道为“打坯”,实即构思或构图,在料面上凿出画面的轮廓,确定其部位和层次,区分前、中、远三景;第二道为“出细”,即在打坯轮廓的基础上进行精雕细刻,使人物和景物凸现出来。

  木质材料在徽地储量和品种俱丰,诸如松、杉、杏、柏、椿、榧、樟、楠、枣、梨等各色树木,应有尽有。

  如龙川胡氏宗祠.木雕之多,艺术之精、布局之妙、内涵之广,为“木雕艺术厅堂”,可与北京故宫相媲美,精华之处比故宫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龙川胡祠有中国“古祠一绝”之誉。

  二、砖雕的清新淡雅

  砖雕所用的材料是特技烧制而掷地有声、色泽纯青、质地疏松细腻适于雕刻的水磨青砖,一般采取圆雕、透雕、浮雕和镂空雕的技法,刀法简练,以增加浓重的装饰性,其内容由明代的几何图案为主发展到晚清的以戏文、民俗图为主,如百子图、游春行乐图、渔樵耕读图、三国故事图等。作品制作从远景到近景,往往有七八个层次,最多达九层。构图多运用夸张手法,形象朗然,寓神寸形,极大地提高雕刻图案的表现力。砖雕作为一种独特的壁饰,表现小平滑明快,被广泛装饰在民居的大门口、门楼或门罩;以及官邸或祠庙大门两侧的八字墙上。如民宅的门楼由“楼”和“罩”两部分构成,统称门罩门楼,下方以砖雕图像嵌镶在花边图案的框内。门楼有垂莲花式、字匾式、四柱牌楼式多种,其中最后—种即四柱三间的贴墙牌楼,有三层、五层不等。五层的俗称“五凤楼”,高大轩昂。现存的五凤楼常见于进上等宫宦人家的宅第和祠堂庙宇之上,由于其楼面高,门罩门楼大多雕刻精美,是邑中百工施展技艺的用武之地。这样,平整一片白的高大墙面远景,嵌着雕刻细致入微的门楼、门罩近景,形成强烈的疏与密的对比,正像国画大家手笔的“疏能走马,密不透风”那样,疏与密的大反差结合,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三、石雕的浑厚潇洒

  石雕多用于住宅和祠堂的基座、柱础、栏板或漏窗,以及牌坊的梁枋、柱头、花板及狮子、龙、凤、麒麟等奇禽异兽的形体造型上。主要采用浮雕、透雕、立体雕等手法,以就地取材、因材施艺为原则,青石、红茶石和茶园,都是徽地常用的石料。因徽地石材遍布境之四隅,北有黟县东源的“黟青石”:东有歙县产“凤凰石”;南有休婺交界处山的珍贵砚材石;西有休宁县西馆产的白麻砾石。此外浙江淳安县青白坚久的“茶园石”,固靠新安江船运便利,也为徽地常备之石材。

  如许国牌坊,采用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仿木构造型,四面八柱,各联梁枋,俗称“八脚牌楼”。石牌坊上面遍布雕饰;梁枋两端浅镌如意头、缠枝、锦地开光;中部菱形框内为深浮雕,图案南面雕刻“巨龙腾飞”,北面“瑞鹤翔云”,东面“鱼跃龙门”,西面“威风祥麟”,还有“龙庭舞鹰”、“双报喜”、“三报喜”、“麟戏彩球”、“凤穿牡丹”等;直柱中段为散点团花或锦纹,上段为云纹锦地,缀以姿态各异的翔鹤;柱础外侧的台基上,雕有蹲驻与奔跑等各种动作的大小石狮12只,有的大狮子还抱弄小狮子,形态生动活泼;台基左右侧,背镌各式獬豸图案;底层四面额坊分别刻有“大学士”三个大字,前后两面有“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全副头衔,第二层坊上各有“先学后臣”、“上台元老”形大如斗的楷书刻字。整座石牌坊雕刻工整细腻,古朴豪放,为徽州石雕工艺中的杰作。

  又如棠樾牌坊群,7座石牌坊布局不采用中轴式,而是沿村东端甬道顺序建立,其建构高大巍峨,料石方正厚重,梁柱硕大,平琢浑磨,气势轩昂,一些部件皆缕刻工丽、玲珑剔透,凸现出徽派石雕的迷人风采。

  再如胡文光石坊,通体采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的“黪县青石”,粗壮厚实。4根7米多高的主柱,柱下有高1.6米的长方形石墩。中间两柱前后雕有两对高达2.5米的倒匍石狮,为石柱支脚,造型逼真,威猛传神,举世罕见。梁坊、斗拱、额坊都选用重量十分可观的大块石料,据说古时用堆土成山坡搭架,才得以将如此笨重的石料抬到l0米高的空中接榫合缝、组装成型。石坊雕饰非常生动细腻,每一道梁坊、匾额和每一方石柱,每一处斗拱都装饰有对称的雕刻图案,且多有寓意。如檐下斗拱两侧,饰有32面圆形花盆,象征花团锦簇。后来,这竟意外地吻合了胡文光为官32年,大概属偶然的了!此外,还有雕花漏窗,牡丹凤凰,“八仙”和文臣武将石雕,以及游龙戏珠、舞狮耍球、麒麟嬉逐、麋鹿奔跑、孔雀开屏、仙鹤傲立等等,无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明快淡雅、整齐安恬之感。石坊前后都有题签镌刻,二楼小额坊上分别刻有“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朝列大夫)胡文光”宇样,三楼匾额东西面各刻“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楷书大字。历史上,西递村曾建有10多座石坊,现仅存此一座,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奕世尚书坊是明嘉靖时为户部和兵部尚书胡富和胡宗宪而立,因他俩是叔侄,经历了一个花甲(60年)之久的两大京官,故称“奕世”。坊以高大威严、石雕技艺精美著称,古建专家郑孝燮于1993年考察后认为,其浮雕技艺之高之美,是建筑的瑰宝,为许国牌坊所不及,要全力保护,造福子孙。

  徽州明清建筑上的木、砖、石三雕作品数以万计,是民间匠师吐世代代穷年累月惨淡经营才奉献于世的;是古代劳动人民辉煌的创造和勤劳累积所留下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它的研究和分析,将有利于了解明清时徽州的社会状况,有利于探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风貌,有利于中华民族及地域文化的兴旺发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古建三绝”及“三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