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萌昂 发表于 2018-5-17 14:30:31

西馆:红色旧址重温难忘岁月


  沿326省道往西,出休宁县城,约行10公里左右,跨过一座漫水桥,便到达齐云山镇西馆村。87年前,中共休宁临时县委在西馆村西馆小学成立,这是休宁县最早的党组织。  近日,记者走进西馆村,沿着村中小道来到中共休宁临时县委旧址。岁月变迁,位于西馆小学的县委旧址早已面目全非,建筑四周外墙墙面斑驳,“这幢老房子原来一直延伸到路口,现在只剩不到三分之一,没有村民居住。”西馆村村民曹念明的家就在西馆小学旁边,他告诉记者,这幢房子是大地主李启鹏和李启鸣两兄弟的,房子很大,一进门是一个大厅,最高处有三层。这里解放初期就是西馆小学,上课在前面大厅,后面是住宿区,后来小学停办房子就陆续拆掉了,“听说中共休宁临时县委创建者当时公开的身份是西馆小学教师,秘密做着地下工作。”  “中共休宁临时县委是秘密成立的,而且历史相对久远,当地老百姓不是太清楚。当时县委成立是在西馆小学,成员可能是西馆小学当时的老师。”今年81岁的西馆村老书记江锡传说,西馆自古以来就是水埠码头,在他小时候看见过很多船,每次来都是几十条,非常壮观。在公路未通时,西馆旁边的石板路直通黟县、祁门等地。当时商业繁荣,当地还曾流传着“大大西馆村,小小休宁县”的说法。  西馆村中的一块块石板、一根根草木都在讲述着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当年,许多将民族危亡、国家前途视为己任的革命人士在这里匆匆来往,西馆小学内也常常回响着他们慷慨激昂的讨论声。  据《休宁县志》记载,民国20年(1931年)7月,中国共产党休宁临时县委建立,这是县内最早的党组织。县委机关设在西馆小学,韩文治任县委书记,临时县委属芜湖中心县委领导。11月,更名为休宁县委,属徽州工委领导,民国21年6月,改组为两个区委。民国22年6月,因党组织被敌人破坏而解散。  在《休宁党史资料选编(1919-1949)》的《中共党组织在休宁的建立与白区秘密斗争》一文中也曾记载,休宁县由于长年战乱,加之素有经商传统,因此地旷人稀,“各地迁殖于此者甚多”。大革命失败后,经历短暂的沉寂,方志敏等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的消息已在该县民间流传。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该县乃至徽州客籍居民已占很大比例,而客籍居民中又以江北、湖北人居多。他们散居各地,以租种本籍豪绅田地山场为生,被鄙之谓“小户佬”。地方权力掌握在本籍官宦世家产生的豪绅手里。官僚、豪绅与地方帮会流氓势力相互勾结,使得贫苦农民经济上受官僚资本和封建地主的双重盘剥,政治上倍受歧视和压迫。广大农民日益陷入困境,他们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受压迫群众自发斗争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五四爱国运动及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在民众中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新青年》《新潮》等杂志的传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中的传播,以反侵略、反压迫、反奴化教育为主体的罢市、罢工、罢课等民主运动不断兴起,唤醒休宁广大手工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中共党组织在休宁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30年2月,安庆市潜山县农民暴动失利后,60多名共产党员转入江南,其中韩文治、王谊、王天德等人辗转到休宁,在万安东北山一带开展地下活动,以教书、帮工、做小生意为掩护开展活动,向贫苦农民宣传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号召穷人团结起来。发展蒋三益等6人入党,创建休宁县第一个中共基层党组织——东北山党支部,由蒋三益担任支部书记。1931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派员视察该支部。与此同时,鄂东、赣东北党组织也派人来休宁,在休宁县城、屯溪、岩前一带秘密建党,开展革命宣传,发展党员。  1931年6月,休宁县城、万安、屯溪一线建立发展11个支部91名党员。为加强统一领导,在西馆小学成立以韩文治、朱灿霞、汪宪等组成的中共休宁县临时委员会,隶属芜湖中心县委领导,韩文治担任县临委书记。同年11月10日,在中共徽州工委领导下,正式成立中共休宁县委。在县委领导下,党组织逐渐发展,上黄、石砘、潜阜、上约山等地先后建立党支部,部分村庄建立农会等党的外围组织。1935年1月,国民党当局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休宁县委及下属基层党组织陆续遭到破坏,党领导下的白区秘密革命斗争逐渐卷入低潮。  休宁县地方志主任汪顺生告诉记者,西馆位于休白古道,曾是休宁城西的驿站,所以被称作西馆。西馆历史上也是休宁横江水域重要的水埠码头,在修通公路之前是去齐云山等地的必经之路。汪顺生分析,当时临时县委秘密设置在西馆小学,就是看中了在那里地下活动不易引起注意,位置开阔,交通便利,回旋余地较大。当地村民比较开明,易于接受一些新的进步思想。汪顺生说,因为叛徒告密,临时县委被破坏,但这些共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发展革命,传播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参加革命,体现了革命者大无畏精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馆:红色旧址重温难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