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楼花吹雪 发表于 2018-5-14 10:28:59

中国封建社会徽派官宦建筑的缩影一一胡宗宪尚书府

                                                                                                   


龙川,历史上虽是弹丸之地,却人杰地灵,创造了500年的辉煌。她东耸银屏、龙须山,南依天马、贵人峰。西卫凤凰山,徽文化的母亲河之一一一登源河与山泉滴聚而成的龙川河在村前交会,胡氏一世祖--东晋散骑常侍胡焱在镇守歙州为官期间就是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并于咸康三年(377)举家迁居肇基于此,至今已有1660多年。从南宋著名的地理风水学家赖文正(布衣),到当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高级建筑师郑孝燮(xiè)都说“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正是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不出千人的小小村落,历史上曾出过20多位进士举人,两个尚书,任县令以上官员20多名,另有教谕7名。其他领域也有许多杰出人才。同时也是我们的总书记胡锦涛的祖居,真可谓是名不虚传的“名人故里”。   据胡氏宗谱纪载,龙川村形状似停于河畔之船,胡氏建村筑居布局曾经过赖布衣地师亲自指点修正,并留下了《阳基记》一书。而胡宗宪尚书府恰处于船的“舵手”位置,是依据《阳基记》风水要求设计建造的,迄今已有约460余年的历史。整个尚书府象微微翘起的船头,占地5000多平方米,内有从善堂、官厅、梅林亭、轿厅、蒙童馆(梅林学堂)、医馆、松公家祠、土地庙、徽戏园、文昌阁、观音堂(佛堂)、逍遥斋、小姐楼、徽州厨房及众多小巧园亭,内门八十多道,外门二十四道,故当地人称“二十四门阙”。尚书府历经多朝数代波折,时兴时衰,文化挚厚,又有“六大怪 ”流传,神秘而又充满灵性。现在保存修复看到的尚书府主体建筑为明代建筑,清代民国曾经过部分修缮,布局独得、设计巧妙,外典(雅)内秀(丽),以古巷子多、门阙多、功能齐全而著称于世,一般游人都有进得去出不来的迷宫感觉。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龙川尚书胡氏族谱上记载,历史上龙川胡姓家族,人丁最兴旺时曾“七世同堂”。胡宗宪尚书府是整个古徽州迄今保存最为完整、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官宦之家建筑群。故有号称“徽州第一家”之誉。其一,从建筑结构和规模来看,有官邸气派,与徽州现今大量留存徽商民居相比,显然不同,内部三雕饰物强调正统,并突出官本位思想,从中能够体会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其二,建筑外观大方朴素而内在结构小巧玲珑,室内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保存如此完整,这是极其少有的。其三,胡宗宪在明代历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作为明代重要人物,其故居有着极其珍贵的人文价值,承载着明代官场兴衰的大量历史痕迹。于“船”的“舵手”位置,是依据《阳基记》风水要求设计建造的,迄今已有约460余年的历史。整个尚书府象微微翘起的船头,占地5000多平方米,内有从善堂、官厅、梅林亭、轿厅、蒙童馆(梅林学堂)、医馆、松公家祠、土地庙、徽戏园、文昌阁、观音堂(佛堂)、逍遥斋、小姐楼、徽州厨房及众多小巧园亭,内门八十多道,外门二十四道,故当地人称“二十四门阙”。尚书府历经多朝数代波折,时兴时衰,文化挚厚,又有“六大怪 ”流传,神秘而又充满灵性。现在保存修复看到的尚书府主体建筑为明代建筑,清代民国曾经过部分修缮,布局独得、设计巧妙,外典(雅)内秀(丽),以古巷子多、门阙多、功能齐全而著称于世,一般游人都有进得去出不来的迷宫感觉。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龙川尚书胡氏族谱上记载,历史上龙川胡姓家族,人丁最兴旺时曾“七世同堂”。胡宗宪尚书府是整个古徽州迄今保存最为完整、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官宦之家建筑群。故有号称“徽州第一家”之誉。其一,从建筑结构和规模来看,有官邸气派,与徽州现今大量留存徽商民居相比,显然不同,内部三雕饰物强调正统,并突出官本位思想,从中能够体会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其二,建筑外观大方朴素而内在结构小巧玲珑,室内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保存如此完整,这是极其少有的。其三,胡宗宪在明代历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作为明代重要人物,其故居有着极其珍贵的人文价值,承载着明代官场兴衰的大量历史痕迹。




   七星环月   又叫七星拱月,这是尚书府西大门前一大胜景,为尚书府第一怪。原来,大塘中依次排列七口小塘(今淤待修复),前环一明月,称“北斗七星环月”。恰好与天上北斗七星的布阵一模一样,像两个长柄大勺。每缝枯水季节,七星小潭会露出塘水水面。所谓“偶尔露峥嵘,又见北斗星。”为何在尚书府西大门前修建这七星潭呢?这是有风水的讲究。《阳宅十书》有过这样的记载:“西向门前七星潭、世代子孙居高官”。即让七星潭保佑胡氏子孙官运享通。当然,也有备以救火的实用功能。


   我们脚下的门前坦设计也有讲究。靠七星塘的前部,用鹅卵石铺砌,称“鱼鳞坦”。鱼多子,冀家族丁多而年年有余。民间又有“鲤鱼化龙”的说法,冀兆塘中鲤鱼能化龙而跃上“龙门”。门前部分为五路石板横铺,代表东南西北中五路。清人姚福均说:“出门五路皆得财也”,故昔时民间要祭“五路财神”。大门前悬挂对联:襄懋故居添异彩,龙川胜地出名流。“襄懋”是胡宗宪平反后,皇帝的赐封。

   葫芦门    门内小院与仪门后小院相连,有曲径通幽之妙。门呈葫芦形,葫芦,是徽州民间崇奉的植物图腾,葫芦悬挂似袋,内有籽,徽州三雕中常见一长串大小葫芦,即寓意“子孙万代(袋)”,道家、医家、农家因之常用以装酒、装药、装茶。此外,葫芦门在这里还有一层含义:葫芦,胡芦也,主人自谦此乃胡家草芦(茅屋)。这把古徽州人做人低调、内敛、不张扬的性格体现出来。


惜月亭这是主人凭窗赏月的小榭。也是尚书府的第一景。中间对联为“草亭闲座看花笑,竹院敲诗带月归。”为唐英所书。你看,当山村夜晚皎洁的月光倒映在七星潭水上,透过亭中园门阙欣赏,那种特有的山村寂静、那种特有的诗情画意会油然而生。任何人都会浮想联翩。窗如满月,月华尽纳。天上月明,映入“七星环月”之中,天地交泰、何种曼妙?!可惜的是一旦月影偏移,七星所环之月立见一片空濛,赏月人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岁月当惜,人生苦短!


   徽戏园这是胡宗宪为招徽班进府演戏娱亲而设计。进入“徽戏园”,整个舞台院落,分看台院坦舞台三部份,这间小巧玲珑的轩厅,是父母长辈看戏设的地方,前有小栏围护。脊檩两侧各有双象驮峰,寓四象应四时,脊柱人字元宝托木雕图,一为“麒麟啣书”是孔子降生的吉兆;一为“龙凤呈祥”,是祥和象征。中隔小院,昔时两旁植有奇花异卉,今存棕榈、丹桂各一。戏园品戏,讲究的是一个韵味。就连院坦上种什么树,也要表达一番心思。请看,这戏园里,一边种的是棕树,一边栽的是桂花,你能猜测出是什么含义吗?这是谐音“尊贵”。这就是徽州人的含蓄文化。舞台虽小,但精巧别致,看台做工独道,这是徽州戏台建筑的典型之作。两台柱上狮子雀替,为雌雄对狮。雄的戏球,雌的怀拥小狮,寓义为“太师(狮)、少师(狮)”。前正梁元宝(梁托)木雕图案:右为佛手,寓“福”;左为仙桃,寓“寿”。两边图案:右为“狮啸太平”,左为“象送天香”。戏园堂匾“敦厚堂”,是希望代代子孙通过戏文教化,存敦厚、尚忠义、远奸佞!据记载,尚书府曾建有内外两个戏台。外戏台,是大是大戏台,它是专门对村里乡亲百姓开放的,可惜的是,这个外戏台因年久失修已在解放前就不存在了。胡宗宪小时就喜欢本地土生土长的徽戏,为官后,常有“家班”在身旁侍候,省亲回家自有必要。

   寒香园    园之后端有小巷通幽,园内置有花坛,栽有吉祥竹木,计有佛手一(待补)、麻栎—(麻栎,民间俗称泽(樟)树,多籽)、紫藤—(紫藤花紫色,花香逸紫气,花芙内有珠豆,寓为“朱(珠)紫”,有些场合亦以紫作(子解)罗汉竹一,(罗汉竹以基部竹节鼓如罗汉菩萨而名,故又名佛面竹)。四种木竹合寓:“福(佛手)泽(泽树)子(紫藤)孙(笋)”。园中还有一件珍贵古董——唐代千年浴佛缸,这是胡氏家族从龙须山“龙台古寺”里请来的和尚圆寂坐化之缸,缸口有圈迹,便于盖上顶缸。两年后开缸,茗和尚遗体未腐,即装金挂彩供于庙堂,就是“肉身佛菩萨”。据说,使用此缸的正是一位得道高僧,装金供奉后,灵爽不睐,常显影于缸壁。主人访得后,贮半缸清水供佛沐浴,养几尾鱼以为佛之精魄。据说运气好的人可以见到缸壁佛影,各位如有兴,不妨试试运气。    旁边有苦楝树一根,侧根深至寒香园内,有“叶落归根”一说。徽州人把祖宗根脉看得很重。


   观音堂   又称“佛园”,是尚书府族人礼佛拜观音的地方,据说是胡宗宪奉母命设立。胡母一生信奉观音,吃斋念佛不断。父亲乐山公是药店倌,为人乐善好施,常为贫者施药,口碑极好。有一夜,胡母梦见自己在佛园念经,忽见观音起身,步下莲座,把一个男童递到她手上,并说了两句偈语:“先从水,后从龙”。胡母不知何意,待向观音询问,却被观音轻轻一推,登时惊醒,始知一梦。又据《忠敬堂汇录·胡襄懋公传》载:明正德七年九月二十六日(1512年11月4日),乐山公梦见一白衣尚书穿堂而过,醒来胡宗宪就呱呱坠地。父母因有两次梦异,对胡宗宪爱于掌上明珠。可是请教了许多人都不知观音偈语何所指。一拖十来年,有游方道士经过,一见胡宗宪即说此子不凡。并指点说:“先从水,后从龙”,就是要先到带水字的地方念书打基础,再到带龙字的地方文武兼修。于是胡宗宪被送到许姓聚落坎头村的“涧州书院”念书,因为“涧”字带有三点水。一年后返回龙川,续读于龙须山上的“龙岩书院”。书院附近有“龙台古寺”,方丈乃武学高人,于是胡宗宪得便从方丈习武。期间,胡宗宪有一次误吃了“蛇跌鳖”,全靠观音搭救才没中毒身亡。蛇跌鳖,看似鳖,却是一种毒蛇妖化而成,奇毒无比。那天,胡宗宪刚挟起鳖头准备吃,就被一条野狗抢走,他只吃下鳖身。食后片刻即浑身火热难耐,眼前一黑便昏倒在地,不知过了多少时候,胡宗宪忽被人推醒,起身一看,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妇人渐渐远去。他拔腿就追,只觉得浑身是劲,脚步如飞,但是追了一段路,那妇人忽然不见,只见抢他鳖头的那条野狗倒毙路旁,头肿大得如“官斗”,胡宗宪倒吸一口冷气,看看自己身体忽然粗壮了许多,只有头小如故,始知自己逃过了一劫。从此,“观音救小头胡宗宪”便成了绩溪人背后议论的话题,代代流传至今。而且代代都有许多人慕名来到尚书府,请求一拜灵验的观音,许愿还愿。直到民国,这里还是香火旺盛。我们景区恢复,开放观音堂后,也有许多信佛、知情的游客,自买香纸拜佛许愿。
   梅林亭·胡氏家井古时候中国人取名不仅有名有姓,而且还有字号。“梅林”是胡宗宪的号。宗宪当官后,人们不敢直呼其名,却可直呼其号。故绩溪老家,一般都称他“胡梅林”。这个亭子就是以“胡梅林”的号来命名的。亭的选址环境,很有讲究,一般都依山依水造亭,家中依井建亭,就是遵循这一规律。亭子小巧雅致,两脊柱下有莲花柱托,两旁设有飞来椅,也称美人靠。亭井相依,加上藤树繁密,地方幽静,这是一个十分闲逸的所在。






   粗看起来,这金钱井无非是“水井加水沲的组合体而已”,它的最大的实用功能是,饮用水与洗涮用的水分开,以保证家人用水卫生。其实,如此设计,内中寓意妙不可言,又言是尚书府系二怪也。第一,前面说过,龙川村如船形,尚书府处在舵手位置。船有舵有桨也篙,舵在后定航向,桨与篙在前助行船,船泊岸时艄公以篙插入船头篙眼,定位船只,这口井就是象形而设的船底篙眼。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在这大党上部铺上木板,就是一个船头,梅林亭也就成了船舱。当然,“风水”只要象形即可,不需要真的铺上木板。主人因物制宜,把它建成一处妙处横生的园林小景。第二,外池套内池,圆池套方池,把泉眼砌成方井口,把三面坑壁砌成圆形,类似金钱,象征“财源似水源,水源即财源”!第三,台阶口搭一小石板桥至方井口,连同台阶口的横石阶,象形一个“古”字,一边的圆形坑壁与空间就是“月”的象形字,组合而为“胡”,暗示人们:此乃胡家此乃胡家钱井或胡氏家 井!


   徽州厨房这是尚书府使用的厨房,规模不大,可设施却很齐全。灶台是其中主要设施,烟囱砌成梯级式,按习俗其梯台不能是双数,一般以三梯台为多,我们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发源地就在绩溪,用这种大铁锅烧出来是重色、重油、重味。梯台上砌有小小的灶君老爷神龛。 关于灶君的传说历来已久,其一,传说炎帝时神农氏发明了用火,死前告诉人们要祭祀灶君。那时的灶君并非人神,而是常出没于灶间的神物蟑螂。古人称之“著赤衣,状若美女”。后来灶君才渐变为人形,并有了姓名,称为“张单”。单,即蝉,实指蝉螂。其二,灶王爷的官名叫作“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

    小小的厨房,却也有个小巧的天井。一是为了方便灶君从此处上天奏事,二也是为了聚水聚财的必要。你看,它也是“四水归堂”的格局,并依照堂屋天井用了两根水笕筒。这有个讲究。叫做“双龙聚瑞”,就是接财源,聚祥瑞的意思。毛竹笕筒上锯有一条浅浅的螺旋纹到顶,功能是防止枧筒开裂,徽州民间却给了它一个好的说法:“一线通天”!


   从善堂(后进) 这是一处内宅,是主人日常起坐住宿、接待亲戚和一般朋友的地方。这个后进就是三间两阁厢,左右厢房,中间厅堂,是为三间,前为天井,两侧为小阁厢,一般为老、少女眷居住,来客中的女眷也在这里接待。堂中对联为:“白石清泉从所好,和风甘雨与人同”,借此抒发胡宗宪虽出身高贵,但愿与平民百姓“和风甘雨”,同甘共苦。两边抱柱对联为包世臣所书“道德传家富贵依然久,诗画济世子孙更永贤。”意在教导子孙读书做官,克守儒家道德。

《霜筠娩洁》是赞誉女主人贞节匾。


《孝子》赞的是胡家多孝子,二匾相合,喻“父德子孝”,是封建伦理的高境界。

   小姐楼   上胡家小姐的闺秀楼,楼梯,徽州民间称“阁桥”,其梯级数讲究“踏金踏银”,即用“金银铜铁锡”五个字点念,念到最后一梯落在金或银字上,即为金或银阁桥,除个别因风水另有禁忌的以外,基本上没有铜铁锡字阁桥,那被认为不吉利。



    闺秀房为三格亮轩结构。中轩前有美人靠,是小起休闲坐室,窗栏板雕刻的是“渔樵耕读”,这可不是普通的山野村夫,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人物。渔,是汉光武帝时隐士严子陵。樵,是西汉名宦朱买臣,五十岁之前打柴,也有说是神仙刘海。耕,是舜帝,他曾躬耕于历山。读,指的是“六国拜相”的苏秦。后壁雀替,左为“天官赐福”,右为“蟾宫折桂”。说的是八月乡试中举,折桂庆贺{折桂花插于冠(帽)者称桂冠}。后壁壁挂,左边三只金, 钱豹上空有喜鹊欢叫,寓意为“三元报喜”。右图案为马、喜鹊、鹿、麒麟,寓意为“马上有喜”、 “鹿在堂中”、“麒麟献瑞”。总的意思是女儿出嫁,早产麒儿,科考及第,官禄(鹿)终(中)身。内轩是闺房,有床、橱、桌、椅、春凳。床以木架连顶,称为“梁床”,上栏板雕刻图:中为“郭子仪上寿图”。郭子仪是唐朝战功显赫的大将,封为汾阳王,有八子七婿拜寿。左图为“加官(冠)进爵”,右图为“五子登科”。    楼下为“画堂厅”,左边雀替为“狮立松下”寓意为太(土)狮(师)立刻要生(松)下(小)狮(师)。右边雀替是“鹿来富贵”,鹿,谐音禄。边窗构图为“柳条喜字格”,挂络中嵌“卷草如意龙凤旗”,是尚书后代民国时重新装修的产物。
   逍遥斋    这是设于清代的家庭琴棋馆,从中可见官宦人家赋闲生活之一斑。布局小巧别致,轩窗木雕构图,既有典雅吉祥的寓义,又有闹中求胜的画面。





   所有图像都体现了官宦人家赋闲生活心态。




   从善堂(前进)尚书胡氏族谱记载,太师壁高挂一匾曰“从善堂”,原为江南才子文征明所书,现根据故居原堂名复制,为我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权希军先生所书。书法遒劲豪放,飘逸洒脱,匾额:“从善堂”,典出刘备遗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善”与“作恶”是一对反义词。胡宗宪之所以以“从善”两字作为堂号,表明了他是一个爱憎分明、极富有正义感的人,也表达了他始终如一把“从善”作为做人的 追求。胡家虽是官宦之家,但其家人仍以农为本,以“勤俭淡泊”作为处世哲学,你看这付对子:“劝课农桑诚有道,寄怀鱼鸟欲忘形”,为晚清名臣左宗棠题写,以农桑为正道,以鱼鸟为楷模,抛弃名利,超脱自我,这是多么高的境界。还有这付:“罗浮括苍神仙所宅,图书金石作述之林”,所谓“罗浮”,为晚清本地著名书法家程宗鲁题写。指的是广东境内的罗浮山, “括苍”指的是浙江临海境内的括苍山,《神仙传》讲这两座山是神仙往来出没的地方。不言而喻,胡宗宪尚书府乃神仙洞府也。创作的“图书金石”数不胜数,一眼道破了主人的恬淡心理。

   屋内摆设,是纯粹的徽味,上下堂都摆有桌椅,挂有中堂字画,所以称对堂。上堂正壁是长条桌,高于前面八仙桌。长条桌上左置大花瓶,右放屏风镜,寓意“平(瓶)静(镜)”,中间昔时摆香炉一,烛台二,小花瓶三,是祭祀用的“五祀件”,民国后改摆自鸣钟、火煤筒。八仙桌横摆、桌缝与长条桌平行,“上横头”之名出典于此。平时,八仙桌不拉开,只设六席位,谓之“官席”,主要衍化于昔时拜会官员同僚的摆式,其时八仙桌前是香案,虚了二席,徽州民间新女婿拜见岳父母亲出席也是如此。有客来,才拉开桌子设八位,称“客席”,并容一名女客入席,凑成八仙会饮之义。堂两侧板壁下,设茶几椅子,供客人宽坐品茶,大户厅屋要摆四茶几,称“四季几安祥”,上下堂都悬挂对联字画,上横头所挂称“中堂”,一画一联,一画双联皆有。东西两壁一般为东书西画,也就是左边挂四副书法书屏,右壁挂四副画屏,这里的中堂画的是福禄三星,清代著名画家介眉先生所画。下堂是罗卜青菜,寓意“清清白白”,是清代早期著名画家王时敏所画。

   忠义堂这是一处纪念有惠于胡家人士的居宅。   第一位,茅坤,他与胡宗宪为同榜进士,曾官大名兵备副使,罢官后入宗宪幕府,嘉清四十四年(1565)十月,胡宗宪在家乡被捕,解押至京时,茅坤为之奔走呼号,鸣冤叫屈。并向胡宗宪继任者赵孔昭上书,请其从中斡旋,谋取解救办法。虽然未能奏效,忠义之心却是可表。第二位徐渭,得知胡宗宪死讯悲愤难抑,以巨椎剌耳,剌肾囊自杀,皆不死,常痛少保公之死而力不能报,便将愤懑之情注入诗画,如画雪压梅竹图,题诗云:“云中老桧与天齐,滕六寒威一手提,折竹折梅因底事,不留一叶与山溪”。第三位耿定向,也是胡宗宪幕僚之一,嘉靖四十五年,就是胡宗宪死后的第二年八月,耿定向视学徽州,看到胡宗宪灵柩被弃于宁国府一处道路边茅屋下,不禁吃惊,伤心落泪,不能自已。胡宗宪灵柩如何会弃置于宁国路上呢?原来,当日宗宪次子松奇护送父亲灵柩回绩溪老家安葬,走到宁国道中,忽听说家中已被知府何东序查抄,亲人全逮入徽州府牢狱,只好将父亲灵柩暂寄路旁茅屋下,远遁避祸。耿定向发现后,立即派人将灵柩移至绩溪县城郊和尚寺里暂时安放。且亲自祭奠,抚棺痛哭。第四位绩溪县知且郁兰。甘胃罢官问罪的危险,极力保护胡宗宪的家人、家产,他对人说胡宗宪捍海之功不可泯灭。第五位沈明臣,也是胡宗宪幕僚,曾来绩溪哭悼,且亲作《少保胡公    并序》和《狐愤诗》,抒发心中对胡宗宪怀念,对陷害者的愤懑。第六位歙县大学士许国(时任庶吉士),兵部侍郎鲍象贤,联络徽州缙绅公祭胡宗宪,许国起草了一篇令人声泣俱下的祭文,对胡宗宪捍海之功给予充分肯定,对他有功遇害的命运表示了深深的惋惜,祭文发出了“夫生而无树,不若有树而死,荣而无闻,不若有闻而辱”的赞叹。许国、鲍象贤等徽州缙绅的公祭,无疑对构陷者响起了抗议的惊雷!第七位福建巡抚歙县汪道昆,他曾经在胡宗宪领导下参加抗倭战争,他为沈明臣《孤愤集》作序,公开为胡宗宪鸣不平,并一口气写了七首孤愤诗,其中有句:“盖棺亦已矣,众口犹雌黄,一歌再三叹,鸣咽不成章,天末起悲风,萧萧吹白杨,抬魂竟何之,吾欲问巫阳”。表达了对胡宗宪深笃之情。万历十六年(1588),汪道昆修书一封给同乡许国,请求他向万历皇帝进言,为胡宗宪彻底平反,万历皇帝赐“祭文”、“谥文”,追赠胡宗宪谥号“襄懋”。第八位兵科给事中刘伯燮,于明隆庆六年,也是胡宗宪冤死七周年之际,向隆庆皇帝上疏,将胡宗宪与恢复河套功臣曾铣并列,请求朝廷为之平反昭雪,隆庆帝恢复了胡宗宪生前的职务,并赐国祭。这是明王朝对胡宗宪的初步平反,对胡宗宪的功谥、家人后代的封荫仍留尾巴。直到万历十六年汪道昆通过许国上奏万历皇帝,获得进一步平反,万历帝全面肯定了胡宗宪抗倭功绩。并追赠了谥号和御葬,但对子孙封荫仍未考虑。第九位江西监察御史朱凤翔,他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也就是胡宗宪冤死31年后,上疏为胡宗宪鸣冤,并提及后代恩荫问题。朱凤翔在疏中把胡宗宪与于谦并列,说“于谦之功,功在宗庙,宗宪之功,功在东南,于谦之品,白璧无瑕,宗宪之品,瑕瑜不掩”,说胡宗宪之品虽不如于谦那么白璧无瑕,但比那些猥琐龌龊施逆小人又有天壤之别,他的功勋远远大于过失,认为胡宗宪与于谦是“忠勋最著者二臣”,把胡宗宪提到了更高的历史地位。万历皇帝阅奏后立即下旨,荫封宗宪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同知,胡宗宪冤案至此,终于获得最彻底平反。第十位是尚书府一位失去姓氏的老管家。从胡宗宪上溯,家族七世同居,至胡宗宪仍有800多亩田地,这位管家至少忠心耿耿为胡家服侍了四代人。胡宗宪被逮捕,胡家被封门查抄的艰难情况下,其他仆佃下人星散,唯独这位老管家坚持不走,他细心地藏匿起胡家各种文书资料,无数次受到官府刑罚,抵死不交,表现了忠贞事主的气节,深受胡家和乡里敬重。简单地介绍了十位与胡家有关人士事迹,各位当已明白,后人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忠义堂原由了吧。无论什么朝代,忠与义与日月同辉!无论什么人,历史功过,有山河见证,后人评说!




东大门---农具。

土地 (福德堂) 此乃尚书府第三怪。土地,又称“福德正神”,是管理一个小地面的神,古代亦称“社神”,春秋二社节配享祭祀,二月初二,是其专祭日。土地庙龛一般立于村头村尾,设立于家的极为罕见。这是徽州四雕之一的砖雕,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坐土地庙上面雕了些什么?左边是桃(讨)子,右边雕的是广东的特产佛(福)手瓜,寓意为:讨佛,即讨福。这样的雕刻告诉了后代子孙,作为一个农民,要向土地爷讨福气,才可以带来五谷丰登,才能风调雨顺。这也是尚书府里六大怪之一,这里还有个传说呢,当年胡宗宪就读于龙峰书院,每回家须徒水过一条大河。一天山洪暴发,小胡宗宪急得在河边淌泪,幸有穿长袍大褂的壮汉经过背他过了河,此后凡涨大水,壮汉必在河边等他,数年不间断。后来才在胡宗宪一再追问下,始知是黟县一珠宝商,在钱塘县被某客栈老板谋财害死,阎王念其冤,推荐来任龙川土地神。胡宗宪说,将来若能出人头地,一定为他报仇,并要为这个土地神,建造一座土地庙,以报答他的过河之恩。后来胡宗宪到浙江巡抚终破了此案。胡宗宪建尚书府时,突生古怪创意,请工匠精雕了这个龛座,把它嵌在了府中,嘱家人四时不忘祭祀。这样土地公公也不在有沦落荒野的后患了。


   轿厅这是尚书府后人专用的轿厅,若时有轿夫常年在此候差。轿子工艺制作精致,轿上的主要雕刻图案是“瓜瓞绵绵”。



这道特设的花瓶式门阙,表示过了此门就“平(瓶)安”了。

余庆堂(医馆) 这是尚书府药堂医馆,胡宗宪是文将,也是武官。在武官府第中开有医馆,是为胡宗宪尚书府第四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凡大药店里的一切,这里全有。只不过微型化而已。其实,也并不奇怪,胡氏家族从医历史较长,从24世太二公始连续五代行医。其中25世士贵行医于苏州;26世再一是武秀才,善正骨理伤,著有《正骨》医书;27世振祖善治蛇毒;28世永泰,相传做过御医,近代有胡震来被誉为“胡家医学”十代传人。二百多年前,胡家郎中就是在这里坐堂卖药,免费诊病。到了胡宗宪时,虽弃医从仕尚武,然家学嫡传、潜移默化,也使胡宗宪无师自通,熟知医道,并从家乡运去“龙筋”中草药,由他亲自治愈了东南沿海抗倭将士的伤病。如此看来中医世家开中医馆,实属见怪不怪了。这儿的店号“余庆堂”论辈份是400年后“胡庆余堂”老祖宗。据传说,也确实与胡雪岩在杭州开的“胡庆余堂”有关。因为“余庆堂”早在胡雪岩之前的数百年中,已是风靡绩溪甚至徽州附近一带有名的医馆名店店号。胡雪岩开药店,自然想到家乡的“余庆堂”,并想“借光”,将“余庆堂”词序上颠倒了一下,叫“(胡)庆余堂”。后来的事实证明,“胡庆余堂”也确实开得不错。这儿有一牌匾,上面三个金色大字“杏林春”,这是患者为感激胡氏家人医道高明为患者解除痛苦而赠送的。那么,何为“杏林春”?典出《刘仙传》:吴越时,董奉居庐山,为人治病不索谢,令病重愈者种杏五株,轻者一株。成林杏熟,人可以一担谷换一担杏,由人自採自换,多採者有墨虎驱之,杏林也慢慢成为中医的誉称。病家送此匾,乃认为胡氏之医德可比美董奉。


   鳌鱼鼓   会官厅门前立了一对“鳌鱼鼓”石。有人称是尚书府的第五怪。双石鼓(奢遮),雕成“鳄鱼吐珠”式,喻示“吉祥门第”,二底座麒麟、凤凰,则寄望子孙,男为麒麟神童,女具凤骨母仪。这对茶园石雕刻,细腻光滑光可鉴人。奇怪之处在于能够预测天气变化,在没有气象台、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胡家人以及左邻右舍的村民都是依仗这“石鼓气象台”来获取天气预报。具体情况是:倘若这两只石鼓的颜色是白色,那么龙川一带明天一定是个大好晴天;倘若这两只石鼓的颜色是浅灰色,那么龙川一带肯定是阴天;呈深灰色且石鼓上部略呈黑色时,明天将要下雨;这黑色越来越浓且弥漫石鼓的面积增大并有水痕晰出时,明天将是倾盘大雨、山洪暴发的灾害天气了。更为奇妙的是,即使是在时雨时晴的春季,这两只石鼓上的颜色也会提前一天变三变,而在东边日头西边雨的,夏天落雨隔田莳“的夏季,这两只石鼓上的颜色也会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从而预报不同方向的地域的天气情况。



徽州会官厅这是尚书府接待官员,好友议事、唱和的地方,也是一座建筑精湛、雕刻美奂的厅堂。大门楼上砖雕图,上面四块“元宝”,依次为“琴、棋、书、画”。中横枋为“绵纹”、“菊花”。锦纹,暗指“锦绣徽州第一家”,“菊”与“居”谐音,有安居、同居的意思。额枋板中间鹿、鹤、松树、喜鹊,寓意禄(鹿)来报喜,“松鹤延年”。左为“文武一堂”,右为“宾客来贺”。下面雀替左为三狮、彩球、金钱,暗喻三代荣华富贵。右边双狮、彩球、书,暗喻“太狮少狮,文经武略”。大门加平息木门阶,意谓“步步登高,连升三级”。结构虽然仍是“通转对堂式”,但有两个特点。一:上无楼,仿宗庙享堂的规制,前用拱形“软山式”顶架,后用尖形“硬山式”顶架,既巍峨轩敞,又因无楼无人在上方走动,显示了肃穆与威严。二:下堂不设房,形成“曰”字,是为“进门昌字”寓意,与从善堂的“倒堂昌字”换了一个边。“倒堂昌字”坐在上堂往下看,基于自我。另一方面,“官厅”分上堂和下堂,下堂不设厢房,敞开厅室,秉承了“先后有序、主次有别”的传统观念,尊卑、长幼客人一起到来时,可分上下堂安座。对不同级别的官员有不同的约束和规定,毫不遮掩地体现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因此有“坐上堂可观全厅”的大一统之感。






前梁雀替为“和合二圣”,下为“文昌”、“魁星”。《事物原会》说:“和合神乃天台山僧寒山与拾得也”,民间尊奉为和谐好合的观喜神。“和合二仙”讲的是唐朝有一名叫万回的人,蓬头笑面,身穿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称和合神。一日万里来回,告知父母平安,后来演变成祈祝婚姻和合。神像成了两个人,分别持荷花、园盒。和合之神改为和合二仙。一说采荷的叫拾得,持盒的叫寒山。寒山、拾得是同村人,虽是异姓,却亲如兄弟。寒山爱上本村一女子,拾得也坠入情网。快成亲时,寒山知情出家为僧,拾得不安,亦舍下女子前往寻觅寒山。拾得持荷花访寒山,寒山拿一盒斋饭迎拾得,相向而午。拾得也留下为僧。下堂狮子雀替喻“太师(狮)少师(狮)”。上刻大小四狮,左下有灵芝如意,喻“四四(狮)如意”,下刻菊花,亦暗喻“九世同居”乃“菊”与“居”谐音,菊花盛开于九月。厢房前窗栏板雕的是“梅兰竹菊”,此为花中“四君子”,表现主人重视君子之交。厢房后窗名刻“文武状元”及“文王访贤”、“不老黄忠”等寓意吉祥的掌权人物。堂上供奉的关公塑像。因为,关公宋代被追赠义勇武安王,明代加号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道教封为四大护法元帅之一,在民间被称武圣人,是徽州民间的保护神和财神。这是尚书府后人借武圣人暗褒先祖胡宗宪亦为忠心报国、功勋卓著的主帅。 堂中间悬挂的“天奉诰命”圣旨龛,是胡宗宪专门用来存放圣旨的宝箱。有人称这是尚书府的第六怪。圣旨箱呈长方形,宽约50公分,长约70公分,全部采用特殊樟木精雕细刻并贴金、鎏金而成。两侧面镂刻的图案是“凤凰呈祥”,其它四面则全部是“祥龙腾达图”,一共雕了神龙五条,这是因为胡宗宪官至一品,象征九五之尊的缘故。越是箱底部的雕刻,反而越是精采、精致,而且箱底镂刻的神龙龙头强势外凸,大大高于箱底而无法搁平而只能悬挂。古代,大臣接下皇帝圣旨皆珍藏于密室,一般不置“圣旨龛”轻易示人,所以在民间很难看到此龛。名位今天能一饱眼福,在于胡宗宪先蒙冤致死,后虽得皇帝平白追封,朝野却仍然褒贬不一,后人需要大肆宣耀的结果。其实胡宗宪一生“祸也圣旨,福也圣旨,平反昭雪也圣旨”。“福也圣旨”,是指胡宗宪一生仕途通畅,官运一来挡也挡不住。,有时甚至一年内连升二级。几十道圣旨的到来,给了胡宗宪的几十次的加官晋爵、飞黄腾达。所谓“祸也圣旨”是指胡宗宪后来的因蒙冤含屈先遭弹劾、继遭关押、又获释放、终入囹圄直至引刃自杀,几乎每一次祸灾都有一道圣旨相伴。“平反昭雪也圣旨”,即胡宗宪死后与“圣旨”的情缘还未能了断,在他死后第七个年头和第二十五个年头,明穆宗和神宗两皇帝先后颁发圣旨为其平反昭雪。徽州官厅中堂悬挂六尺中堂,原先是胡宗宪的幕僚徐渭所画的荷花图,因为在民国时期遗失了,所以请当代著名画家——安徽省第一位美协主席萧龙士先生所补笔的一副荷花图,这幅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气势,使整个官厅构成了既可独立欣赏又形成整体生动和谐的画面,寓意以和为贵,和谐共荣。足见龙川胡氏家族学之渊源,文化底蕴之深厚。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屋内的牌匾,这当中的两块分别是《竭忠尽节》《抗倭名臣》,都是皇帝赐封的,这是对胡宗宪抗击倭寇赫赫战功的最高奖赏,也是对他忠贞不渝地效忠大明朝的一种褒扬。 悬挂的匾额中还有胡宗宪生前,明嘉靖34年、36年世宗皇帝赐给的“忠勇可嘉”、“竭忠督讨”、“矢心为国”、“尽忠为国”等奖功匾,以及江南名士文徵明送的“竭忠尽节”匾。




梅林学堂这是尚书府后人设立的家塾、以胡宗宪之号冠名,俗称蒙馆或蒙童馆,就是私塾,为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主要的办学形式。古徽州号称“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历来重视培养子弟读书上进,做生意的故然“贾而好儒”,务农的也坚持“耕读传家”。有民谣说“三代不读书,等于一窝猪”。所以蒙童馆之类遍及村坊山庄,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美誉。   我们先来看看学堂屋的结构部件寓意。前小门上格雕刻的是“五福(蝠)南瑞”,中隔板是“博古架”图案,暗含“博古通今”的祝愿。小门楼横额板中有三蝙蝠,这是象征福禄寿。右为荷花,暗喻“君子”,左为“牡丹”,象征“富贵”。馆前中雀替雕的是变形魁星面具,希望子弟读书夺魁。馆中上方脊下有象形斗拱枋六个,暗喻天时、地利、人和六象。同时“象”也与谐音“相”,昭示在这里读书的将来都是相公。两根中脊柱下是“聚宝盆”柱托,下面是“梁驮元宝”,雕的也是“博古”图案。



馆内书橱、书箱、博古架、几案等皆按原貌陈设,上首正中为蒙馆先生位,案上除笔墨书本外,尚有红木戒尺一把,学生课业不精者,先生即持戒尺打手板、打屁股,显示先生的威严。《三字经》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梅林学堂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为教材,集体或个别传授,灌输儒家思想,是胡氏子孙接受最初的启蒙教育的地方。希望子弟以先祖为榜样。塾馆内设施、摆设皆一如旧样。



   文昌阁楼下供魁星菩萨,楼上供文昌帝君。二十八宿中西方向虎七宿之道称奎宿,东汉时,已有“奎主文章”之信仰,“奎”后改“魁”,带有魁首之意。魁星立于鳌头,一手执笔,一手捧斗,意谓点中科举中试者名字,称作“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昔时皇宫正殿的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和鳌鱼图像,考中的进士要在此台阶下迎榜,状元按规定站在鳌头上,魁星立鳌头,亦出状元“独占鳌头”的典故。



   文昌帝是人们信奉的主管民间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昌宫的祖庙在四川梓潼县,有名张亚子的孝子不幸战死,百姓为主立庙,奉为“梓潼神”,后人托言玉帝命他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元代仁宗皇帝封其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文昌阁,一般由村族共建,建于家中的极少,这是尚书府不同凡响之处。


鹿鸣轩三间两阁厢结构,但外形和装修稍有不同。首先屋顶为船舱形,屋内楼上下堂“跑马楼廊”有几扇窗子,上堂全封闭不设窗,天井也较狭窄,呈一线天。这幢房子是胡宗宪第四次回乡设计建造的,并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的岁月。屋如船形,是纪念他辉煌的海战事业,身在家乡,心系战船。天井狭小,表示曾经命悬一线,同时感激明世宗一线天恩,得以余生。右阁厢后置暗室,便于藏匿一些重要物品。





   中轩厅右为胡宗宪书房,挂络瓶式门,寓“平安”。左为卧室。房门的一组雕刻也颇具匠心。请看上方雕菊、牡丹、荷、梅四季花卉。古人称“菊同隐逸之士”,古代隐逸山野的名人都种菊,最有气节的陶渊明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喻胡宗宪将效陶渊明,归隐山野,终其一生。牡丹,象征富贵,隐喻胡宗宪的地位。荷为花中君子,胡宗宪以此自勉。梅,胡宗宪号梅林,胡宗宪每以梅开百花凋自况。这里有一组乡居图,也可视为胡宗宪生平写照。第一幅“拜寺图”,胡宗宪曾在龙须山“龙岩书院”读过书,龙岩书院附近有龙台古寺,方丈是武学高人,胡宗宪曾跟他练武,胡宗宪每次回乡都要去拜谒方丈和尚。第二幅“见亲图”,喻胡宗宪拜见母亲,他对生母和继母都很孝顺。第三幅“会友图”,每当亲友前来探望,胡宗宪都置酒盛情款待。第四幅“送别图”,胡宗宪第一次探亲返任,夫人章氏抱幼子送别于十里长亭。中栏图是一组戏剧故事,每副都有人跪着或被反绑双手于身后,大致有《群英会》,错斩蔡瑁、张允,《黄鹤楼》周瑜欲杀刘备,《风波亭》秦桧以莫须有罪名谋杀岳飞等等。隐喻了奸佞小人谋害忠良的主题,表达了胡宗宪悲愤心情。
   轩后为养心阁,两道飞檐,三面美人靠,显得玲珑精致。阁置于池上,为仿水榭做法。这里池代表大海,池对面有鱼亭,亭下有一面桥洞,表示胡宗宪抗倭胜利,保住了明朝东南半壁江山。胡宗宪不止有抗倭的功劳,还是将钓鱼岛规划中国版图第一人,因为胡宗宪编纂了一本《筹海图编》,书中有地图114幅,约26万文字,总结了明初以来的沿海防卫经验,对其后抗倭战争具有指导意义,为后人筹划海防提供了借鉴,它是研究明代抗倭战争的重要文献,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岛、黄尾屿、赤屿等岛屿,说明钓鱼岛在明代已被作为中国领土,列为防区。他比日本人要早322年,日本人是否吞并琉球,改为冲绳之后才发现的1884年,而主人公是在1562年已经划归。





   位协三公木牌坊在徽州地区,牌枋有很多,有石牌枋、木牌枋,但是木牌枋趋势很少见的。牌枋的建造有三大类:一是标志枋、二是功德枋、三是节烈枋。眼前的牌枋是“功德枋”,显示官位和政绩的,当时在明朝时期,胡宗宪的官衔是太子太保,在古代“太师、太保、太傅”合称为“三公”,而胡宗宪椅大功勋位列于三公,故牌枋是“位协三公枋”。“协”通“列”的意思。制作牌枋的木料也很讲究,用的是民间所说的“公孙木”,也就是银杏,银杏是我国观赏兼实用的名贵树种,生长缓慢,寿命极长。牌枋上的雕刻寓言很深:下枋的木雕图为“渭川跃鲤”说的是姜子牙在渭水河边钓鱼时,遇到了周文王,他们在渭水河边交谈了几个时辰,周文王认为他是治国的文武全才,就用自己的车载姜子牙回宫,并亲自为他拉车共808步,为周王朝奠定了八百年江山。清代启蒙书《幼学琼林》称之“渭川跃鲤”,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比喻胡宗宪“龙川跃鲤”,说胡宗宪从龙川出去当官,立下抗倭大功,使明王朝江山得以延续。上枋“位协三公”两侧雕刻则是两条龙,“飞龙在天”典出“易*乾”,“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比喻升官的意思,上下枋图,合起来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意思,庭院中种了两株柏树,寓意族衍百(柏)枝,位登佰(柏)爵。从牌枋过去,参观的下一站胡公殿,靠南面是胡公殿的广场,民间称为庙坦。在东面前璧嵌有明朝嘉靖五年(1526)绩溪县十二都“上乡祖社”,通过官府准立的“乡约碑”绩溪县乡都建置,在宋代就有规划上乡和下乡之分。龙川是十二都,元朝时划属维新上乡。上乡祖社是一乡之社,龙川为祖社所在地,乡约类似现代的乡规民约,经过官府认可,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也称社碑。庙坦侧有二旗杆石墩,一是圆形、一是八角菱形。明清代时,学子考上府县学秀才,一旦取得国子监太学生资格(相当于现在在绩溪县考上第一名送到宣城市就读之后考上第一名,保送去清华北大读书的资格),即可重竖旗杆,改换门庭,光宗耀祖的意思。明间说:圆属文,八角属武。一圆一方,以此颂扬胡宗宪文韬武略,也暗含胡宗宪麾下拥有众多的文物英才。

胡公殿   殿顶鳄鱼吻脊,石兽环列,前檐角为雀尾状武式,八字门面,卷棚门,象征天地天圆地方,两侧圆窗,遵循徽州神庙的建造规制,表明胡宗宪去世后,家乡人民奉之为神,对他的敬仰。





    正殿匾“荣树崇闻”,是荣立功勋,传闻千古的意思。两旁联语:“一心忠节山河见证,千古精神日月延辉”,是对胡宗宪抗倭立功却被诬陷打入狱中,后终得平反,历史自有公论的写照。正殿的建筑是前圆轩顶后尖形人字顶,这是徽州祠堂庙宇、大户官厅顶部的传统规制,暗喻天时、地利、人和。民间也传说,也暗喻“先礼后兵”,圆,象征和、礼,尖象征兵、刚。正殿后龛座供有胡宗宪坐像,据史料记载,胡宗宪生来相貌非凡,而且有一种逼人的气势,不怒自威,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官威。令人望而生畏,武将俞大猷是出名的硬骨头,敢于坚持原则,不怕生饭碗,还有一身纵横天下的武艺,就这么一个响当当的浙江军分区司令员,每次看见胡宗宪都小心翼翼,连头也不敢抬,有时还会发抖。根据流传的胡宗宪画像所塑,胡宗宪手捧书籍《百战奇法》,清雍正后被更名《百战奇略》。是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题明刘基撰。 人物神态静思而和气生,此泥人塑像是当代著名大师泥人薛所做。

    殿后天井,天井后为家庙寝堂,中为胡宗宪先祖及子孙神位龛座,胡宗宪娶有二妻,原配绩溪县章氏,生有桂奇,松奇二子,章氏去世后继配王氏生有一女,嫁绩溪县程姓。胡桂奇一直随侍父亲左右,于平定倭寇多襄助之功,以父亲之荫官左府都事,生胡(火享)、胡炜、胡燧、胡炤四子。胡松奇官锦衣位千户,生胡灯、胡焌、胡煜、胡烛胡煐五子,这里是胡松奇一支的支祠,故称松公祠。左龛塑像胡允源,是胡宗宪的十代孙清道光年间由歙县三阳坑亲戚介绍,到江苏东台学茶叶生意,满师后与人合股在泰兴县开设“裕泰和茶号”,不久茶号归胡允源一人经营,生意渐兴隆,儿子树铭念完私塾后也进店学做生意。同治年间,增开胡源泰新茶号,由树铭经营。父子俩经营以义为利,信誉卓著,在同行业威望很高,而且,热心地方和桑梓公益,经常为他人排难解纷,口碑很好。右龛塑像胡炳衡,手捧《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他是树铭公的儿子,满腹经纶,娴熟诸子百家,年纪很轻就与弟弟炳华分别考取文武秀才,因晚清时局不稳,灾患兵燹连年,遂放弃举业,也随父亲当了茶商,他们秉承祖父允源公遗训,经营以仁义为先,又以孔夫子《论语》哲理化入经商之道。观察市场变化,筹算进取,生意蒸蒸日上,人称为“儒商”。光绪末曾发起倡建泰兴新安会馆,参与同乡会会务。民国6年(1917),在泰兴东大街增开胡震泰茶号。第47代增钰、增麟、增金、增鑫,接管了店业。抗战期间在上海设立茶叶申庄,使经营倍盛于前。直到解放,胡源泰茶号、胡震泰茶号一直是泰兴的名茶号。从允源至增钰四代人虽侨居他乡,却一直不忘桑梓,代代都以籍贯绩溪为荣,家乡人民对他们十分钦仰,引以为自豪,我们景区顺应民意,特地塑像,永远纪念他们。殿侧这条夹墙廊道,是胡家子孙候祭处,待到规定时辰,撞钟击鼓为号,子孙们依辈分排列,进入殿堂,祭祀参拜。






嘉会楼    通转对堂结构,上堂梁头斜撑为八仙,下堂为如意。房屋结构、装饰无华,其用途却很不一般。各位请看,下堂右厢房敞开,辟作“聚乐坊”,是吹鼓手集中的地方。左厢房为“驿递铺”,是胡家接收驿递公文、书信的地方。那一格一格的架子,就是各类公文、书信的分放架。这是作为尚书府的一个外宅,为不影响内宅安宁,过去尚书府婚娶、寿庆都在这里举行,胡宗宪接待部属和一般宾客也在这里,举事时皆鼓乐齐鸣,热闹非凡。当年抗倭英雄戚继光,就曾经在这里住过几天,一天早上,戚继光被尚书府外面叫声给吵醒了,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起床偷偷的看了一下,看到了几位习武之人正在运功练武,其中一人将一旗杆石墩踢到水塘的对面,戚继光看见之后,回去件主帅说:“主帅,您的家乡有这样的习武高人,何不收编成为乡勇团去沿海一带抗击倭寇。”当他把这一想法跟胡宗宪一说,胡宗宪连忙摇头说,不可、不可,我家乡的人虽有武艺,却不能去。为什么呢?因为我家乡的人自幼在山区长大的,没有见过大海,而抗倭是在海上作战,他们看见海水就会晕,还谈何抗倭作战,我提议你还是去靠海的地方去组建吧!所以后来,戚继光去了浙江的义乌,在胡宗宪重金支持下,从义乌乡勇和矿夫精选4000人,招募至麾下进行严格训练,成为后来历史上最有名气的“戚家军”。所以说,历史学家就评论没有胡宗宪就没有戚家军。




   集艺轩销售各类徽州文化书籍、古玩、徽州三雕等工艺品、纪念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封建社会徽派官宦建筑的缩影一一胡宗宪尚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