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味牛奶 发表于 2018-5-12 11:55:59

梓溪:鱼塘里有大文章

梓溪村是一个山区小村,102户人家,人口有412人;这里是革命老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为保护红军,支援革命作出重大贡献。至今村内还保留着红军游击队会议中心、皖浙赣支队的被服厂和医院、红军宿营地、红军廊桥等十余处红色遗址。
    “当年红军伤病员在村中养伤,急需营养。当时皖浙赣省委书记倪南山等人在婺源打仗,取得了胜利。看见当地鱼塘内的红鲤鱼长得很好,而且口感不错,特地用木桶装运回来,投放在梓溪村的鱼塘内。每当受伤的病员需要营养时,就弄给他们吃,后来村民就把‘红鲤鱼’称之为‘红军鱼’了。”关于村里的“红军鱼塘”的故事,村民组长汪跃良如是说。
       在汪氏宗祠“五叙堂”前,一口清澈的鱼塘,里面鱼儿的鱼鳞都清晰可见。承包人李月香说:“这一塘鱼,‘年龄’最大的已经有20多岁了,重量达到10斤以上。这还不算大的,村里还有年龄达49岁的‘梓溪鱼王’。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斤鱼45元,这一塘鱼足有2万多元收入。”但是李月香不舍得捞,她说鱼养久了,就像自己家的宠物一样,不舍得吃,更不舍得卖。如今,这一塘鱼,也成为梓溪泉水鱼的“代言人”。
       李月香的鱼塘旁边就是“红军鱼塘”,一块醒目的牌子上写到:鱼塘始建于民国十年(1921),石砌而成,紧邻梓溪河,原为月牙形,面积约40平方米。红军时期,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战士在村中活动,为给红军伤病员们补充营养,村民经常用此鱼塘内的泉水鱼熬汤给战士们喝,战士们的身体恢复得又好又快。为了提升鱼的产量,红军战士们帮助村民扩建了此鱼塘,扩大到80平方米。
       后来,梓溪的“红军鱼塘”逐渐发展到45口,都在梓溪河边,引源头溪水养鱼,这些建于战争时期的鱼塘,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现如今,这一口一口鱼塘成了村民们的致富塘。据介绍,因为梓溪群山环绕,沟壑纵深,泉水甘冽,溪水清澈,养出的鱼溶氧量高,没有污染,不仅壮实,口感特别鲜美。随着现代人对于饮食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梓溪泉水鱼自2014年起开始走俏,名气越来越大,慕名来买鱼、吃鱼的人越来越多,鱼的价格逐渐达到了每斤45元,成为村民除茶叶外的重要收入来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梓溪:鱼塘里有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