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一片石 发表于 2016-11-9 19:05:47

屯溪小龙山(龙山寺)



小龙山,原称主簿山、响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西南,距黄山屯溪中心城区仅2公里。旧传宋初有位主簿,羡此溪山之胜,居此而得名。抗日战争期间,山前古刹重修时,又以丫状石峰似龙首,山后土山山势如长龙盘卧,改名为“小龙山”。主峰海拔150.8米,悬岩壁立,拔地而起,类柱棒,熟称“柱棒山”;似丫角,又有“二仙弈棋”、“二童讲读”、“蜗牛出壳”、“螺丝脱壳”之喻。是屯溪西部游览胜地。

山下则为龙山寺,“天下名山僧占多”,古寺倚山而建。始建于唐,原名“仁寿尼寺”、三簿庵,明清时重建,历来为佛教活动圣地,。古人有诗云:“山阴道上人如织,唯一禅林是小龙”,有“江南小九华”之称。

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6)、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1)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三次重修。1986年,古庙再次得到修复。

龙山寺是徽州的风水宝地,龙脉所在地,也是黄山屯溪佛教最早期的发源地。龙山寺主殿供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西边是地藏王菩萨殿,东边是弥勒殿和南海观音殿。据传龙山寺的菩萨颇为灵验,所以香火甚旺。寺院的规模不大,但是小巧精致,主殿背倚的小龙山,也是大自然的造化,自然的造化仿若假山一般,别具观赏性。寺院依小龙山而建,背倚龙头,主殿供千手观音菩萨,据说是比较灵验的寺院,香火很旺,当地人每逢初一、十五来寺院烧香拜佛求佛祖保佑。主殿前有一口大钟,据讲为武则天所建,压制龙脉,保住自己的权位,现存的大钟是当地人捐款仿制的。

西晋末,全椒县废,侨置南谯州。南朝齐时,萧懿任南谯太守,他的弟弟萧衍跟随他在南谯读书。据《全椒县志》记载,南谯城在全椒县城北二里尹村,有古城堡,俗称“梁王城”。
萧衍在全椒时,常出入于寺庙,犹喜在寺庙内读书。一日,他来到龙山角下一尼姑庵,群山环抱,树木葱茏,翠竹婆娑,云烟缭绕,是一个清雅宜人,适于读书养性的好地方。萧衍就此住下读书。庵中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尼姑,叫惠姑,常给萧衍送茶递水,一来二去,两人就产生了爱情。一天,惠姑说萧衍将来有“人王之份”,萧衍说:如果将来当了皇帝,一定娶惠姑做娘娘。
后来萧衍做了南齐的雍州刺史。因齐王杀其兄萧懿,萧衍起兵反齐,由襄阳率水、陆师沿江而下,一举攻克建康(今南京),灭齐称帝,改国号梁。梁武帝登基后,一直忙于国务,忘记了曾对惠姑的承诺。而惠姑因思念进而心灰意冷,郁郁而亡。后来,梁武帝想起了惠姑,便派人来龙山探访,才知斯人去兮,梁武帝十分悲痛,命宝志和尚住持龙山,拨给重金,托他在龙山最高峰建一座娘娘庙,庙内塑一尊娘娘塑像,遥望江南(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以作寄托。宝志公在山下建一寺,原名宝公庵,后改为龙山寺。

一千多年来,龙山寺迭经沧桑,至今还留存在深山里。寺负山阴而建,寺后冈峦起伏,古树郁郁葱葱,与蓝天白云相接。寺院的规模不大,但是小巧精致,主殿背倚的小龙山,也是大自然的造化,自然的造化仿若假山一般,别具观赏性。
寺前耸立一邑人旅美华侨所捐五层“万年宝鼎”,每层有十个风铃,山风徐来,铃声悦耳,更显古寺清幽。
寺的门眉上“龙山寺”三个大字为赵朴初手书,与千年古寺气韵相合。
寺门两边是青瓦红墙,黄底黑字,左书“法轮常转”,右书“佛日增辉”,斗大篆字,古朴庄严。
寺门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翠竹苍松幽洞流泉穿古寺”,下联是“清风明月晚钟余响绕龙山”,真实传神地再现了古寺的环境。
走进清净之地,宽大的丹池立着一尊三足贯耳铁香炉,上刻“万年宝鼎”、“龙山寺”及1986年修复寺庙时捐资者的名字等。两排台阶之间的御路上饰有“双龙戏珠”精美石浮雕。右侧,一只巨鳖安详地驮着“龙山寺记”碑,碑上记载了小龙山及龙山寺概况,沿台阶上行,黄墙青瓦、重檐歇顶、翘角高啄、斗拱雀替错落有致的主殿巍然屹立。殿高三层,一层为观音殿、二层是藏经楼、三层悬挂“佛光普照”匾额。整个建筑宏伟壮观,葫芦顶直插苍穹,木雕精美别致,体现了佛教建筑与徽派建筑与徽派建筑的完美统一。

殿门两侧“童子书声惊醒世间名利客,游仙山音唤回苦海梦中人”看楹联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产生几多思考。描金绘彩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巨像雄立殿堂中央、上方悬挂“慈航普渡”横幅,人们对这位来自南海“有求必应”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一向敬慕有加。像前烛光闪烁,香烟缭绕,香客在钟声和着主持悠长的念语中虔诚地作揖敬香,此情此景,与侧壁楹联“茂林古奇风景清幽游人都道龙山好,暮鼓晨钟香烟缭绕众佛何言天地空”交相辉映。普贤和文殊陪伴观音左右。观音殿右侧有“松影”门洞通向弥勒殿。殿中弥勒佛袒胸露乳、笑容可鞠,四大金刚各握兵器、张牙舞爪地守护两侧。这里的楹联“弥漫太空示现布袋妙法,勒迹雪窦继位释迦度泉生”道出了弥勒的本事。穿过观音殿“泉声”门洞左行,便走进了地藏殿。佛教圣地九华山为地藏菩萨道场,龙山寺一向受九华山佛教影响,所以特辟殿单独供养。殿内存放一口铜巨钟,古刹钟声该是怎样一番境界?地藏殿前有一个放生池,池内鱼可百许头,自由自在,两年前一位广东香客放养的两尾红鲤鱼更是独领风骚。三两只鸽子在池边神态自若地觅食,即使络绎不绝的游人频频与其擦身而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屯溪小龙山(龙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