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小丸子 发表于 2018-3-6 08:37:10

入展图赏|梦幻黄山·礼仪徽州

■2017“梦幻黄山·礼仪徽州” 中国黄山摄影大展
■入展作品选登
■陈希 点评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又称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徽州是中国礼仪的生动标本和全息缩影。徽州之美,美在礼仪,美在人文。黄山市境内的黄山风景名胜区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由黄山市人民政府、中国摄影报社联合举办的2017“梦幻黄山·礼仪徽州” 中国黄山摄影大展,已于近日揭晓殊荣。

苍穹 汪雷 摄
点评:这幅照片中银河抢眼,星空唯美,再辅以作者精细的后期处理,形成一个很出色的夜景画面。同时,群山笼罩在夜空的雾气当中,更添一抹浪漫的氛围。拍摄夜景星空很考验摄影人的拍摄功力,对机身、镜头、快门速度、感光度等都要有更深的理解和更灵活的运用,可见作者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黄山天路 洪自力 摄
点评:这幅照片影调把控到位,嶙峋的山石在作者后期的妙手下更显纹理。隐藏于山石间的登山路虽不醒目,但步行在路上的人们身上穿的服饰犹如彩灯,“照亮”了山路,点缀了画面。作者登高俯拍,虽然仅截取部分山路,但惊险、神秘的感觉却传递无遗,给人无尽遐想空间。


梅海人影山村 徐萍 摄
点评:漫山遍野花盛放,隐于山间的村庄在薄雾的笼罩中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作者选择16∶9画幅表现这一场景的做法值得称赞,拓展视野的同时,也给观者留出更多想象空间,且更显梅海山村大场景的波澜壮阔。


视觉(组照之一) 孙章鹏 摄
点评:作者采用框式构图,仰拍的角度,加上建筑的规整,让画面呈现出横平竖直、线条清晰的对称之美。将天空和月亮锁定在建筑形成的空间当中,既能打破画面平衡,也能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由此可见作者拍摄的用心。


西海听涛 张军 摄
点评:作者登高拍摄雪后黄山,“刁钻”的取景角度独具匠心。近景的山石与隐藏于云海中的山峰一明一暗,对比鲜明。虽然在构图方面有点反常规,却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拍摄此类场景时,若能像作者一样勇于尝试新角度,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


雪中黄山短尾猴(组照之一,一只成年短尾猴抖落满身的积雪) 刘兵生 摄
点评:黄山上的猴子也是摄影人镜头中的“常客”。这幅照片以树枝做框,主体猴子位于画面中心,抖落满身积雪的瞬间动作被捕捉到。作者抓拍功力深厚,长焦镜头加上大光圈,虚化了前景和背景,让猴子的动态更清晰生动。


黄山八音鸟(组照之一) 徐素萍 摄
点评:这是组照之中较有灵性的一幅。作者采用中心点构图方式,画面之中八音鸟的颜色与背景绿色形成鲜明反差,主体突出。仔细观瞧,主体上还有个很醒目的点——眼睛,可谓主体的中心。作者观察用心,抓拍的角度和瞬间都掌控得当。


汪满田鱼灯(组照之一) 王健 摄
点评:这组民俗主题的照片表现的是汪满田这个古村传承百年的元宵节祭祀活动。这幅照片又是整组中较为突出的,画面中硕大的鱼灯,托举鱼灯的村民,以及灯光照亮的传统徽派民居,各元素相互依托,缺一不可。作者的取景角度和拍摄时机都把控到位,色调和氛围甚是温馨。


木榨油坊(组照之一) 许天彤 摄
点评:木榨榨油是一门传统工艺,是一门技术活儿,也是一门苦活儿。这幅照片中主体人物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都被刻画得十分饱满,全身紧绷的肌肉在光影的作用下也显得层次分明。作者选择组照呈现这一题材,翔实地记录下关键工序和特色,让内容更丰富。


古徽州拾遗(组照之一) 肖文烈 摄
点评:徽派建筑的婉约、细腻不仅体现在整体建筑风格中,细节之处也尽显美感。这组照片便聚焦于徽派建筑的细节。在阳光的作用下,画面反差增加,更有助于凸显建筑木雕的造型纹理,再加上画面上方鸟笼的点缀,让整个画面沉稳且不失趣味。


丰乐仙境(组照之一) 曹晓东 摄
点评:作者用这组照片着重表达如梦一般的徽州丰乐湖仙境,意境深远。阳光照亮云雾的场景让缥缈虚幻的味道表达得很到位。画面右上角的徽派建筑一角若能再适当提亮,画面会更丰富,也更符合拍摄主题。


醉美高铁 朱国平 摄
点评:元素丰富多彩,画面充实紧凑。近景的高铁,中景的城市,远景的群山,勾勒出有层次、不单调的观感。天空的暖色调,群山的冷色调,再加上绿树环抱的色彩调和,描绘出如画的场景。作者等到高铁驶过,将主体定格于画面左下方,构图考究,主次分明。


昱城之光(组照之一) 方红光 摄
点评:黄山不仅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徽派建筑风景,还有现代化的都市风情。这幅俯拍街景就充分展现了现代化都市的快节奏。作者居高俯拍,利用慢速快门,拍出流光效果,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视觉感受。


墨色黄山(组照之一) 李宝虎 摄
点评:用黑白影调来表现黄山的照片并不少见,这组拍出了水墨画的风韵。乍看之下,画面中的主体黄山并不明晰,但奇松、怪石、云海等黄山几大特色元素都融入其中,给照片增添了不少神秘、虚幻的“仙气儿”。作者又别出心裁地选择圆形边框,给观者一种用单筒望远镜欣赏黄山的视觉效果,可谓慧心巧思。


拟渐江笔意——黄山肖像(组照之一)金伊甸 摄
点评:这组模拟新安画派代表画家渐江作品的照片呈现出不同于常规的黑白影调。整幅画面更偏灰,没有亮眼的白,也没有沉寂的黑,是由不同深度的灰色调组成。正是这些明暗交织的灰,勾画出了黄山的山石、奇松。正是作者的用心,在后期处理时呈现出与众不同又沉稳大气的“另类”黄山。
■ 闲话影展
不拼器材拼“选择” ▣徐焴
周围有不少摄影人像走马灯般不停更新“硬件”,手中永远持有顶尖的器材,但就是照片似乎未见有啥长进。我们承认,摄影器材对照片质量具有一定影响,但千万不能陷入盲目比拼器材的误区。比如当前许多大展的投稿中都出现了飞行器航拍的照片,但并不是越先进的飞行器就能拍出越好的画面,而有些不购置飞行器的摄影人也能充分把握高角度俯拍的技巧。
很多人都爱说“摄影不拼器材拼思想”,但“思想”毕竟有点抽象。个人以为,从摄影特性而言,拼的是一种很具体的行为:选择。
如今,即使是那些中低档的摄影器材,其自动化程度也已相当完备,与成像有关的一切操作几乎都可按使用者要求通过相应程序自动完成,前提是对器材特性足够熟悉。换句话说,相机本身能完成很多任务,无需你再动很多脑筋。摄影作品的常规技术要求及成像质量,依靠相机本身的功能基本已不成问题。既然器材给我们带来了万千可能,如何从中进行“选择”就显得更重要了。
照相机永远无法替代人做“选择”。这里所说的“选择”在拍摄行为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拍摄题材的选择,二是对所选题材表现角度的选择。纵然目前的照相机自动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也不能替代人对拍摄内容和角度作具体的选择。毕竟这种凭借高级思维能力进行的“选择”,牵涉到对主题的理解展现,对美学的感悟,甚至个人的风格好恶等,唯有借助不同个体才能带来更丰富的表现。这恐怕不是仅凭器材的“人工智能”就可以实现的。
对题材的选择,牵涉到对主题的分析理解,并根据主题确定拍摄内容。这需要摄影者熟悉生活,了解题材与所选主题之间的匹配度,分析选择的内容能否有效传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摄影人对该题材的发现和捕捉,属于思考能力的范畴。比如反映某一主题时,究竟是从正面表现还是侧面表现?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这些往往都与器材无关,而与作者的摄影理念、对生活的理解甚至世界观有关,也正应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之说。
对取景角度的选择也是如此,再好的照相机也不能完全替代人完成对取景角度的变换思考。面对同一场景,采用不同的透视角度便会形成千变万化的效果。不要说变换远近高低,即便是上下左右稍微移动些许位置,主体与背景所形成的透视变化也会导致构图效果大相径庭。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正是这道理。正面取景,主体与背景形成叠加;广角镜头,将形成近大远小的夸张;长焦取景,空间感被明显压缩……凡此种种,全凭摄影者的经验、体会、感悟。不同的理念和目的,将引导摄影人选择各不相同的角度,而不同取景角度再加上对不同瞬间的选择,最终带来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画面的表现力。
提高“选择”能力别无他途,唯有多读书、多观摩、多思考,切实提升自己的思维和审美。如能充分掌握“选择”能力,同时娴熟把握手中器材的特性,相信你的照片会在大展的众多投稿中展露突出优势,即便面对高端器材的成果也毫不露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入展图赏|梦幻黄山·礼仪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