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归不同 发表于 2018-3-4 12:53:58

徽州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是谁?屯溪南溪南龙光大石坊告诉你答案!

徽州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是谁?屯溪近郊-南溪南-龙光大石坊告诉你答案












南溪南吴中明牌坊,摄于2015年在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南溪南村头,矗立着两座牌坊,一座叫“覃恩”大石坊,建于康熙年间;另一座叫“龙光”大石坊,它高12米多,宽9.5米,四柱三门,雕镂精美,是明代万历四十年(1613年)所建,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了。龙光大石坊表彰的人物叫吴中明,根据《万历十四年丙戌科进士履历便览》的记载,吴中明生于丙辰年,即1556年。邹振环《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第121页注释中,确认吴中明卒于1617年。前后算来,吴中明在世时间为62年。

吴中明字知常,号左海。民国《歙县志》有传。全文如下:
“吴中明,号左海,篁南人。由进士历端州、汀州两府推官,以廉平称。升南刑部主事,执法不阿权贵,寻转南吏、礼二部。
权珰陈奉横行三楚,言官朝疏上,夕缇骑下,莫敢谁何。中明独备列奉暴横状,时论韙之。
擢河南提学,晋参政,分守汝宁道。汝宁王纵奴张瀹杀人,中明当其罪,卒置奴抵罪。王急走愬上,中明劾王坐擅离城律,愬不得行。全活饥民殆亿万。
备兵蓟镇,边墙台堡屹然改观。及藩陕抚粤,所至皆称。综核,晋南户部总督粮储。以劳瘁卒。赠南京户部尚书,予全祭葬。廕一子。”









《歙县志》吴中明传
万历十四年(1586年)吴中明以廷试三甲八十四名,考中进士,时年30岁。他先后被派到端州和汀州任推官。推官是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中级法院院长。端州就是肇庆,是明朝晚期传教士登陆的第一个据点。当时的肇庆知府叫王泮,是个开明的学者,1583年10月,他接纳了利玛窦一行,后来他还请利玛窦把挂在教堂接待室墙上的世界全图翻译成中文。这就是利玛窦在中国做的第一张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1584年,王泮迁按察司副使,分巡岭西道,仍驻肇庆。1586年吴中明被委派到端州做推官的时候,应该和王泮、利玛窦有交往,也肯定见到过《山海舆地全图》。可以说,王泮、吴中明是第一批睁开眼睛,认识世界大小和形状的中国学者。
吴中明何时离开端州到达汀州,目前还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资料。汀州属福建,即现在的龙岩市。《汀州府志》卷十六载:“吴中明,歙县人,课士讲学,有惠政,祀澄心堂。”

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上半叶正是欧洲奠定近代科学体系的关键时期,培根(1561 – 1626)、笛卡尔(1596-1650)、哥白尼(1473—1543)、伽利略(1564-1642)等人的著作,锋芒直指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欧洲社会即将发生历史性的巨变。而反观大明王朝,虽然张居正(1525-1582)当国十年,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但只能救得一时。在他死之后,官府的非法征敛成为民间社会的不堪重负。
据《明史》记载:从万历二十年到二十七年,宁夏、朝鲜、播州用兵,费帑金共一千二百万,“国用大匮”。中间又有两宫三殿之灾,“营建乏资,计臣束手,矿税由此大兴矣。”“大珰小监纵横绎骚,吸髓饮血,以供进奉。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歙县志•吴中明传》中说“权珰陈奉横行三楚”,在《明史》的《冯应京传》和《陈奉传》中有详细记载。史称“武昌民变”。
武昌民变发生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当时吴中明任南京吏部主事。明代吏部作为六部之首,是管理全国文职官员的机关,郎中是吏部各司实际负责人,主事对郎中负责,明朝的吏部主事是正六品,在处理事务时,只是辅助郎中行事而已。以低微的官职直接挑战皇帝身边的权珰,是需要非凡勇气的。但正是这种勇气,让吴中明在明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明史•陈奉传》载:“二十八年十二月,武昌民变。南京吏部主事
吴中明奏言:“奉吓诈官民,僭称千岁。其党至直入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王生之女、沈生之妻,皆被逼辱。以致士民公愤,万余人甘与奉同死,抚按三司护之数日,仅而得全。而巡抚支可大,曲为蒙蔽。天下祸乱,将何所底!”大学士沈一贯也乞求皇上立即撤回陈奉,“以收楚民之心”。但万历皇帝依然无动于衷,“皆置不问”。
《明史》保留下来吴中明的资料,只有《陈奉传》中这一段。幸运的是,复旦大学朱维铮教授主编了《利玛窦中文著译集》一书,使我们可以看到吴中明在南京期间与利玛窦的交往情况。

利玛窦《畸人十篇》记载了他和吴中明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发生在1600年5月19日,讨论的题目是如何修身达道。在与利玛窦讨论几个回合之后,吴中明得出了结论:“无为于善,即有为于恶”。意思是说,无过失、不犯错离圣贤之道还很远,人生在世要“为善”。“盖凡善,吾力所能行,无非吾分所当为矣。”就是说,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是自已应该做的分内事。如果能做而不去做,就不好了。
利玛窦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进入南京,他在南京共两年五个月。他“出入官府,广交权贵,熟读儒书,舌战佛僧,重刊舆图,讲授西学,深结耆学,名扬士林。”这为他后来在北京的立足打下了基础。在南京的活动,《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有详细的记载。这里单表他和吴中明做的一件大事:重刊舆图。
“那时当权的官长(中译者注:意大利文写作Uzohai,吴左海,即吴中明。)要求利玛窦神父修订一下他原来在广东省所绘制的世界舆图(中译者注:《山海舆地全图》),给它增加一些更详尽的注释。利玛窦神父非常乐于从事这项工作,他大规模地重新绘制了他的舆图。……他的官员朋友对这个新舆图感到非常高兴。他雇了专门刻工,用公费镌石复制,并刻上了一篇高度赞扬世界舆图及其作者的序文。”(《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四卷第五章)
南京版地图在精工细作和印行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广东肇庆版。吴中明复制的这版地图从南京发行到全国各地,到澳门甚至到日本。该版地图是彩色版,其特点是用五色以辨五方,犹如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流行於欧洲的地图。遗憾的是,据说,南京版世界地图也已失传。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第三版世界地图,它是万历壬寅年即1602年刻印的,是利玛窦在中国绘制的最后一幅地图。这幅地图叫《坤舆万国全图》,是在吴中明复制的第二版地图上改进的,共有六个版面,六篇序跋。除李之藻的序外,还有利玛窦、吴中明、杨景淳、陈民志和祁光宗的跋。
利玛窦在《跋》中再一次提到吴中明,他说:“庚子至白下,蒙左海吴先生之教,再为修订。”说的是万历28年(庚子)即1600年,吴中明请他绘制第二版世界地图的事。
而吴中明在《跋》中,对国人认识世界的方法进行了批评。他说:“囿于所见,或意之为小;放浪于所不见,或意之为大。意之类皆妄也。”意思是说,认识世界不能靠主观臆测,想当然的东西总是虚妄的,不真实的。对于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他评论说:“盖其国人及拂郎机国人皆好远游,时经绝域,则相传而誌之,积渐年久,稍得其形之大全。然如南极一带,亦未有至者。要以三隅推之,理当如是。”吴中明的这篇跋文应该就是《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的那篇:“高度赞扬世界舆图及其作者的序文”了。今天看来,“高度赞扬”的说法未免夸大了,吴中明的这篇《跋》确实客观比对了中西方认识世界的方法和结果。


吴中明《跋》全文利玛窦来华刻印世界地图之际,中国也有自己的世界地图。就是中国的十五个省,在它周围的海中,再放置了几个岛,以代表中国人所知道的外国,所有这些岛屿加在一起,还不如一个最小的中国省大。
时光飞逝,有太多的故事淹没在历史海洋里。南溪南村头这座龙光大石坊躲过文革灾难,侥幸存活了下来。它使我们今天仍有机会回访先贤的功德,感受那源远流长、永不断灭的人文之光。
附:《神宗实录》中有关吴中明的史料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三月,以广西副使吴中明调补河南提学副使。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三月,河南参政吴中明奏乞移赠父母。下吏部覆议,许之。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十月,升河南参政吴中明为按察使。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闰三月,复除原任河南按察使吴中明为山西按察使。
万历四十年(1612年)六月,升陕西右布政吴中明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十二月,广西水灾,巡抚、都御史吴中明,巡按、御史穆天颜请发内帑金钱,或留本处税银赈恤。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月,起原任广西巡抚吴中明为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正月,起升原任巡抚、广西右佥都御史吴中明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兼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十二月,准原任南京户部侍郎、右佥都御史在任病故吴中明照例与祭,仍给全葬。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六月,赠原任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吴中明为南京户部尚书。中明繇进士历今职,以劳瘁卒于官。已蒙谕祭,营葬如例。所据赠官一节,礼部称:其陨身勤事,例有可援。吏部覆允,故有是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是谁?屯溪南溪南龙光大石坊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