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梨花开 发表于 2018-2-26 22:49:07

屯溪老街万粹楼



屯溪是如今的黄山市所在地,从市区黄山东路往西,跨过新安北路,有一条与新安江平行的古风老街,一直延伸到横江老大桥,人们习惯地称它“屯溪老街”。老街长不出千米,宽仅六到八米而已,街虽不起眼,名声却很响,有人甚至称它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乍一听觉得有些夸口,细看一番却觉得有它一番道理。这老街之上呈现出的是徽派建筑典型风格,彰显着的是皖南文化深厚积淀。在老街,“祁红”、“屯绿”随手可及,“徽墨”、“歙砚”满街可见,砖木石竹的“徽州四雕”和徽派国画、版画、碑帖、金石、盆景、根雕更是琳琅满目,数十家百年老字号硬是撑起了老街的品位和底气。
尽管如此,在屯溪老街上转了两圈,印象最深的还是伫立在路口上一幢名为“万粹楼”的小楼。
初听到万粹楼的名字,并未特别在意,只以为又是哪朝的皇上敕封或幸临过的官邸行宫之类,再不是什么人玩的一个噱头而已。等到走近老街中央地段的万粹楼前,这才感到它与周遭的街景有所不同,虽然同是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建筑构造,却大出了许多尺度,也高出了许多。跨进临街的徽派木雕正门,我才知道这万粹楼是私人筹资兴办且正常运作的一家博物馆,立马添了兴致。
有当地朋友的引荐,万粹楼的主人亲自接待了我等,轻声对我言道:“昨天钱外长刚从这儿过了。”寒喧两句之后,陪着我们一行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地仔细流览了楼中收藏着的价值不菲的各种文物,做了热情而周详的全程讲解。大至两吨多重的巨砚,慈禧西京避难时用过的宝座,小到光绪的圣旨乃至掌中之物,收藏之丰,不胜枚举,流览之中觉得最多的还是不同年代的各类瓷器。楼主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酷喜陶瓷工艺品又极认真地收藏了许多珍品,更利用艺术大家、政界大员前来观摩的机会,让他们留下墨宝或是手迹,一番造化之后,又成了万粹楼上的收藏,一举三得,手法高妙。
如今的万粹楼,早已经是屯溪的一个知名品牌,名人政要,文人骚客,到了屯溪都会慕名前往一瞻。 因我对万仁辉先生亲自筹划建造的这幢万粹楼建筑本身更有兴趣,观察得更仔细一些。砖石木作的一门一槛、一窗一楹都凸显出徽派建筑文化的特质。四层构造的万粹楼,汇聚了徽派建筑的精粹,每层设计都有所不同。一楼大厅中央一只巨大的石砚,状若中国版图,令人感慨颇甚。二楼为三个互为连贯又相对独立的展室,皆以徽派民居风格布置陈设,配以徽州人家常见的各类摆件和古风宫灯,周遭无不是著名的徽派木雕和石雕,处处系精品之作。三楼为万家人日常生活起居的场所,较之一二楼,陈设似觉简明一些,因为多出了一座佛堂,既添了许多生活气息,也向客人们告之,楼主是个信佛的人。四楼是个露天花园,同样是徽州庭院作派,粉墙黛瓦马头墙的细部构造伸手可及,花园中特设有源自明代的红麻石雕花圃,内植松、竹、梅,令四面包围之中的这个通天小院多出了一簇鲜活。更有创意的是设在楼内的一个侧天井,活脱一个徽州版的“四水归堂”。
万先生介绍,为了营造这万粹楼,他从安徽各地收购来许多原已经被人放弃的古建材料,他说,在别人眼里已经无效用的东西,到我万粹楼这儿都成了宝贝。
由于建筑自身的面积有限,室内的建筑构造还有文物的陈列既多又杂,不免给人以重复和拥塞的感觉。由于有主人的辛勤打点,一切还算挤而不乱、整洁光亮。
亲历过不少博物馆,多数是规模庞大,收藏甚巨,令人震撼,无例外的都是举一国一地之力,历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积累而成。万粹楼这个国内鲜见的私人博物馆,筹划建设虽仅十年光景,却已是藏品不凡,不只是连城的物质财富,更是难以估量的精神价值。
想到这里,望着已过天命之年却仍具青春风采,飘逸俊朗的万先生,心头泛起一阵敬佩之情。做这样的营生,不只是需要激情和眼光,更需要的是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光大,需要更多像万粹楼主万仁辉这样有思想有抱负又有独到能力的有志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屯溪老街万粹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