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遥远 发表于 2018-2-25 09:19:51

“左儒右贾”品徽商


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徽商来自徽州,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六县之中,歙和休宁的商人特别著名。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
徽商的创业精神和经营理念1.强调获利手段的道德性,追求正当的商业利润。2.以诚为本,以信待人。3.前人经验与商业实际相结合。民谚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一丢,就丢出了历史上明清之际最大的商帮——徽商。七山一水一分田,徽州地区山地贫瘠,耕地甚少,也不适宜耕种。即使近在30多年前,安徽的困顿也并不令人陌生。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小岗大队的18名社员按上手印,自发实行了包产到户。

也许徽州人的血脉里都有着一些相通的东西:不甘受穷,勇于思变。加上地处群山封锁之间,适宜躲避历代的战乱,徽州是个移民社会,移民文化传统中的冒险、求生精神,孕育出了一代代的徽商。明嘉靖以后,从事商贾的徽州人数大量增加,他们活跃于大江南北,买卖“几遍宇内”,在茶业、木业、典当业尤其是盐业等贸易方面均取得了不凡的业绩。清代康乾年间,沿江地域甚至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说法,无论是商业资本还是经营范围,当时的徽商都算得上是独执牛耳。但徽商最引人注目的,在于亦商亦儒。他们是一群拿着算盘的书生,熟读经史的商人。“同安徽老板打交道,传统文化是非常容易拉近距离的话题。”一名安徽籍企业家这样总结。明代有人把徽商分为“儒贾”和“贾儒”两种,无论哪种,都自觉不自觉地,以儒家的仁义道德要求着他们的事业。而他们的商业准则即使放诸今日看来仍富指导意义。
多才善贾明代徽人汪道昆形容徽商“贾而好儒”,将逐利和读书提到同等高度,不无自豪地标榜同乡们的“左儒右贾”。
       士农工商,士人和商人一首一尾,在徽商的身上打了个结。与他们同样著名的山西同行不一样,徽商以“业儒”出身的居多。清代山西巡抚刘于义在给雍正的奏折中曾说:“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中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由儒入贾、由商入仕,则是徽州人的普遍选择。经商被当作谋生手段,而非人生目的。徽商好儒,也在于徽州深厚的文化根源。朱熹祖籍徽州婺源,历朝统治者的褒典追封,更列为科举书目,使朱熹理学对徽州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地人多依朱子家礼为行为准则,商贾门户常有“三代四进士”、“一门十一进士”、“六部四尚书”等学霸血统传说。如汪道昆其家,汪是领袖文人,倡导复古运动的“后七子”之一;汪氏一族更是当时商界富豪,资产钜万。徽州当地商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进步。“‘工商为末’,而徽州末富者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显清曾表达过这样的看法:“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明中后期出现的早期启蒙思潮,强调私欲,天理不能抹杀个人的欲望,这里也包含对物质的欲望。工商业者的地位有所提高,这些思想和明中后期出现的商品经济发展,是互相呼应的。”

商德至上不怕商人做不大,就怕商人有文化。明代有人把徽商分为“儒贾”和“贾儒”两种。儒贾以经商为名而行儒教之事,贾儒以崇儒为名而行经商之事。无论哪种,都自觉不自觉地,以儒家的仁义道德要求着他们的事业。而他们的商业准则即使放诸今日看来仍富指导意义。01公利为上徽州商人重视钱财的积累,这是他们世代千辛万苦、辗转流离赚取得的,但他们更强调获利手段的道德性,追求正当的商业利润,同时也乐于承担社会责任。清代徽商吴彦先要求子弟经商常存十二字:“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儒家主张“因义用财,不竭其流”,即承担社会责任,激发社会效应,才能使财源广进。徽人素有“俭啬”的名声,但舍财取义却毫不含糊。明代徽商汪平山做粮食买卖,某年岁歉粮价猛涨,汪平山手中有大批谷粟,如果按当时的价格抛出利润翻倍。但汪平山将手中储粮都以低价贷给民众,活人无数。这项“大道为公”的法则对踏入仕途的徽商来说同样有效。实际上,没有了物质资本的后院起火,为官者更能安心做个好官。仕途顺畅时专心民生,仕途受挫也能用相对超然的态度面对。徽商为官的清誉,也促进了徽商的声望。02诚信原则徽商坚持货真价实,反对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奸商手段。徽商吴南坡做买卖时,遵循“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饰价为欺”的诚实经商之道,口碑好到甚至客人只要看到是吴南坡的商号,便只管去买,不追问所购之物的品质,也不查看货物是否够斤两。徽州茶商朱文炽在广东经营茶叶生意,出售的新茶过期后,他一定要注明“陈茶”二字,以示不欺,即使因此引起亏损,也无怨无悔。不仅对客人如此,对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方也是如此。无论是进行合伙经营还是承包经营,徽州商人一般都要订立合同作为商业信用的文字凭证,合同里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当时的金融信托事业并没有或者并无多少社会公证机制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商业合同的订立与执行的保证,则全凭对方的信誉和道义。徽商以诚信打开了市场。

03学以致用《红楼梦》中姑娘们理家,道“小事上用学问一提,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商场如战场,把握时机审时度势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徽商好读书,从书本里提炼出的商业智慧再运用到商际往来中,同当代企业家就读商学院充电倒有些相像。徽商有“儒商”的名号,他们在处理政府关系时,与王朝的实际掌权者——官员士大夫的知识体系构成相同,交际起来就更为相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左儒右贾”品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