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归不同 发表于 2018-2-22 09:57:06

民主革命时期黟县中共组织

中共黟县特支
1930年9月,安徽潜山县清水寨(今属岳西县)暴动失利后,曾参加暴动并担任潜山县革命委员会青年委员的汪大中(又名汪润吾)转移到黟县十都黄梓坑,以教书为掩护,秘密组织贫农团、少共团,詹德和任贫农团长,汪大中任少共团支部书记。1931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特派员朱晓村(又名金汤、赵慰农)到黟县,将黄梓坑少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建立黟县第一个党的地方组织——中共黟县特支,书记汪大中,组织委员詹德和,宣传委员徐际春。中共黟县特支先后隶属中共安徽省委、省临时工委,下辖黄梓坑、平坑、石灰坑3个支部,詹德和、王有和、谢中英分别任支部书记。
1931年初夏,汪希直再次受上海党组织派遣,回黟县发展党组织;10月,余纪一(又名余庆瑞、余华)受上海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派遣,亦回到黟县发展党组织。他们先后在屏山、关麓、城区秘密发展党员,并在城区成立中共黟县特支,余纪一任书记,汪希直任组织委员,范澍生任宣传委员。特支隶属上海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下辖城区、屏山和关麓3个支部,范澍生、舒政海、汪希直分别任支部书记。
中共黟县(祁黟)区委
1931年7月,建立在十都黄梓坑的中共黟县特支,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扩建为中共黟县区委;1932年春,建立在城区的中共黟县特支,也扩建为中共黟县区委。同年11月,中共徽州工委将黟县两个区委合并建立中共黟县临时县委。12月,在屏峰山正式成立中共黟县县委。余纪一任书记,王子成任组织部长,汪希直人宣传部长。下辖城区特支和屏山、际村、城区、关麓4个区委。
1933年,黟县县委与在杨家墩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的韩锦侯等人接上关系。11月,在乌头坑成立中共祁(门)黟(县)区委,隶属黟县县委,韩锦侯任书记。1934年春,中共太平县委成立时,该区委并入太平县委。
1934年6月,中共皖南特委派遣刘毓标到拜祭堂组建中共太平中心县委(柯村暴动后迁至柯村),并将美溪、宏潭地区的党组织改组为3个区委:第一区委设在兰湖,书记李逢熙,下辖韶坑、兰湖、庙上、林村和美溪5个支部;第二区委设在宏潭,书记洪常进,下辖汤村、蛤蟆坦、胡村、杨林、汤田和王家坦6个支部;第三区委设在佘溪,书记汤爱寿,下辖上村1个支部、下村2个支部。将柯村地区的党组织改组为5个区委:第一区委设在胡家门,书记柯中和(后叛变),下辖刘家庄、胡家门、江溪和柯村4个支部;第四区委设在宝溪,书记王来有,下辖翠林、宝溪、长田河、旋溪和东坑5个支部;第五区委设在普济坑(今属石台县),书记储汉仪,下辖7个支部,其中属黟县辖区的有上湖田、下湖田2个支部(第二、三区委设在石埭县)。将洪星地区的党组织改组为4个区委:第一区设在杨家墩,书记王学能,下辖3个支部;第二区委设在方村,书记马和甫,下辖3个支部(第三、四区委设在祁门县)。1935年3月,柯村苏区遭受国民党军队围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抗日战争爆发后,黟县党组织重新恢复与发展。1937年11月,余纪一从上海到达屯溪,通过李显之在休宁南乡与皖赣特委书记王丰庆接上关系。特委指示余纪一留在屯溪发展党组织,恢复范治农等人的组织关系,在休宁万安建立中共休(宁)黟(县)特支,余纪一任书记。1938年2月,余纪一回到黟县,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恢复一些党员组织关系,发展新党员,在城区成立中共黟县区委,隶属中共徽州中心县委,范治农、汪学英前后任书记,并先后建立屏山、柏山、立川、城区(青工)、西递5个支部,舒丽瑜(见《人物》)、范仰文、汪学美、黄士方、胡俊元分别任支部书记。
中共黟县县委
1938年7月,中共黟县区委扩建为中共黟县县委,书记汪学英,驻地碧山村,先后隶属于中共徽州中心县委和中共皖南特委,下设西南、西递、碧阳、柏山4个区委,下辖屏山、柏山、立川、青工、西递、碧山、城关、青山、横岗、复旦、汪洋、西南、十都13个支部,舒丽瑜、范仰文、黄士方、范澍生、胡俊元、汪必武、姜哲敏、王达仁、汤美俊、汪文甫、江和光分别任前11个支部书记,西南、十都2个支部书记姓名不详。1939年,国民党黟县党部发动反共,革命形势随之逆转,县委曾一度停止活动。同年12月,中共皖南特委派金温予来黟县担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迁至立川,并将13个支部调整为西南、西递、碧阳、柏山、屏山5个区委,王达仁、胡俊元、姜哲敏、范仰文、舒彭书分别担任区委书记。
中共黟县工委
1940年5月,中共皖南特委派罗峰来黟接任县委书记,将县委改组为工委,驻地立川,后迁到建国农场,先后隶属皖南特委、皖南秘密特委、徽州中心县委、泾(县)旌(德)太(平)中心县委。黟县工委将原5个区委调整为柏山、西递、复旦、汪洋、青山、屏山6个支部,范仰文、胡俊元、汤美俊、江和光、王达仁、舒彭书分别任支部书记。1941年“皖南事变”后,基层组织相继遭到破坏。是年6月,罗峰调繁昌县,余起接任书记。1942年7月,黟县工委遭到破坏。此后,余起以中共泾(县)旌(德)太(平)中心县委特派员身份继续在黟县漳岭脚、拜年山、光村、陈闾、十都等地发展党员,开展活动。1943年7月,余起被捕,党的活动停顿。解放战争时期,在皖南游击战争的推动下,黟县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1946年,中共沿江中心县委先后派出查富德、钱秋育、陶钢等率领新四军沿江总队一部分队伍到五溪山一带开辟游击根据地。1947年3月,中共黟(县)休(宁)祁(门)县工委在五溪山成立,先后隶属中共沿江中心县委、中共黄西工委,陶钢任书记。是年7月,中共黄西工委机关迁入五溪山,中共黟(县)休(宁)祁(门)县工委改组为中共黟(县)休(宁)歙(县)工委,陶钢任书记。同月,黄西工委调整下辖组织时,在五溪山成立石(埭)太(平)黟(县)祁(门)工委;是年10月,黄西地区改建组织时撤销,同时,黟(县)休(宁)歙(县)工委并入黟(县)休(宁)祁(门)县委。1948年2月,中共黟(县)休(宁)祁(门)县委与太(平)石(埭)县委合并,重新建立中共黄西工委。1948年12月,中共皖浙赣大工委在休宁县大连成立,黄西工委随之撤销。1949年1月,在杨家墩成立黟(县)祁(门)休(宁)县工委,代理书记苏帅仁。3月,以黟(县)祁(门)休(宁)县工委为基础成立中共黟县县委,隶属中共皖浙赣大工委,余起任书记。章科、舒子敏任委员。4月29日,黟县解放,中共黟县县委(对外称政治处)机关随迁县城,同时组建中共碧阳、渔亭、际联、丰口4个区委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主革命时期黟县中共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