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人不及 发表于 2018-2-21 23:20:17

古黟楹联四


隃麋金粟骚人供水阁山亭儒者风
      这是一幅书房联,倾心表达了文人的志向抱负和气节情操。隃麋:墨的古称。古代最早的墨,以隃麋(今陕西千阳县)所制为贵,故名“隃麋墨”。据《汉宫仪》载:“尚书令、仆、丞、郎”等官员,每月可得“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因此,古人诗文中,称墨为“隃麋”;后引申为文墨、文章。金粟:钱财和粮谷。《商君书·去强》:“国好生金于竟(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则有其名,关市之榷,摭实尽无其物。”可引申为经济状况。供:供奉、供献之意。引申为奉献。水阁山亭:系两种风景建筑,历来不少文人都在诗书画中表现出其各种风姿,以抒发理想抱负和寄寓思想情怀。风:人的思想素质和外在气度。如风致:风度品格,姿态美好;风韵:容颜姿态:风骨:刚强气概;风采:美好的礼仪举止等。《北齐书》中称南北朝时北齐文士邢峙,“方正纯厚,有儒者风”。当今杨振宁先生也便被称为“儒者风的科学家”。骚人,自屈原作楚辞《离骚》而来,指诗人、文士,唐宋后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儒者,原指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之人。汉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该楹联中都泛指文人上联,写文人济世即奉献出美好文章乃至经理国家之方略;下联,写文人避世则寄情山水、修身养性,以求得文人应有之风范。这也正是《孟子·尽心上》中,孟子对宋勾践说的话:“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后人继之,称文人雅士理应“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该楹联用形象实物替代抽象思想,可谓妙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黟楹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