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相守 发表于 2018-2-16 14:18:47

美丽的安徽之花山谜窟

离开歙县古城,穿过屯溪市区,向黟县方向前进,一路上遍布监控,车速始终控制在40—60公里/小时,感慨于安徽交警部门为维护交通安全的一片苦心。
在一处三岔路口,我们按照指示牌的引导转入了一条乡村公路,前行不久即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花山谜窟。景区门票75元,儿子半价45元,老爸老妈依然免票。停车场修建在路边,下车后要步行一里多地才能到新安江边。江面宽约50米,江水波澜不兴,缓缓流去,因上游下雨,水色略显浑浊。隔江眺望,江那岸连绵的小山上除了“花山谜窟”四个大字外,看不出任何端倪,实在是貌不惊人。验门票,过吊桥,这才算正式进入景区。
对花山谜窟的向往源自电视中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画外音的介绍虽已忘得一干二净,但画面中石窟的别样景色令人震撼,因此一直记在心里。此次出发前阅读了有关资料,据介绍,景区以石窟为特色,现以探明的石窟有36处,其宏大壮阔、玄妙奇巧的石窟景象在全国实为罕见,其规模之恢弘,气势之壮观,独具特色,国内罕见,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华一绝。至于这些洞窟源于何时?如何形成?数以百万方石料倒去了何处?如何开采和运输?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天气异常闷热,登上一段不长的石阶就已经大汗淋漓。来到距离35号石窟洞口大约几十米远的二次验票亭,一阵凉气猛然袭来,直教人身心俱爽,暑气顿消。


待到高约6米,宽约十余米的洞口出现在眼前,我们愕然发现竟有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氤氲袅袅飘浮于空中,仿佛仙境一般。移步入洞,感觉好像一下子到了另一个世界,高大粗壮的石柱,曲曲折折的甬道,大小不一的石室,规则流畅的凿痕,终年不干的深潭,处处都显得神秘莫测。洞窟面积大得惊人,约有4000平方米,几乎把一座小山的内部完全掏空了,幸好有那26根周长约10米的石柱全力支撑,才使得这奇迹得以保存下来。石柱的布局非常合理,石壁上的凿痕也异常清晰美观,开凿石窟的工匠技术之精湛,智慧之高深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边观看边赞叹边猜测,洞内潮湿凉爽得超乎想象,让我直后悔没有带上防晒的外套以便保暖。




恋恋不舍地走出洞窟,沿石阶来到鸳鸯洞,虽然洞中因雨有小面积的塌方,我们还是勇敢地走进去转了一转。之所以称为鸳鸯洞,就是因为一大一小两个石洞间有一个可容一人通行的洞口相连,石洞进深仅七八米,一目即可了然。
离开鸳鸯洞下行不远,右手边是一座堤坝拦起的花山湖,从码头乘船可游览湖中风景,参观整体位于水中的24号洞窟。根据网友的攻略介绍,我们选择放弃了这个景点,转而前往2号石窟。2号石窟距离35号石窟不远,面积虽不及35号巨大,少了些霸气,但洞中多水,水色碧绿,行走于栈道上还能看到水中遗留下来已经加工成型的石门柱石门槛,为解答石窟之谜多少找到了一些思路。据导游介绍,2号石窟分为两层,只是下层未被开发出来,抛出的石块落在地面发出的“咚咚”声就是佐证。看过了震撼人心的35号窟,2号窟已经不能再让我们激动不已了,但洞内凉爽惬意依旧,还是颇能引人驻足的。
时过正午,大批游客涌入景区,我们享受了清静与清凉后及时告退,继续驱车前往黟县。自先前经过的三岔路口始,道路就开始变为两车道,蜿蜒伸展于绿荫下、山涧中,山势愈显,翠色愈浓,景色宜人,只是一个接一个的弯道让人精神振奋,丝毫不敢大意。一辆辆轿车排在我们后面,从空中俯视应该很像一条缀着颗颗宝石的珠链在不停摆动,一定很美。正遐想间,后车赶在一处稍宽的路面一辆接一辆地加速从我们车边驶过,打乱了那美丽的画面。原来人家是迫于路况才不得不压着车速跟在后面,倒是我自作多情了。走着走着,路的左边出现一条大河,河那岸满生着茂密的凤尾竹,河水时而湍急,时而平缓,一条条顺流而下的橡皮筏漂满了水面,身着救生衣的人们欢笑着嬉戏着,热闹不已。就这样一路看着风景听着歌,迎着夕阳我们驶进了黟县县城。
和境内的美景相比,县城真的不值一提,街道狭窄,交通混乱,店铺没甚特色,唯有旅店通向楼顶平台的户外楼梯给我了一个小小的惊吓,铁制楼梯完全悬于楼体之外,透过踏板间宽宽的缝儿看下去,真让人胆战心惊。吃了一顿火锅,买了一个大西瓜,回房休整,一夜无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丽的安徽之花山谜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