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盏清酒 发表于 2018-2-16 14:15:36

北纬30°神秘现象:花山谜窟疑团

与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相比,花山谜窟洞内没有壁画、佛像,也没有文字,更无任何史料记载,因此疑团丛生,成为千古之谜。
与内地诸多著名石窟相比,花山谜窟洞内空间奇大、结构怪异:有的层层迭宕,洞中套洞;有的石柱擎天,奇幻神秘;有的水波荡漾,迂回通幽。尤其是有两个石窟的洞口就开在新安江的水中,更是扑朔迷离。
目前石窟群中可供参观的只有2号窟和35号窟。2号窟被称作地下长廊,窟内温度宜人,较之外面10℃左右的气温,明显感觉到暖和。2号窟中有两个看点,即在石壁上天然形成的秋色图和窟顶的大斜面。秋色图中的整个画面布满黄棕色的秋叶,山林、高峰、民居为黑色。

大斜面是在清淤完毕后发现的。最先工人们挖到此处时认为已到了石窟的尽头,但随着淤泥的清除,却发现石壁呈斜面状向前延伸,又可看到另一个洞口。斜面的坡度约为45°,宽15米,长30米,与外面的山坡坡度一致。这个大斜面的出现不禁使人疑惑: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匠人们是如何准确判断出斜面的坡度并使之与山体走势吻合的呢?
35号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人工石窟,有地下宫殿、清凉宫之称。石窟深170米,最高处18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全系人工开凿而成。洞内有26根石柱顶天立地,呈“品”字形排列,撑起洞府天地,规模恢弘,气势雄伟。其中的石房群、石床、石桥和石雕楼阁巧妙分布,宛如仙境,令人叹为观止。石窟内通风良好。洞内有潭水数口,常年不枯,清澈见底,最低的水面低于洞外新安江水面2米。


这里有几个最令人吃惊之处:一是有一处碧水潭。这个碧水潭深不可测,抽水机抽了3个月,仍然没能把水抽干;二是那些石柱合围大约有十几米长,呈“品”字形,形成了支撑洞顶的合理力结构,显示出先人理论力学的应用十分精到;三是偌大的洞子,在里面说话却没有回声,十分奇妙。
花山谜窟最让人惊奇的是,那些洞窟源于何时?如何形成?何人开凿?数以百万方石料到底去了何处?如何开采和运输?洞内有多处厚10厘米的石壁为什么不凿开而任其挡在石厅中间?洞内石柱上的方形和圆形盲孔有什么用途?这些问题至今仍是一个个不解之谜。

规模如此庞大的石窟群,为什么至今没有见到史籍上有记载?花山谜窟凿痕说明什么?……一直致力于花山谜窟研究的专家声称,大小谜团目前至少已经有50个,每开发一次,挖掘一点,就有新的疑问和谜团出现。
石窟的魅力也许正存在一连串的“谜”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纬30°神秘现象:花山谜窟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