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xmn 发表于 2018-2-14 17:53:37

牯牛降历溪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8-2-14 17:54 编辑

安徽省祁门县历口镇,有个如诗如画的牯牛降历溪。它位於牯牛降山脚下,群山环抱。村中王姓人家,於宋朝从祁西山口迁此定基,世代聚族而居,过著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

牯牛降九龙传说


相传,牯牛降九龙山上有座寺庙,僧侣众多,香客不绝。有一年大旱,无数灾民成群结队来到九龙池山寺庙,祈求大佛降甘霖以救民苦。有一小僧乃真龙化身,有呼风唤雨的本事,生了悲悯之心。他腾身一跃,倒翻九个筋斗,着地处即成了九个洞池,到了庙前,又随手一划,一股清泉顺流而下,如一条白练,连接着九个洞池,即形成了如今的九个龙池。村人说九龙池的水龙王很灵,以前山脚有座祈雨台,石台、东至、青阳和祁门4县遇有大旱,便有人来此祈雨。祈雨须由青壮男子焚香沐浴后,身带竹筒,来到祈雨台,虔诚祷告,然后取第五龙池的神水昼夜不停赶回家乡,即会一路乌云,电闪雷鸣,雨随人至。传说令人神往,其实九龙池就是山顶一股清泉,顺势流下时在山涧里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潭。然而,由于水至清、石至奇,水因石而增色,石得水而鲜活,水石相映,变幻莫测,形成一个奇景,曾有人盛誉为“黄山第一景”,足见其景色之美。
从山脚顺溪而上,溪中石块如坛,圆溜规整,两岸山花异草,引人入胜。始进山,即有一石崖,溪水溢崖而下,落地成池,为一龙池,丈余,池水浅处黄绿,深处墨绿。据说是龙王洗澡的地方,村人又叫龙王澡盆,上方陡壁上有形似太师椅的河潭,是龙王纳凉的宝座,故名“龙王椅”。龙王椅左上方横排有一学堂基,占地一亩左右,是古代村中文人读书的地方,学堂不知毁于何时。二龙池是一不规则池潭,靠山的峭壁长出一圆柱型伸到潭底,宛如老龙汲水,惟妙惟肖。池水较深,黑不见底。往前数十步,左侧有一石拱背屈腿,活像一个蛤蟆,这就是蛤蟆石。二龙池附近还有一处有趣的奇景,一突兀的崖石耸立,正面看上去酷似中国的版图,得名“中华石”。

牯牛降九龙三龙池和四龙池

三龙池和四龙池分别是群龙戏水和休息的地方。四龙池到九龙池相距不远,为一高崖上连续跌宕的几个深潭,上下均有瀑布,高度约为数十米,层层叠叠,遇到雨季,玉珠飞溅,水声淙淙,景色甚为壮观。五龙池相传是最具有灵气的,能让祈雨者满意而归,因传有老龙常卧其中,故称“卧龙池”。六龙池背后有一凹进去的阴影,远远看去像一幅观音像,面目慈祥,形状象一个宝葫芦,咕嘟咕嘟往下倒水,村人说那是济公和尚醉后的酒葫芦,这酒一泄下,造就了山里人好酒豪爽的性格。八龙池又叫龙门关
,两石相对而立,挟八龙池而为龙门,据说有人曾用8两麻搓线捆上石头投下去还没有到底。九龙池离八龙池40余米,一石崖伸到中央,水下有孔相通,像牛
鼻子可以穿绳,又叫牛鼻串。由于植被茂密,这九个龙池始终满贮清泉,不涸不竭,潭水飞瀑如串珠般相连,有分有合,千姿百态,有时迅猛奔腾,势如惊
雷;有时蜿蜒曲折,舒缓缠绵。
再往上行至山顶,豁然开朗,两山之间砌着一道长石坝,拦住清泉,形成一湾水库,高山出平湖,湖水清澈碧绿,似一块巨大的翡翠,山风阵阵,波光粼粼,
疑为瑶琳仙境。四面群山如聚,树木葱茏,青松古柏,生意盎然,无论从那个方向看过去,均如巨幅山水画卷,景色秀美绝伦。九龙池所处的峡谷,怪石峥嵘
,峭壁看似惊险,却有路可攀,密林中兰草丛生,苔藓铺地,琼花玉叶随处可见,实为一个观景探险、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牯牛降历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