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鸳鸯只羡仙 发表于 2018-2-14 11:03:05

山之魂 水之韵 历溪古村探险游

不久前,我受朋友热情邀请去了祁门历溪——牯牛降。虽说是盛情难却,可骨子里还是渴望走出城市,放飞心灵,融入乡野,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历溪,祁门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主峰脚下的一个小村落,建于南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牯牛降的舜溪河流经村前,村居依山傍水。这里青山隐隐,绿水潺潺,柴门犬吠,茅舍鸡鸣;岸边是迤丽的田园风光和绿色茶山,山野溪畔花团锦簇。古村的粉墙黛瓦掩映在绿茵茵的古树和茶园之间,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村中最精致的景点要数合一堂,又名“五凤楼”,乃明代御医王典所建的王氏宗祠。祠堂很雄伟,有五朝大门,中门的上方,高悬圣旨牌匾,昭示着王家最高的荣耀。传说王典于明朝嘉靖年间闲游京师,治愈太子怪病,被封为御医。但王典不图荣华富贵,告老还乡后,按京城圣济殿式样建造合一堂,意喻“天人合一”。该祠堂气势恢弘,古朴庄严,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屋顶四面上翘,宛如一只老凤带着四只小凤飞舞九天,故名五凤楼。合一堂落成后,嘉靖皇帝为表彰王典的功绩,特赐汉白玉高浮雕抱鼓石一对。抱鼓石高1.8米,基座0.9米,上面刻有:三羊开泰、麒麟献瑞、五兽车马、鱼跃龙门等,美妙绝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为徽州祠堂抱鼓石一绝。这对用汉白玉大理石雕琢的抱鼓石,弥足珍贵,举国罕见。

走出村头,见一棵千年香樟,至今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树冠遮天蔽日,异常繁盛。就连它膝下的树子树孙也都高大得让人啧赏不已,被当地村民奉为神树。千年古樟树更能见证历溪村的古朴和沧桑。还有村口连绵千米的参天水口林,把整个水口掩得严严实实。置身其中,宛若身处原始森林和天然氧吧,令人心旷神怡。
当晚笼罩在夜色中的历溪村,充溢着别致的徽州古韵,热闹的晚会开始了。我们一行十余人与历溪村民在祠堂门前广场上联欢,大家欢歌笑语,你方唱罢我登场,晚会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因为这里有最具代表性的目连戏,是目连戏的发源地。目连戏很古老,是祁门的“土产”,有戏曲活化石之誉。明代郑之珍编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据说能连演三天三夜,流传至今,尚能演个“两头红”(从日落唱到日出)。难怪历溪的男女老少都能唱上一曲,舞上一段,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大家都很尽兴,好长时间没有看见这种场面了。

第二天一大早,按照计划,我们走进历溪大峡谷,初探牯牛降。历溪大峡谷是牯牛降景区内的一条长达35华里的峡谷。峡谷中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奇峰竞秀,风光旖旎,当地民谣日:“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岔岔环连环,大岔套小岔。”自然景色之奇,可见一斑。峡谷中沟壑幽深,原始次森林郁郁葱葱,令人有扑朔迷离之感。丛林尽是杂树,多有手臂粗的藤条随意地缠绕,透溢着远古气息。我们一会儿钻进丛林,让丛密的枝叶轻拂的面颊;一会儿又跳进溪流,在溪水中突出的石头上跳跃。峡谷中沟壑幽深,流泉飞瀑、喷珠泻玉、碧涧清流,宛若一颗颗巨大的翡翠镶在谷中。瀑声起处,则必有绿潭,潭上是瀑,瀑上又有潭,潭和瀑相迭相应,很是壮观。来到一个大潭边,见潭水泛着纯绿的波韵,满池的翡翠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出奇地诱人。我们的中餐就安排在这风景迷人的地方,铺上带来的塑料布,大家把各自带来的美食一一亮相、摆满这天地大餐桌,好一个天然的豪华大餐厅!大家席地而坐,纷纷享受这美味佳肴。
由于当天要回屯溪,我们没有继续往深处走,我相信我一定会再次来到这里,走进这神秘的大山,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去呼吸那清新的空气;去欣赏那迷人的风景;去体验那丛林探险的乐趣;去感受那抛开所有烦恼,置身于丛林之中、溪流之畔的心境。
离开了喧嚣的城市,返璞归真,找回自己灵魂深处的纯真与直率的一面。大自然以它的造化放飞着我们的心灵,远离了功利、远离了繁扰,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久违的喜悦,静静地体味着生命的美好。
我们开始用躯体丈量着通往牯牛降顶峰的每一寸山路。历溪峡谷弯弯曲曲向层林中延伸,南北两侧忽高忽低的山峦与溪水同行。我们顺溪依山而行,溪水似乎润透了大山,满山葱茏,蓊蓊郁郁,山花人肆意烂漫地怒放着,藤蔓无所顾及缠绕着,整个牯牛降莽莽林海,生机盎然,处处充满了灵动的深情... ...一些不知名的小花盛开在数十米高的断崖上,直直地扎根在石缝中,独自清高地面对着这山这水,静静地绽放着生命的美丽。此刻,走吧!让我们背起行襄一起走吧!走出钢筋水泥的城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之魂 水之韵 历溪古村探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