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诱惑 发表于 2018-2-13 11:24:31

夏日走祁门

时间正是七月下旬,烈日炎炎中,不可能再长途长游,就又将目光投向了皖南。周末整出个两天多的时光,去那山野乡村间,没准会有空调屋里也享受不到的清凉。可是去哪里,这是个问题。那歙县的一带,已经是来来往往的多次,想有点新鲜的感觉,便选择了祁门。查寻的结果,虽然那里也是徽派的粉墙黛瓦,可是却有目连戏的舞台,虽然那里也是皖南的青山绿水,可是还有牯牛降那座山岭。也许是天气太热了,响应的人不多,两车六人就出发了。 历口镇中午二时出发,到达历口镇已经六点多了。老毕他们忙着找住处,我溜到一旁寻些风景看看。从牯牛降大山里流出的大北河,穿镇而过。 太阳落山前的光线和色调,总是分外的鲜艳。 镇子上,最值得驻足观赏的,也就是这座古石桥了。桥名集福,四孔三墩,石桥飞跃河床。传说中,这桥几经修建,屡被水毁。直到光绪年间,方才建起这座直到如今的石桥。 夏日里,河水碧澄,夏日里,河水清凉。有人河边汰衣,有人下河游泳。傍晚的宁静,使得河水也平缓。 历口人说,发大水时,河水会涨到街道上。有了那样的汹涌,大石桥的桥墩也设计出了锐利的一端,指向河水的来向,预备着劈波斩浪。 也许是还不放心,便在每个桥墩上立起了一座经幢,将菩萨镌刻在上。还很清晰的文字标明:皇清光绪二十四年。 晚上,在客栈的顶层看夜空。繁星满天,久别了,银河似带,久违了。城里人,夜色里的灯火阑珊,眼花缭乱得只是盯住了灯红酒绿,不知不觉间,那头上的星空,却早已离开我们,被暗淡得让人忽略。突然,想起好色的功课,赶快拿出脚架和快门线。可是,我的D90却带了D80的快门线,这D80的快门线,却又在老毕的D80上插错了孔。罢了,不属于发烧友的我们,应该就不去想着什么星轨。还是,躺下,仰面,观星,身边再放上一瓶冰啤。觉得,这也很爽啊。早晨,在楼顶看村外,山为雾气迷茫,近处的茶园,一垅垅的翠绿。老板娘很自豪的告诉我,祁红可是很有名哦。价格比起同样采摘制作出来的绿茶,可是高出了很多。的确,向老板娘要了一小瓶的祁红茶叶,喝了两天后,觉得比起普洱来,更多了些温润。 上街闲看看,会有些很普通却有趣的。 虽然历口是个小镇,在早晨也有各种摊点。小刀手很悠闲,不用吆喝,反正都是熟人来。 我们中勤快的女士,盯住了刚捕获的小鱼,准备买下来熬鱼汤。哎呀,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好事。早餐就喝下新鲜奶白的鱼汤,然后开始我们一天的玩耍。 环砂村这个村子在历口以北不远,就在路边。昨天路过时,由于要赶着到历口找住处,就没有停下来看看。在村口,有一处郁郁葱葱的林木,红豆杉、黄连木、银杏树、樟树,粗大高寿,成为了“重点保护古树群”。古树邻近河水,河水绕过环砂村。 村子不大,面向公路的一侧,建起了粉刷洁白的新房,会让人觉得这是个新村。可是,古老还是隐在后面。据说,环砂村还是目连戏的发源地,不过,村上却没有戏台。 村里有程家祠堂,还有一口八卦井。井圈一周,刻有图符。 当地人说,井水甘甜,可以壮阳滋阴。于是,想品尝甘甜的,去尝上一口。想壮阳滋阴的,去喝下一肚子。抹抹嘴,都说,好可口啊。 觉得,那些喜欢追寻八卦新闻的记者,也应该寻到这里,好好的喝上几天八卦井水。那么,今后的八卦新闻,就会一捉一个准。 渚口村在前往渚口的路上,道路沿着大北河,山水相连,如画的景色伴随了一路。 古人说,“溪水潆洄,环映如锦,背靠成峰,障蔽如城”。在渚口村外看去,还真是这样的一幅画卷。 进村前,车子错上了一条土路。不过,女士们却玩了一回开心农场,中午也多出了一盘菜。 夏日里的乡村,田地里看不见人,村子里也看不见人。闲坐在电线上的鸟雀,也被太阳晒得纹丝不动。 那阳光抚育的花朵,却生机勃勃,盛开得艳丽。 渚口村里,有名的是“贞一堂”和“一府六县”,都是省级文保。在贞一堂前,摆布着许多的石鼓模样的墩子。 这些石墩子,看上去很像柱础。可是渚口人说,那是旗杆石。这旗杆石不同于寻常的两石夹一杆,只是靠着中间一个圆圆的孔洞,可以将旗杆插入。 也许是我们的声响太大,引来了老乡。要看贞一堂,就要开锁拿钥匙。又喊来了村上的书记,光着脊梁的书记打开了大门。 这贞一堂就是倪家祠堂,分为前后三进,占地千余平米。 书记说,这几年来,有了文保的拨款,这祠堂也经过了修缮。他们正在归整一些资料和用具,以后再来看,就不会这样空荡荡的了。 这贞一堂,用料讲究,装饰气派,据说一共立起来108根粗大木柱,取36天罡72地煞之意。 木雕也很好,书记特意的指给我们看,雕刻了母狮子吐哺养育小狮子的形态。他得意的说,这样的形式,可是独一无二。 书记成了我们的导游,又带领着来到了“一府六县”。这座建筑很是高大,门楣上砖雕精细复杂。 可惜开不了门,就只能在门外仰视一回。想这当年的主人,当官当得居然转换了六个县,并且就只是当个县令而没有进一步的升官,估计他在这一贯制的处级上待得会有些郁闷。 这一带的村子,都有一片水口林,立在村前或村后。那高耸的枝干,那浓密的绿荫,如屏障般拥护着村子。所以,也被称为风水林,可以庇佑着出人才。 书记光着脊梁给我们一路讲解,想给点费用,被拒绝了。他说,现在有了日常的管理费用,就不向游客收费了。 坑口村在中午时,来到了坑口村。这里也有同样的水口林,也有碧澄的河水。正当午时,就在树荫里纳凉,就在河水里泡脚。纳凉,凉风习习,泡脚,水波按摩。 歇好了,就进村看看。 这个村子都姓陈,就有了个村上最气派的建筑——陈氏宗祠,祠堂前一片大大的空场。 据说,陈氏的祖上是从一处叫做“竹源坞”的地方迁居而来,所以坑口村也自称“竹源古里”。 这个村子有古戏台,并且还吸引了前来拍摄影视的剧组。虽然剧组已经在戏台上布置了场景,可是和善的老乡还是给我们打开了门。。 这个戏台称为“会源堂”,给时光消磨得简朴。现在却给剧组用大红裹妆,布置成一台祝寿的演出场景。 戏台藻井,木工细作,弯曲的弧形加上放射形的线条,显得生动。 其它的那些木雕,花纹细腻,人物多样,可是,人物的面部却被凿去。突然想起,水浒传里的一个诨名——没面目。 戏台前的两侧,是两层的结构,当然是给观众安排坐处的。不过,楼上却是专为女人们安排的专座,可以隐在小窗口后去看戏,免得走光给好色之徒。 突然发现,还有一位人物的木雕面目完整,属于侥幸的漏网。也许,这位的形象有些类似放牛的牧童,所以就不被“破四旧”了。 这里的戏台与祠堂合在一处院落里,就是所谓的“前戏台后祠堂”。这里的祠堂部分有两进,分为享堂和寝室。 走到后面的“寝室”楼上,看见了放置得满满的棺材。生活在乡土的,靠着土地生存的,总会惦记着入土为安。 离开了“会源堂”,陈氏宗祠没有找到人来开门,就只好看看那正在晒干的红辣椒。 坑口村,被定为全国重点文保的古戏台维护得不错。普通的民居就不乏无人居住而残败的。 长相奇特的蜘蛛赶来,编织出很像由字母组成的单词。 谁能看懂?

从坑口村出来后,沿着S231往北,去珠林村。那里有一座徽州目前最大的保护得最好的古戏台。 珠林村村子也是背后有山村前有水,河水上架着一座廊桥。这样的位置也是好风水,其实,如果抛却了风水之说中的那些故弄玄虚的部分,还是有些科学道理的。背山,可以挡住北方的冷风,面水,可以就近的获取水源。有了好的地理位置,也就占据了可以安稳农居生活的基本条件。 村里有个赵氏祠堂,赵家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将祠堂命名为“余庆堂”。这“余庆堂”也是戏台与祠堂共处一院,尤以戏台最为重要,成为国家重点文物。 还是要找村长拿钥匙,可是村长却将钥匙递到了我的手上,“你自己去开吧”。感动啊,居然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和这样的信任。于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亲手打开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门。 走进去,一座富丽堂皇的古戏台,就在眼前。 其实,我们是从旁边的侧门进去的。传统上的大门,是开在戏台下面,要从那些支撑戏台的石柱中间穿过。 这座戏台,飞檐下斗拱重重,额枋上木雕累累。 就连台面前沿的护板上,也是花纹串联。 戏台的藻井,正中间一个八卦的图符,周围拱形的穹顶。 左右两侧,也还是二层的结构。下面是看台,上面是伴奏乐队的所在。那一溜的人物木雕里,明显的可以看出有一个修复新添的。 这是这一次看到的最好的木雕,似乎在每一根木料上,都雕刻了花样图案和人物。 由于是戏台,也雕出了许多的戏文故事,那也算是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经典。 这些木雕,在从前都是有油漆的彩妆,还用上了金色。 时光渐渐的黯淡了颜色,不过,经过的维修也没有重新粉刷鲜亮,保持了历史留下的风貌。 戏台的对面是享堂,在唱大戏时,老祖宗们也可以在尊位上共同的欣赏。那时的汉子们,也不会光着膀子了,而是要穿着得像个赵家男主人。 享堂的后面一进是寝室,应该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眼下只有一张空荡荡的桌子。那些祖宗们恐怕没有想到,原来是祠堂附属的戏台,被荣耀的归于国家保护,而自己的那块仅剩下的牌子,却只能寂寞在这阴气重重的寝室里。 在旁边的门上看见了一块很好的木雕,似乎不像新补的,可是却毫无损伤。老乡说,这上面刻的是农民干活,所以没有被“打倒”。 这样好的戏台,不至于只是被保护而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吧。老乡说,过年是要唱大戏的,初二就开始了。不过,唱的不是那原生态的目连戏,而是从安庆请来的黄梅戏班子。 看过余庆堂,走到村子外。阳光下,耀眼的绿色充斥了满眼。 村外,也是有好几株大樟树。 老乡说,那里有个小庙。一个小孩带着我们去看,走近了一看,哈哈,原来就是在大树根下的一个小土地庙。 俗话说:信则灵。小归小,也许只是这土地神管辖的范围小,不过也够了。就像这鸡窝,虽然只是个一居室,也要贴上红对联,表示鸡的一家子在2012的决心。可惜看不见雄性的任务指标,会是“每天打鸣”吗?也许就是,反正眼下很正常的也会当做很要提倡的。比如,官务员说不受贿。 离开珠林村,去了若坑乡,想在那里住下。可是,那个小镇没有合适的住处,便又返回到了闪里镇。 伦坑村这次的行程,是在祁门县内顺时针的绕了个圈子。第一天到达了起点历口,第二天就沿着S221往南,再顺着S326向西和从S231朝北。今天,我们要走乡道了,往东经过箬坑乡再回到起点的附近。夜里下了雨,清晨的山间漂浮着淡淡的雾气,不甚清晰。 而近处的田地植物却被夜雨洗刷得鲜亮,还缀着亮晶晶的露珠。 村头上,也是一颗足有几百年的老樟树。 伦坑村人皆为汪姓,一座在明万历年间建起的祠堂,伴随着汪氏人家在山乡里。祠堂命名“敬敷堂”,祠堂前有一口水池,石梁桥穿池而过,直到大门前。 池塘弯成了一个拱形,也被称为“敬敷月池”。池水里,一群红色的鱼在活泼泼的游动。有老者来抛洒饲料,那些红鱼便拥挤得水面也波动了起来。 这里祠堂的最后一进,都是被称为了“寝室”。这称呼,很让我想起学校里的男生女生宿舍。差别就是,睡了就起和睡了不起。 村民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有下地回来的,有蹒跚学步的。 古村里,不乏一栋栋的大屋。那些大屋里,也曾住过有理想有抱负的主人。时代到了眼下,那些久远的传承里,还留下来“男儿腹内五车书”的祝愿。 那样很文化的说法,在信息化的时代很不靠谱。底层人士上升的空间,也在渐渐地被压缩。也就像这些老屋的暗影中,落魄的气息随处可见。 过日子的老乡们可烦不了这些,吃着早饭聊着天,看见我们笑眯眯。说,“我这样子可不能照”。 从伦坑出来后,原来的计划是去降上,那是个位于山上的村庄,山上也有些景致。但是我们放弃了,原因是待到我们去时,太阳已高。没有了早晨的云雾,在夏日的直射阳光下,一览无遗的满山绿色,也就使得视觉上会减分不少。在地图标出的路线上,我们也会经过历溪村,那也是个古村。村中有石桥、古祠、古树、古墓、古碑和古庙。可惜,也许是开车聊天时没有注意,居然让历溪村从身边滑过。 牯牛降祁门,最有名气的景点就是牯牛降了。看着那牯牛的山势,确实不同于周围,让人有了想去看看的欲望。 当然了,有名的景点也会要门票,并且还不便宜。当然了,依据我们传统的四项基本原则,这样的景点也不会进去。那就远远的看看,看那山岩裸露间,白云悠悠的飘过。 黄石溪村不去降上,错过了历溪,使得回程的时间过早了。于是紧急查寻,找出了老羊曾经推荐的黄石溪,也正好是在回程的路旁。黄石溪属于青阳县,是从九华山后流下的一条溪水。 溪水旁就是黄石溪村,古树高大,将村庄遮掩。 上九华山的路,就从村子里经过。据说,爬两个小时,就上山了。 相对于前面的几个村子,这里没有老屋祠堂和戏台,可是却有满山的竹林和树林。 还有一条哗哗流淌的溪水,坐河边嬉水,泼出来一身的清凉。 在黄石溪吃了午饭,就开车回家,下午回到南京。来回两天半,走了八个村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日走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