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ry 发表于 2018-2-12 22:08:50

让我们拥抱徽州

      徽州古村落——呈坎      徽州——不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是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安徽省南部地区,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先后设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属安徽省),行政版属相对稳定。      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四县(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总面积约9807平方公里,人口150万。      徽州地区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誉。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元素基因构成的徽学,博大精深,与敦煌学、藏学同样影响深远。      徽州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品位极高,密度极大。拥有两处世界遗产,一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世界地质公园,二处国家地质公园,三处国家森林公园和10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国家级历史保护街区。雄踞域中的国之瑰宝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黄山具备“山上有奇景,山下有奇观”的全方位立体之美。牯牛降的原始自然传递出徽州大地的久远、淳朴和原生态的珍藏,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是黄山源水之灵秀。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是徽州物质文明的历史遗存,矗立的牌坊承载着徽州人的精神家园,更多的古村落、古建筑体现了古徽州的繁华和富荣。徽州古村落——呈坎徽州古村落——呈坎徽州古村落——呈坎          徽州呈坎古村落    徽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
  西周以前,《禹贡》天下分九州这里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公元前473年以前属吴;
  公元前473年以后,吴亡属越;
  公元前355年以后,越亡属楚。当时吴、越、楚三国并存,战争频繁,这里被作为拉锯战争之地辖属时有变动。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一统六国,全国设三十六郡。这里设黟、歙二县,属会稽郡(治三阴,即今浙江绍兴)。
  楚汉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长兴县)此时之歙县包括今歙、休宁、婺源、绩溪、淳安、遂安等地;黟县包括今黟县、祁门、石台等地。
  楚汉战争之际,一度为项羽所占,作为其功臣梅鋗之封邑,不久为汉将陈婴所占,属汉。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歙属荆国(治今淮南)。。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黟、歙属吴国(治今江苏沛县)。
  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黟、歙属江都国(治今江苏扬州)。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歙、黟为其二城。
  元狩六年(前117年),立武帝子刘胥为广陵王,歙、黟属广陵国(治广陵,今扬州),
  汉宣帝五风四年(前54年),刘胥获罪自杀,国除,复为丹阳郡之属。
  汉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立原中山靖王刘胜之裔刘云客为广德王(治广德,今安徽广德),黟县属丹阳郡;歙县仍属丹阳郡。
  始元二年(前16年),刘云客死,无子,国除,黟县复属丹阳郡。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立广川王刘越之裔刘瘉为广德王,黟县复属广德国。王莽篡汉,
  建国元年(公元9年),贬汉广德王为公,改黟县为愬虏。
  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复名为黟县,仍属丹阳郡。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孙权派部将贺齐出兵消灭歙地所谓“山贼”(实际是对抗孙权的山越、水越和汉人混居而成)金奇、毛甘和黟地陈仆等,将原歙地一分为五,即:歙、休阳(划原歙以西之地新立)、黎阳(划原歙以西另一地新立)、新定(划原歙以南之地新立,今浙江遂安)和始新(划原歙以东一地新立,今浙江淳安),加上黟共六县一并从丹阳郡分出,建立新都郡,治始新(今浙江淳安)。
  三国吴永安元年(258年)休阳县因讳吴主孙休改为海阳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仍属扬州。所属新定县改为遂安县,海阳县改为海宁县,加上原属之始新、黎阳、歙、黟,仍领六县。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并黎阳于海宁,当时新安郡领五县,即: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将原属吴郡管辖的寿昌县(即浙江寿昌县,今并于浙江建德市),划归新安郡,新安郡从此复领六县,即海宁、始新、遂安、寿昌、歙和黟。
  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析歙县华阳镇,置良安县(一作梁安),郡领县七,不久,废良安县,郡仍领县六。
  梁武帝承圣二年(553年),将原新安郡一分为二,遂安、始新、寿昌三县仍属新安郡;将原并于海宁的黎阳重新划出,复为二县,加上歙、黟共四县,由新建之新宁郡管辖(即今本区的基本区域),治海宁,与原新安郡并属扬州,此时之新安郡非今之“徽州”,但时仅九年。
  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再次将黎阳县并入海宁县,复将新宁郡并入新安郡,领歙、黟、海宁、始新、遂安和寿昌共六县,隶属东扬州。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郡为州,以州统县,将歙、黟二县并入海宁为歙州,州治设海宁;又将始新县改为新安县,原遂安、寿昌并入新安县,划归婺州(今浙江金华)管辖。歙州辖地仅有原新安郡的一半,即今徽州的基本地域。此后近二十年称“新安” 的又非今日之“徽州”。
  隋文帝开皇二十一年(591年)恢复原歙县,并将早先属海宁的篁墩划归歙县管辖,恢复原黟县,并将州治设在黟县,州领歙、黟、海宁三县。
  开皇十八年(589年),改海宁为休宁,划归婺州(今浙江金华)管辖,不久,复将休宁划归歙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全国改州为郡,更歙州为新安郡,仍领休宁、歙、黟三县,郡治在歙。不久战乱起,歙县登源〔后属绩溪县〕人汪华起兵,占郡地及附近州郡,自称吴王。
  大业十二年(616年),汪华迁郡治于休宁,次年(617年),汪华再迁郡治于歙。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仍领歙、黟、休宁三县。同年汪华归唐,封越国公,并授以歙州刺史,以歙州为总管府,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今浙江金华)和饶(今江西上饶)六军诸军事。
  武德七年(624年),改歙州总管为歙州都督。贞观元年(627年),罢都督府,歙州属江南道。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划歙地一部分新建北野县。歙州领县四:歙、黟、休宁、北野。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歙州改属江南东道。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又析休宁县回玉乡和邻县乐平(一说鄱阳)的怀金乡,新建婺源县,属歙州辖。歙州领歙、黟、休宁、北野和婺源五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治所仍在歙。天宝六年(747年),改黟山为黄山。
  唐肃宗改元乾元元年(758年),因忌恨安禄山,复改新安郡为歙州,隶属浙江西道节度使,并隶宣、歙、饶观察使。
  乾元二年(759年),罢浙江西道节度使及宣、歙、饶观察使,以歙州隶之。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划歙、休宁二县各一部分设归德县;划原黟县的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县一地设祁门县;划原黟县一部分设石埭县(即石台),并将石埭县划归池州管辖;又析歙县华阳镇设绩溪县。歙州领八县:歙、黟、休宁、婺源、北野、绩溪、归德、祁门。歙州改属宣、歙、池观察使。
  大历四年(769年),废北野县。
  大历五年(770年),废归德县,其地并入休宁,歙州领六县,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的“一府六县”建制基础。
  大历十四年(779年),废宣、歙、池观察使,歙州隶浙江东西道观察使。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分浙江东西为二道,歙州隶浙江西道观察使。
  建中二年(781年)复合浙江东西二道观察使,设节度使,赐号“镇海军节度使”,歙州属之。
  贞元三年(787年),又设宣、歙、池观察使,歙州隶之。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改隶宣州观察使。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歙州属宁国军节度使。
  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废宁国军节度使,复宣州观察使。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唐亡,淮南节度使杨渥仍称唐哀宗天佑年号,歙州附之。
  919年,歙州隶吴。
  937年,吴亡,隶南唐。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江南(南唐于宋太祖开宝四年即971年起贬国号为江南)亡,歙州隶江南西路转运使。
  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歙州属江南东路转运使。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镇压州人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得名始此,仍领六县,治所在歙县。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徽州隶江南路转运使建康府路安抚使。
  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隶江南东路转运使。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徽州升徽州路,辖县不变,隶江浙等处行中书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即江浙行省),治杭州路。
  元成宗年贞元年(1295年),升婺源县为州。徽州路领县五,即歙、黟、休宁、祁门、绩溪;州一,即婺源。元顺帝至
  正十六年(1356年),小明王韩林儿升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徽州路隶江南等处行中书省。
  次年(1357年)七月,改徽州路为兴安府,仍领县五、州一。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兴安府为徽州府。
  洪武二年(1369年),降婺源州为县,徽州府仍领六县,即:歙、黟、休宁、绩溪、婺源、祁门。
  清太祖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直隶省为江南省。徽州府改隶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仍领县六。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取安庆、徽州二府之名得)安徽省成立
  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天国势力被迫退出,徽州复归安徽省宁池太广道。徽州历为路、州、府名,
  直至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废府留县,原领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歙、黟、绩溪、休宁、祁门、婺源、太平、旌德、石埭(即石台)九县划属安徽省芜湖道(此时之“道”亦为行政监察区,而非行政归属)。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于“剿共”的需要,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婺源与徽州感情极深,不愿脱离母州,人民遂掀起声势浩大、持续二十个月的“婺源回皖”运动。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由于婺源人民的持续抗争和徽州其它县人民的强烈要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江西省的婺源县被重新划回安徽省,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一度迁安徽省会于屯溪。
  1949年,由于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的同为解放军四野,因此为了便于管理,从此将婺源划归江西省。
  1956年6月,旌德县并入绩溪县。
  1960年12月13日改屯溪市为休宁县辖镇。
  1961年4月13日,重设徽州专区,并将太平县划归本区。同年下半年绩溪、旌德二县分开;8月,宁国县划归本区;8月16日,又改屯溪为地辖市;12月15日,复置黟县,本区领一市八县,
  1963年5月20日屯溪降为休宁县属镇。1965年7月19日,复设石台县,改属池州地区。
  1968年7月7日,成立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属县不变。1971年3月29日,改徽州专区为徽州地区。1974年,太平县划入池州地区,本区领七县。
  1975年12月19日,复升屯溪为地辖市(县级)。
  1979年2月27日,改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徽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1月2日,宁国县改属宣城地区;
  同年1月29日,太平、石台二县划归本区,领八县一市,即:歙、祁门、休宁、黟、绩溪、旌德、太平、石台和屯溪市。198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划歙县黄山乡、石台县广阳乡和太平县建立黄山市(县级),由省直辖。徽州地区领七县一市,即:歙、祁门、休宁、黟、绩溪、旌德、石台和屯溪市。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改原县级黄山市为黄山区,属地级黄山市;将屯溪市改为屯溪区;将绩溪县划归宣城地区、石台县划归池州地区。
  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至今,辖三区四县,即: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黟县、休宁县和祁门县。
   徽州呈坎古村落 徽州呈坎古村落 徽州呈坎古村落
      徽州黟县南屏古村      徽州方言又称徽语,徽语是古代吴越语系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它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南部的旧徽州府(包括今黄山市的屯溪区、休宁县、黟县、祁门县、歙县、徽州区、黄山区南部的汤口镇、谭家桥镇和宣城市的绩溪县以及江西的婺源县),浙江省西北部的旧严州府(包括今淳安,建德,但不包括乾潭镇、钦堂乡、大慈岩镇吴语区)和江西省北部的旧饶州府(德兴县的上德兴地区、浮梁县)等地的方言。皖南徽语是通行于皖南歙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县、祁门、宁国南部洪门乡等地、东至东南郎木塔一带、石台等市县的话。      徽州黟县关麓古村      绩歙片徽语含绩溪话、歙县话等;旌占片徽语含旌德话、占大话等;休黟片徽语含休宁话、黟县话等;祁德片徽语含祁门话、婺源话等;严州片徽语是浙江省内原严州府辖地之徽语,含建德话、淳安话等。
  徽语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语法规则和发音。其特点是轻柔舒缓、抑扬顿挫。自古以来,由于徽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各个区县的人交流有限,发音无法统一。皖南徽语的发音可谓千差万别。即使是在一个县内,人们往往都无法用各自的徽语正常沟通。有说法在一个县里,有的词汇会有十几种发音。可见理解徽语是个困难!      徽州黟县关麓古村      徽州方言跟吴语方言有一些联系,而徽州区域内各县的方言又互有差异。明嘉靖《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 ”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这是造成“隔山”土话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加上徽州处于皖、浙、赣三省边境,各种方言土语易于渗透,尤其是徽商往来的频繁,给徽州方言的形成带来了复杂的影响。但毕竟徽州方言是单一体系的方言整体,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共同的特点。语音上,大多数具有尖音;鼻音声母g,跟k、x为伍,同是标准的舌根音;没有“日”母而有“[n]”母;n化韵严重,如休宁话“猫”读成“民”;祁门话“猫”读成“ 棉”;黟县话“猫”读成“命”,这种带n尾的词,在性质功能方面类似普通话的儿化词,所不同的是非卷舌音;徽州方言有入声,除休宁话外,不分阴入和阳入,入声近似吴方言的喉塞声,但又不是真喉塞声。徽州方言有不少独特的方言词,但各县有异,来源不一。一些词语至今仍沿用古义,如“先”即“先生”义;“种种 ”为“短而乱的胡须”;“造化”为“幸运”之义等。徽州方言有某些独特的具有语法作用的语素,其中表示复数的有“人”、“大家”。有的具有结构上的组合作用,表示某方面的人,如“仂”。有的表示领属关系,如“个”。有些独特的介(动)词,义项多,但在句中不模糊。如“帝”有“到”、“在”、“被”、“把” 等义,在句中如何用一目了然。表示动作重复,除了在谓语前面加副词“再”作状语,有时还在句尾附加“添”来表示,如:“再吃一碗添”。
      徽州黟县南屏古村      历史上的徽州辖属六县,徽州方言实际上是指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至于解放后曾划归徽州地区的旌德县、太平县、石台县,其语多属下江官话,一般也不列入徽州方言。由于历史上歙县长期为州治、郡治,统辖休宁、绩溪等地,所谓徽州方言当以歙县话为代表。      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外地人纷纷迁入屯溪,于是屯溪人口激增,曾有“小上海”之称。解放后屯溪又长期为地区所在地,是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屯溪话就成了当代徽州方言的代表。
      徽州黟县关麓古村      现在的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方言不属于徽语而属于吴语(宣州吴语),南部汤口镇、谭家桥镇除外。根据保持中古全浊声母的程度,分为仙源、甘棠和黄山、谭家桥两个次方言区。仙甘次方言区包括仙源、甘棠和郭村等地,语音上有一整套全浊声母,如古唇浊塞音“并”母,今读b;舌尖中浊塞音“定”母今读d;舌根浊塞音“群”母,今读g又读Ze;舌尖和舌面塞擦音“从”、“澄”、“船” 母,今读z,又读Ze。古浊声母“奉”母,今读v,“崇”母,今读z等。黄潭次方言区包括黄山、谭家桥和新丰等地,古全浊声母字在黄谭次方言区已经全部清音化了,但还遗留有痕迹,今读清塞音和清擦音的古浊音字,不论平仄,多半读的是送气音。仙甘次方言接近于吴语,黄谭次方言跟徽语类似。太平方言共有25个声母(包括零声母),37个韵母,六个声调。语法上,名词后往往缀“得”,如“枣得”即“枣子”,“鸡得”即“鸡”;助词有“咯”,如“饿咯”即“饿了 ”;疑问词有“果”,如“果吃饭啦”即“吃饭没有”。
      学徽州各地的语言是一种乐趣。


      徽州黟县南屏古村黟县宏村水口黟县宏村村中月沼       徽州潜口水口    黟县赛金花故居——归园      徽州园林和水口是徽州建筑特色之一。      作为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要求而兴建的徽州园林,从北宋开始。      宋政和年间,绩溪许润构乐山书院,建有天月亭、南楼等小筑,常登览其上。      婺源朱氏园有池,有亭,朱韦斋联句“方塘荫瓦影,净见鲸鲤行”。      宋至元代,徽州私家园林营筑较多,其中著名的有:宋绩溪乐山书院,婺源朱氏园,歙县醉园、先月楼,休宁竹洲吴氏园亭、首村朱氏园亭、东野山房、璜原吴氏园亭、龙源赵氏园亭,黟县培筠园;      元代休宁有林泉风月亭、醉经堂、月潭朱氏园亭、秋江钓月楼等。      除黟县培筠园尚存部分水石遗构,其余已不存,只能从有关文献中了解当初的面貌。      明清时期,徽商将大量的金钱投入园林建设,使徽州园林达到极盛。      徽州区西溪南村老屋阁右侧的私家花园,面积仅400多平方米,营构精致,园内遍植花木。左侧为一方池塘,称“渔翁塘”,养荷放鱼,供人观赏垂钓。池畔建绿绕亭,老屋阁住宅拱立池、园之中,意境清新恬适。      岩寺镇有八大名园:娑罗园、菜园、檀山苑、西墅、会心园、茂林修竹、香雪窝、方氏园。村落水口原为风水而建,通过人们的经营,楼、台、亭、阁、塔、桥隐现于古树绿荫丛中,成为普通村民休憩娱乐的场所,是中国最早的公园形式。       婺源晓起村水口      歙县郑村经郑氏族属的经营规划,全村景致呈现园林化意境,族人郑九夏曾作《十二景图》,每图题诗一首,是人工造园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较早范例。徽州园林崇尚自然,就形造景,寓情于景(参见[竹洲吴氏园亭])。尤其"新安大好山水",处处是景,借景入园,全无人工雕饰的痕迹,为徽州园林的最大特色。
  果园位于徽州区西溪南村。始建于明,盛于清。当年园内有亭台楼阁,假山湖池,曲桥石堤,名花修竹。四周花墙围筑,园内景致迷人,花香鸟语,四季如春。此园相传为江南才子祝枝山所设计,今大部分毁于兵灾,仅存假山、仙人洞、湖池及部分围墙遗址。
  潜口水口位于徽州区潜口村。紫霞峰为黄山山脉南侧起点,有"黄山第一峰"之称,此峰位于潜口村南侧,山下溪水婉蜒而过,石板大道直通村中心,水口即设于此。紫霞峰高不到50米,呈环抱状。山顶古树茂密,以甜丘树和枫树为主。石板道两旁遍植紫荆花。山拗处原建有观音大殿,观音塑像后有泉水流出,甘甜清凉。寺院除大殿外,二厢有附房供僧人住宿。院内地面全用石板铺筑。顺溪水,过小桥,迎面筑有灵官殿。石级迂回而上,有览胜亭。每逢节日或休闲时节,村人常到此游览或祈祷。

休宁黄村水口黟县秀里村水口徽州呈坎村水口
           鸟瞰宏村古村落      徽州建筑又叫徽派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楼房。一屋多进。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三间屋和一明四暗四合屋居多。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重檐飞角叫门楼。天井通风透光,雨水过水枧流入阴沟,称“四水归堂”。沿天井下设“美人靠”。间隔墙区分屋内各进。屋屋间高筑防火墙,又叫马头墙,远眺犹如万马奔腾。      徽州地区气候湿润,一般把楼上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栖息处,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遗风。楼上厅屋比较宽敞。  
黟县卢村志诚堂
休宁万寿山下古民居
黟县西递古村落家园
赛金花故居厅堂

赛金花故居“冰洁井”
赛金花故居“了烦厅”
徽州潜口古民居
黟县关麓古民居黟县关麓古民居——吾爱吾庐

徽州唐模村翰林坊      徽州呈坎古村口      徽州明清两代的牌坊多,保护的也比较好。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      汉高祖规定,祭天天先祭灵星。到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筑郊台(祭祀天地的建筑)外垣,设置灵星门。后移植于孔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改灵星为棂星。宋(南宋)元年以后,尤其是明清,这种建筑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旁、里前、路口。不仅用于祭天、祀孔,还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等等。由灵星门变成棂星门,进而演变为牌坊。      牌坊按建造意图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科举坊。      清朝对徽商的经济发展贡献刮目相看,恩宠有加,使得徽商进入了“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发展轨道。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徽州蜀源村孝节坊休宁古城岩休宁黄村黟县秀里村      黟县南屏村

黟县西递牌楼黟县西递牌楼
冬景黄山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徽州名贤,群星璀璨。古往今来,有许多“第一”出自徽州。小集一些助我们阅读“昨日古徽州、今日新黄山市”的。      世界第一卷尺———丈量步车。这是我国明代著名珠算家和发明家、徽州屯溪人程大位(1533-1606年)在丈量田地工作中发明的测量工具,软尺用篾片连接而成,卷在尺体中轴上,拉动软尺可丈量,转动中轴可收尺,被称为“世界第一卷尺”。      中国第一部光学物理专著———《镜镜冷痴》和中国第一架自制测天望远镜———郑复光望远镜。我国清代著名光学家、徽州歙县人郑复光于清道光初年写出了一部系统阐述几何光学原理、光学仪器原理和制镜技术的科学专著《镜镜冷痴》,这是我国第一部光学物理专著。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在北京以《镜镜冷痴》中的理论为指导,制造出我国第一架测天望远镜,并用于观测天象。      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由于以著名学者、徽州休宁人戴震为代表的“皖派”学术的影响,清代休宁县中状元人数高达14人,成为全国“清代中状元人数最多的县”。      中国第一批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者———詹天佑。我国著名铁路工程专家、徽州婺源人詹天佑(1861-1919年)主持修建了我国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京张铁路,并通过这条铁路的修建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铁路工程技术人员。      中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名医医案的医学专著———《名医类案》。这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徽州歙县人江(王字回灌的右边)编著于1549年的医学专著,集战国到明嘉靖年间历代名医的典型医案于一书,至今仍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所喜爱。      中国第一个填补晋史研究空白的人———汤球。我国清代著名历史学家、徽州黟县人汤球(1804-1881年)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他以《汉魏丛书》中崔鸿的抄本为主,广征博引重辑补写成《十六国春秋辑补》一书,填补了已经散佚的北魏人崔鸿《十六国春秋》研究的空白,被史学界誉作“一大发现”。      中国第一徽班———庆升班。在中国戏曲史上,“徽班进京,育成京剧”是一段辉煌的历史。第一个进京献演的徽班就是由著名的清代“父子尚书”徽州歙县人曹文埴(1736-1800年)、曹振镛(1755-1835年)父子倡建的家班“庆升班”。1790年进京为乾隆皇帝祝80大寿的。庆升班活动时间长达150多年,这一纪录也创下徽班之最。而后才有“四大徽班进京”。      中国第一个获得35个名誉博士头衔的人———胡适,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我国第一个一生获得35个名誉博士头衔的人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徽州绩溪人胡适(1891-1962年),他创作于“五四”运动期间的《尝试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      中国第一个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人———陶行知。我国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徽州歙县人陶行知(1891-1946年)毕生从事人民大众教育事业,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等一系列新教育思想,被毛泽东赞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中国第一个从《清明上河图》上发现算盘的人———余介石。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徽州黟县人余介石(1901-1968年),早在1954年就与友人一道利用放大镜从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长卷真迹卷末赵太丞药铺柜台上发现了一架十五档算盘图形,从而为将我国算盘史推向北宋以前的研究寻找到有力的物证。   中国第一代围棋国手———过旭初。北京棋院顾问过旭初是徽州歙县人,7岁开始从父习棋,享有“神童”之誉,后毕生从事围棋研究、教学工作,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代棋圣聂卫平等。      ……徽州古城岩汪氏戏院徽州潜口民宅戏楼黟县卢村志诚堂潜口民宅曹门厅徽州私塾黟县南屏村抱一书屋潜口民宅明代民居群黟县关麓民居——吾爱吾庐黟县南屏叶氏祠堂
徽州呈坎村口
      黄山黑松      徽州,不仅牌坊多,种类全、水口好,环境美;而且祠堂更多,保护得也比较完好。祠堂一般建在古村的中央或最好的位置。建筑体量大,建造精细,庄严肃穆。祠堂分总祠、支词和家祠。建造年代最早在唐代,鼎盛于明末清初。      祠堂是一个宗族兴旺发达的象征,也宗族议大事、办大事的场所。在这里,我们感受到宗法制度下有效社会管理的力量 。      我们不难想象各个宗族的子孙们,为了家族的荣耀搏击的艰辛……苦读、为官、经商、持家……光宗耀祖! 屯溪老大桥休宁黄村祠堂黟县南屏叶氏祠堂黟县南屏叶氏祠堂徽州呈坎罗氏祠堂休宁古城岩黄氏祠堂徽州呈坎“宝伦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我们拥抱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