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 发表于 2018-2-12 11:29:56

大洪岭上话春秋(下)

方石,方岳之孙,举神童科,南宋宝祐四年(1256)进士,授文林郎,任平江府监仓。
方贡孙,字去言,号竹溪,方岳之侄。南宋咸淳元年(1265)进士,授金陵监仓,任满调毗陵推官。德祐元年(1275)元兵抵祁,知县董更生逃遁,居民流散,井邑为墟,郡守荐贡孙领县事。时有游军临境,元兵欲歼之,赖其言乃免,他县多惨杀,独祁民能安居无事。后任兴国、建德路判官。
方谦,字纯吉,明弘治二年(1489)举人,十二年(1499)进士,历知雄县、浙江平阳、鄞县。为官清正,不阿权贵,不畏强暴。知鄞县时,宠宦刘瑾侄女杀人,吏不敢捕,谦令捕之,按律论刑,遭刘瑾中伤下狱。刘瑾谋叛被诛,起任工部主事,出监芜湖关税。关前江水迅疾,商船难泊,巡者每以逃关报官论处,船户深受其害。谦亲自勘探水情,改设泊位,船户称便。现代名剧《七品芝麻官》,即据方谦与刘瑾的斗争故事写成。
方敏,字汝修,明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三十二年(1553)进士,曾从邹守益讲学,长于策论,以气节自持。出理湖州,谢绝请托,平反冤狱。知德清县,时倭寇四掠,敏建城防护,民不受其害。升登州知府,卒于赴任途中。
方秉琦,字伟宽,明景泰七年(1456)举人,官福建龙岩县教谕。
方直,字舜举,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任永明县教谕,学行纯笃,立教有方,典试四川,称“得人”,升国子监博士。
方用,明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官钱瑭县教谕,典试四川,升金华府教授。
方若坤,字子静,号九野,方谦之孙。少颖异,博闻,应童子试,作《黄河清赋》,援笔立就,为督学器重。明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任桂平知县,抑豪右,励廉节,省刑罚,胥吏中为奸者,不敢胡为。时推官贪婪,每至一县便责属官送礼,若坤不理,推官中伤疏劾。同被劾者40余人,吏部独留若坤,若坤耻为宵小所诬,遂辞归。
方淡然,字冲之,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官彝州知州。
大洪岭地区除塔下出过多位进士举人外,各村可点人物犹如星斗。
黄国用,字茂实,居翕桥。国用勇悍不群,为乡里推服。元季兵乱,于山寨岭(今柏溪乡方坑与祁山镇毕家亭交界处)聚众举义,劫富济贫。后投朱元璋,授武德将军。
大坦,汪姓世居之地,汪华长子建的后裔宜温,于宋景定三年(1262)迁此。
明洪武(1368~1398)间,青阳人张宗道,原为陈友谅军师,陈友谅兵败,张宗道流落祁门、太平间,在大洪岭地区为人占地,传说颇多。黟县美溪(旧属太平)李氏门楼、湘源郑氏门楼、大坦汪氏半个门楼都不结蛛网,是张宗道的名作。李氏发达后,嫌原来的门楼太小,依原地原向重建一个朱漆大门楼,门楼重建以后,蛛网丛生;大坦门楼张宗道主修一半,另一半大坦人依样自建,与先生所建半边并无二致,却结满蛛网。其理难详,成了大洪岭地区神秘文化的一部分。
汪超(1865~1924),字次青,大坦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举人,书画家。历任辽宁省奉天审判厅民事庭长(一度代理厅长)、福建连城县知事。才思俊逸,诗文并茂。书法楷行诸体,圆润端秀,画工墨梅。著《觉未盫吟稿》。
大坦商人,经商致富,不乏善举。修桥铺路,视为常事。其最感人者,要数明清交替时的汪文德。
汪文德,字是修,幼随父作客扬州,经商致富。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文德率弟健前往豫亲王军中,以金30万犒师,乞勿杀无辜。
大坦以贡生为官者历代不绝。最有名的是汪理(字玉文),清康熙十一年(1672)以选贡出知衡水县。县距京城数百里,时有边警。皇帝亲征,令近京州邑供应粮草,理竭力供役,不扰百姓。调知新和县,革陋除弊,受邑人敬重。辞官归里,新和士人设帐三十里送之。
汪图,字将南,清代监生,书法家。幼从其叔学楷书,负有盛名。康熙四十二年(1703),以字学应南巡召试,钦取第二名。七亲王以宾礼延聘,教授书法,赐“晋贤风度”印。
汪士纲,清代人,善画梅花。
汪外,字愿素,清代人,工书,草书飘逸有神。
胡思诚,字季真,号养默,溪头人。习诗经,明万历十九年(1591)中应天乡试亚魁,博学潜修,未仕而卒。与谢存仁合修《祁门县志》,著《学庸》、《诗经要旨》。
郑国斌,湘沅石门人,康熙十一年(1672)武举人。
胡日升,居雷湖,清康熙十三年(1674)武举人。
另有贡生多人,为大洪岭添光生采,此处不一一详述。
古代的杰出人物,众星耀月,照亮大洪岭地区的夜空。当代继承人文荟萃的光荣传统,依然出现了众多的杰出人才。
大坦石门坑农民,郑昌森、郑宗茂(老红军)与郑社泉根据水力带动石磨的原理,对手推揉茶机进行改进,发明了水力揉茶机,可以同时带动四个揉桶在四个揉盘上同时揉捻,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工效。1954~1955年,全县进行推广。中国茶叶研究所对此作出高度评价,称它是“从手工操作走向半机械、机械化的一次飞跃”。在省农具创新展览会上,被时在安徽视察的朱德委员长誉为“巧夺天工”。
汪芳润(1936.10~),大坦村人,1961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理专业本科毕业。担任上海医科大学眼科教授、附属金山医院眼科主任研究生导师、国际近视眼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弱视斜视学组副主任委员、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专家组成员及上海市眼科学会委员,4种专业杂志副主编或编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卫生工作者、部级有特种贡献专家、上海市劳动模范、市高校先进教师。
汪芳庭(1940.6~),大坦人,1962年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任教。数学教授职称,任中国数学学会数理逻辑专业委员会理事。
汪芳铭,大坦人,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加拿格拉夫研究公司电气工程师。
汪芳春,大坦人,安徽省经济委员会安全处处长。
程世威(1956~),小岭下人,1981年合工大建筑工程系毕业。黄山管委会土地规划处处长,市房管局局长,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正县级。对旅游景区规划颇多见地,被上海、四川等国内多个“景区规划干部培训班”聘请讲课。
王龙(1973.9~),大屋里村民许绿叶之子,毕业于上海军事学院,二炮部队励志教员,曾为国家仪仗队和多处部队作励志报告,有全军励志教育第一人之誉。退伍后,在黄山市开设安龙书院,以“安龙教育,开启心智的钥匙”为号召,以唤醒青少年“心中的巨人”为己任。接受全国各处学校与单位邀请,作流动励志报告。
大洪岭扼南北咽喉,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朱元璋南下徽州,从大洪岭穿过。经过枫林街附近遇到周家不识时务的抵抗。朱元璋遂挥兵进村,将全村剿灭。
永乐年间,天下大定,永乐帝将驻扎在大洪岭两麓一卫军人,安排在安凌因战乱而灭绝的村庄,分配无主田地,实行屯田。这是安凌军家的来源。
军人行军,在地上挖洞生火煮饭,菜肴无法讲究,荤素放在一锅炖食。军人屯田后,保留吃锅的习惯,饭桌上都要放一个风炉,置一口小锅,炖上几样荤素搭配的菜肴,吃起饭来格外有味。这一习俗从军家流传到民家,以至成为地方时髦的风俗,号为“一品锅”,数百年不能更改。每逢婚丧大喜,更要在大厨房里挖坑置火,放上一口大锅,一层肥肉,一层油煎豆腐片,一层粉丝,等等,并放置虾米等开胃的佐料,众客蹲地,端起大碗喝酒,围锅相庆而食。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乡间才改变酒宴蹲地而食的习惯。
这里是太平军与湘军的战场。湘军曾国藩在离大洪岭不远的大赤岭扎下大营。太平军多次陷曾国藩于绝境,而曾国藩最终将太平军赶出了皖南。大洪岭四周许多村落,经过战争的多次血洗,人烟几将灭绝。有些被太平军扫荡过的村子,在太平天国失败后的一百多年里都没有得到恢复。太平军每到一处,便杀人放火焚烧房屋。太平军与民为敌的扫荡政策,决定了太平天国必然覆灭的命运。
大洪岭南麓的许家坦,以前是三千人的大村堂,经过太平军的剿杀,只剩下三户人家,大片的宅基地都荒成茂密的森林。许家坦北上三里的杨湾,过河有一条小道通往大坦。湘军在此设下埋伏,歼灭了一股太平军的小部队。山沟里,每到夜晚,磷火四起,令人毛骨悚然,百姓称为“阵亡火”。
大洪岭路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抗暴传统,也记下了近代人民争自由、求解放的光荣。一九三四年七月,刘毓标在大洪岭地区领导柯村暴动,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十一月底,方志敏率抗日先遣队经过此地,在柯家祠堂进行修整。大洪岭地区的革命斗争遭到国民党的残酷镇压,二百余革命群众被杀,八十一栋房屋被毁,北麓的梅溪河,变成了流淌烈士鲜血的脉管,烈士家中的肥猪,被国民党军队成群拖往祁城贩卖,肥猪一路舔着牺牲战士的血,一路带着冤魂的呻吟跨过大岭。
经过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战斗队伍又重新结集。新四军游击队坚持在大洪岭的密林里,进而控制了祁门整个北乡,于1948年成立了大坦乡人民政府,在翕(祁语读作“合”)桥设立了秘密仓库,为大军过江筹集军粮、军鞋,并在燕窝里设立税司关卡,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
风雨飘摇的前夜,祁门县城发生粮荒,国民党政府决定派第四中队到大坦进剿新四军,寻找新四军的秘密粮库。大坦乡人民政府乡长汪平,扮成算命瞎子,前往第四中队在县城东街驻地汪家大屋打探军情,侦得第四中队具体动向后即回新四军队部向祁、黟、石、太四县边委书记苏帅仁汇报。在祁西的新四军皖浙赣支队杨明政委、马文杰政委与査富德团长所部历溪游击大队(大队长左克南、汪飞)计78人,闻讯率部自历溪抄大洪岭小路向祁北靠拢,与黄西支队苏帅仁政委、余华政委所部时在枫林街的28人会合。
土匪出身的中队长吴春生,率部到达离祁门县城十五里的沙湾。我部派杨湾革命妇女江春荣,假意到沙湾卖鸡蛋,探得第四中队的出行时间就在次日。我部又连夜派出两个侦察员,潜入沙湾对面的朝山,敌人举动尽入耳目。
松明火把沙湾照得通亮,杀猪煮肉闹声沸扬。第四中队的大部分骨干心生动摇。吴春生挺着他那矮胖的身躯跳着脚说:
“去!去!今天杀头都要去!”
我部侦得确切信息,于1948年7月27日拂晓前,在枫林街南5里许家坦(今属祁山镇。当时许家坦归大坦乡人民政府管辖,乡政府财粮员许炳辉的家就在这里)村外险峻的乞儿冲峡路两旁山上柴林深处设下埋伏。
第四中队分前中后三队,中队长吴春生居中,自沙湾沿半壁悬崖山路向许家坦迤逦而来。待敌进入伏击圈后,新四军吹响冲锋号,只用几分钟时间,即结束战斗。中队长吴春生一头钻进路旁的箬皮竹,屁股露在外面。苏帅仁所部二连连长刘章甫,从埋伏的山上冲下,拽住吴春生腰上的玻璃皮带,一枪将其毙命。此次战斗,共打死匪兵7人,俘虏20多人,其余皆跳入河滩逃命。新四军缴获机枪1 支,驳壳枪5支,步枪20支。
当时新四军装备极差,两个连中,只有杨明所部具机枪1挺,大部分士兵所用步枪只有枪弹3发。埋伏在水田上畔苏帅仁部的九班长周长松,因枪支涉水田时进了泥水,开枪时内膛爆炸,不幸牺牲。整个战斗双方共死8人。
国民党县府认为许家坦与新四军相通,欲扫平之。经住在县城的许家坦人商会会长许立予与律师许松云调停,得以幸免。
据守在城安乡(旧属石埭县,今祁门安凌镇)的石埭县第二中队上尉中队长方培芝,和苏帅仁的胞弟是同学。1948年12月,苏帅仁利用这一关系,写信给方培芝,晓以大义,令其弃暗投明。1949年3月15日夜,苏帅仁从大洪岭南麓来到北麓的鸦坑,与方培芝商定起义具体事项。按照我党的具体部署,方培芝经过一系列的策划联络,策动驻防在七都的第五中队起义成功,横渡、七都、杨坑等处乡队一起收编,组织起400余人三个连队的队伍,保境安民,为大军过江进军江南扫清道路。这些情节都被编入电影《渡江侦察记》中。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4月25日,我二野三兵团十一军三十三师,从古楼墩出发,冒雨追击逃跑的国民党九十六军。九十六军后卫部队在大洪岭上设防,我部从人迹罕至的小路攀援悬崖绝壁,如“天兵下凡”,绕到敌后打敌一个措手不及。
大洪岭通道打通了,苏帅仁率游击队与大军在此会合。刘邓大军在这条古道上行进了三天三夜,到祁门县休整后,直插大西南,写下了大洪岭千年历史最为壮观的一页!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大赤岭开辟大青公路以来,大洪岭日趋冷落,石板路淹没在灌木丛林之下,石碑亭頽塌于荆榛藤蔓之中,只有石碑中留下的芸芸众生的姓名伴随着郑寡妇的孤坟,在高山峡谷中回忆着大洪岭那已消逝了的时代风采。
一个开发旅游的新时代来临了,大洪岭又焕发了勃勃生机。满山满岭的映山红,一到四月就迎春怒放,成了皖南的一处胜景。近年来,政府正投入大量资金,修道路,扩设施。汽车可以直驱岭脚,山上沿路而设的观景台,既方便观察远景,又可以供游人小憩,甚至可供野外夜宿。
大洪岭从古代的商路,演变成现代休闲旅游的景点,这是时代变迁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契机。辛苦劳作的人们,倘有余暇,不妨到大洪岭来看花赏景,喝一碗用山泉水煮就的中和汤,尝一尝大洪岭特色的臭鳜鱼,品一品军家流传下来的一品锅,追古抚今,定然可以使你得到心、眼、口、鼻别有洞天的享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洪岭上话春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