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哒萌萌哒 发表于 2018-2-11 08:38:38

星火石屋坑 经典红色文化与迷人自然风光共舞

中共皖浙赣省委于1936年4月成立,并常驻汪村镇石屋坑。石屋坑曾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转战地,是皖南红军独立团的根据地和中共皖浙赣省委的常驻地。方志敏领导的抗日先遣队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红军独立团和游击队在皖浙赣省委领导下,在这里建立党支部、农民团和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开辟鄣公山游击根据地,在石屋坑进行了血雨腥风的武装斗争,取得了一个个丰硕战果,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时仅36户98人的石屋坑村,竟有7 人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20余人被抓坐牢……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颂歌。


农夫泼水缓敌兵
1936年的一天,天空阴沉,小小的山村显得格外寂静,当一小队国民党保安队鬼鬼祟祟地出现在村口,岗哨才惊觉。当时的省委书记关英等通知正在石屋坑村一户人家楼上研究战情,情势十分危急,岗哨通知村里群众立即行动起来,眼看保安队即将逼近,一位妇女急中生智,顺手捞起脚边的一盆洗菜水泼向刚到跟前的保安队长,并表现得惊慌失措,赶忙上去给那位队长赔不是,好言好语说了一大堆,就这样拖延了时间,关英等同志得到了安全的转移。
美丽的女裁缝
1935年秋,天气已经开始转凉,刘毓标动员村中妇女,组织成立了一个9人裁缝组。余时女是裁缝组里年龄最小的,当时只有十几岁,模样俊俏又聪明伶俐,很是讨人喜欢。一日,余时女在楼上做着衣服,从窗口里望见村里有几个农民打扮却模样生疏的人,心下想着不对,便急忙通知了红军战士。但时间太紧,安全撤离难度太大,眼看这几人向红军驻地走过来,余时女一个箭步冲了出去,迎上这几人,问道:“老乡,你们村里能买到米吗?”几人见小姑娘长得好看,不假思索回到:“有。”“在哪儿可以买到,帮忙带个路呗?”几人一听,支支吾吾,说不上来。就这样几经试探,几人身份暴露无疑,当他们回过神来,红军战士早已沿着一条小道安全转移。




光荣称号: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老区慰问团皖南分团曾授予石屋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锦旗。
1998年5月,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8月,石屋坑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随着红色旅游的日渐火热,石屋坑村作为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共皖浙赣省委的驻地,留下了众多了红色遗址,如省委机关驻地、红军屋、红军礼堂、小岭头战役指挥所、平鼻岭伏击战遗址等,近年来,又新建了留芳亭、红军雕塑等,石屋坑村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除了红色旅游资源之外,石屋坑村全方位无死角的自然风光同样让人心醉。走进石屋坑村,近看飞瀑流泉从身边潺潺而过,抬头可见徽派建筑鳞次栉比,远望密林高山绿涛翻滚,青翠欲滴。






正是因为如此优质的旅游资源让靠山吃山的当地村民不再局限于务农为生。近两年来,石屋村相继开了数家农家乐,以缅怀革命先烈,听红军故事,赏自然风光、品泉水鱼为口号,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来自内蒙的游客高萍女士前来游览时,恰逢此次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她表示,在观赏风光的同时,又能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不虚此行。在回家后,会将学到的红色文化于抗战历史传递给自己的子女,让他们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游客的增多自然让当地村民喜上眉梢,去年一年,当地村民人均收入涨到了5000元,而开办农家乐的农户年收入更是上升到了2万多元。
下一步,石屋坑村将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更多的红色革命旧址,优化自然环境,将红色文化与自然风光结合起来,以更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吸引中外游客,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新闻链接:
石屋坑村举办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
4月26日上午,“星火石屋坑”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80周年纪念仪式在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村隆重举行,皖浙赣省委领导后代代表,革命先烈后代、省市县领导等各界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仪式。


仪式上,皖浙赣省委领导刘毓标之子刘华苏、李步新之女李晓帆分别作了即席讲话,追忆了父辈们当年在石屋坑的革命活动及感人故事。随后,来自汪村镇小学的30名少先队员齐诵了刘毓标将军所作的《忆石屋坑往事》一文,“三年游击战争,石坑贡献最大。只为革命需要,甘愿洒血抛首......胜利来之不易,先烈永垂不朽!“,诵读声虽显稚嫩却铿锵有力、响彻山谷。最后,革命先烈后代、省市县领导等各界代表依次向烈士墓碑敬献了花篮,全体来宾鞠躬致敬。












仪式后,全体来宾分两条线路重走了“红军路”,以“读毛主席语录、赏‘星火石屋坑’主题摄影展、观红军擦枪、制作草鞋、听红色人物故事”等互动参与形式,重温战争岁月,追寻红色足迹,坚定理想信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星火石屋坑 经典红色文化与迷人自然风光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