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却荼蘼 发表于 2018-2-7 11:14:12

徽州的桥,都够你走一辈子了!

@网络/图桥是凝固的艺术,水上的飞虹,历史的载体。在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中,总有这样一座座桥,古朴、雅致、厚重。桥上行人仍来来往往,岁月在她们身上缓缓流过,留下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虽经风雨沧桑、世事变迁,徽州一些千百年古桥已埋没在历史长河中,但幸存下来的她们,依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徽州有许多古桥,种类更是五花八门,有拱桥(砖、石两种)、板桥(木、石两种)、曲桥、平桥、廊桥、月桥......等等。据文献记载,古桥在徽州一府六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绩溪县、婺源县、休宁县)共有千余座,其分布情况如下:

歙县(徽州府治)431座
,婺源县341座
,祁门县163座
,绩溪县119座
,休宁县101座
黟县61座
而如今,徽州古桥仅剩100多座,其中不少已属危桥矣。徽州古桥千百年来一直服务于徽州山区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与故事更是灿若繁星、深沉而厚重。                                                         ▼紫阳桥
                                                   @网络/图
歙县许村高阳桥

歙县许村高阳桥又称离合桥,属双孔石墩廊桥,建于元朝,明朝改为石拱桥,后多次翻修。桥上有廊,桥里面挂着灯笼,设有佛座,供着观音菩萨。过了桥右手边是码头遗址。下廊桥往前是一座石牌坊,大概有五楼高,上刻“双寿承恩坊”,雕工十分精美。是明朝时候朝廷为许村的一对百岁夫妻而立的牌坊,在全国极为罕见。

黟县渔亭桥

   @网络/图
休宁登封桥登封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休宁县齐云山脚下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石桥,游圣徐霞客两上齐云山就是从这座桥开始的。登封桥九孔十墩,全长147米、桥面宽8米、身高9.5米,气势雄伟,远观有“夸川如虹,卧波如龙”之势。时逾四个多世纪,至今保存完整,为国内罕见。

@老贡/图

@老贡/图
休宁蓝田镇拱北廊桥
   @网络/图拱北廊桥位于休宁蓝田镇岭下村,横跨夹溪河,4墩5孔,始建于宋代,先后于明万历年间和清乾隆年间进行重建,是目前我省尚存的最长古廊桥。该桥曾是太平天国时期战斗旧址、方志敏曾率红军先遣队北上在此宿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保护价值,2012年被列为省保单位。

   @网络/图歙县万年桥
   @网络/图歙县万年桥建在歙城北门外,过去是通往太平,抵达省治安庆的要道。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兴建,桥洞九孔长150米,高10米,建有9孔。桥落成时,明代兵部左侍郎、歙县人汪道昆,曾赋诗一首:“使君遗泽五溪东,驱石桥成利涉功,地踞金汤三辅郡,天回砥柱万年同。参差石势疑乌鹊,缥缈江流见白虹。亭上至今留醉处,莲花面面似山公。”可见 “万年”桥名意在表达永固万年的愿望。

屯溪镇海桥

“镇海桥”位于屯溪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跨立在横江口上,东西贯穿屯溪老街与黎阳,旧时为徽商西进西出的重要门户,目前通往黄山机场、西郊和江西婺源的重要通道。


该桥长有133米,两端引桥各15米,宽6米,高10米,六墩七孔联拱设计,拱洞跨度13米——15米不等。上部为等截面实腹式石拱,下部为浆砌条石重力式墩台。桥墩成等腰三角形,上水头的分水头石尖翘起,造成船头状,石墩背部为龟背纹,仿佛六只石龟驮着桥梁,是目前安徽省现存的长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桥之一。

1934年5月,著名诗人、文学家郁达夫行游屯溪,夜宿镇海桥下,见此美景,还即兴写下了“新安江水碧幽幽,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屯溪夜泊记》。把当年一桥两岸的风光与“扬州春色”相媲美。
▼ 平政桥   
                                                                                        @网络/图徽州区岩寺洪桥
@仙鹤斋/图
“洪桥”座落在徽州区岩寺后街,原名“洪福桥”,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郑荣彦所造,四垛三洞,上置五间廊屋,设佛龛。清雍正郑为翰重修,民初方德重修。桥面改为石块,上面盖有薄砖和屋瓦,桥上有木柱24根,全部用红漆漆成,桥东有小屋1间名“香积”。该桥为前往新四军军部旧址必经之路,小屋曾为新四军机要室、电报房。

@仙鹤斋/图
绩溪来苏桥来苏桥是绩溪的历史文化名桥,位于绩溪城区来苏小区,横跨翠溪河之上,原为5孔石拱桥,长40米,宽4米,跨径4.45米。古桥建于宋代,为纪念苏辙苏轼二人相会所建。
   @网络/图
据县志记载,宋代元丰年间,苏轼因诗得罪被谪往海南,其弟苏辙受牵连在元丰末年(1085)贬任绩溪县令。苏辙在绩只有八个月左右,留下的诗却有36首。在他的倡导下,绩溪文风蔚起,书院大兴,社学和私塾也纷纷建立。后来苏轼自海南归,过绩溪探望其弟,苏辙率众迎于城西潭石头渡口,因是大名鼎鼎的两位人物相会处,渡口后易名“来苏渡”。苏辙离任后,邑人筑桥纪念“二苏”,起名“来苏渡桥”,后称“来苏桥”。


   @网络/图
婺源彩虹桥
   @网络/图婺源的彩虹桥被各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建于南宋,已有800年历史。彩虹桥全长140米,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从远处看,亭略高于廊,形成错落有致。

   @网络/图彩虹桥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意命名。整座桥为了便于维修,化整为零,每个亭、廊都是独立的,这样做不会因为一处坏而影响到整座桥,设计非常科学。其中桥墩是整座古桥最精美的部分,体现了古朴厚重的艺术风格,历史的存积感很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的桥,都够你走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