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为你实现 发表于 2018-2-1 18:52:16

休宁汪村—红色乡村,美好乡村。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8-2-1 18:54 编辑

(汪村石屋坑)http://cache.tv.qq.com/qqplayerout.swf?vid=v0193awujd6      距休宁县城66公里的汪村镇,地处休宁边陲,人口约有6400余人。汪村是个典型的以茶林经济为主的山区镇,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加上坐落在群山之中的灰瓦白墙,宛如一副山水油画。

      早就听闻汪村有四绝:红色胜地石屋坑、四柱同心广德堂、珍奇树种红豆杉、自然造化石臼峡。一直都想到汪村看看,巧在4月10日,协会组织了一次“聚焦红色汪村”的行摄活动,我也趁机饱了一次眼福。此次活动去了汪村镇的“石屋坑,田里,大连村,汪村”,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每个地点逗留的时间都不长。虽是行摄匆匆,却也收获颇多。


   (汪村桥上,手机摄)      我们于六点三十从县城出发,由于路程相对较远,加上渔亭过后往流口方向的公路并不是很好,所以到达汪村镇时,我们开了约一个半小时多的车程。在汪村稍作休息,又继续向石屋坑驶去。

       途经田里村,我们又下车逗留了片刻。田里村的村口有一处小瀑布,大家为了选个好的角度,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由于石板上长满了小青苔,我与另外两位伙伴为了拍此瀑布,还华丽丽地摔了一跤,好在都无大碍。


(田里瀑布处,手机摄)告别田里,继续前行。不久便来到了石屋坑。石屋坑曾是皖浙赣省委、皖南红军独立团的常驻之地。这里地处皖赣边界六股尖北麓,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数十幢马头墙高耸的徽派民居掩映在古木参天的莽莽丛林中,村民们或凿石开山为壁,或垒石作砖砌墙,把一座座精美绝伦的石房子依山就势建在陡峭的石崖上。村名“石屋坑”名副其实。
(石屋坑村中小溪)

1935年秋,闽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向皖南转移,由刘毓标等带领到了石屋坑一带,从此,石屋坑成了皖浙赣省委常驻地。1936年4月,闽浙赣省委改为皖浙赣省委,关英任书记,下设赣东北、皖赣、开婺休、上浙皖、下浙皖5个特委,省委机关常驻这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皖浙赣省委、皖南红军独立团以此为中心区域,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开展3年游击战争。英雄的老区人民和英勇的红军游击队战士在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患难与共,取得了累累战果,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时仅36户98人的小村,竟有7人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

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1993年,该县有关方面筹资在石屋坑村口兴建了“流芳亭”。


(石屋坑岭脚)
我们一行人先抵达的是石屋坑的岭脚,这里的许多村民借助天然的山泉水,在自己家前养起了泉水鱼。想必吃过板桥冷水鱼的朋友,一定知道这样的水养出的鱼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味。虽然岭脚的冷水鱼较之板桥,规模显得小了许多,但其村子在原始程度上又更加地有味道些。况且,与石屋坑的红色记忆联系在一起,却是休宁乡村旅游的一个绝好之地!



(石屋坑岭脚)上午的最后一站便是石屋坑。抵达石屋坑已是十一点有余,在村中大致地转了一下就到了中饭时间。





(骡队)


(赶骡的夫妇说自己是广西人)


(枫林)
中饭过后,我们来到了大连村。


(大连村)


(采茶)

(行摄)




(孤独)

告别了大连村,我们再次回到了汪村。四月正是春茶开采的忙季,此时乡里的各处茶园中到处可见采茶人。在汪村的一处茶园,恰巧遇到一位小朋友随母亲采茶归来的场景,一时间竟以为眼前奔跑的这位是多年以前的自己。





在茶园逛了一圈后,就正式结束了此次的汪村之行。虽然一天下来,对汪村有了不少的了解,但对于行程的过于匆匆还是略感遗憾。所以心想,下次得抽出个几天时间深度地游玩一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休宁汪村—红色乡村,美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