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 发表于 2018-1-29 21:21:07

闪里镇清凉西峰寺


徽谚云:“五百年前西峰寺,五百年后九华山。”可见,西峰寺出名很早,至少要比九华山早五百年。《江南通志》就有详实的记录,可算史证:西峰寺在祁西百20里,上有铜鼎、铁笛、锡杖,唐五台僧所遗。宋时,西峰寺曾4次加封赐号,其额“上元宝林禅院”,为吴王杨行密所赐。不难想象,那时的西峰寺绝非一般,定是香客云集、香火鼎旺,至少已雄赳赳饮誉江南,以致得以吴王杨行密之关注,并赐予“上元宝林禅院”之寺名。所以说,在古老的徽州大地上,即使是佛教文化,较早时候就已繁荣昌盛,不逊他处。西峰寺位于闪里镇港上村,仙寓山脉的西峰山中。相传唐昭宗光化三年五台僧人清素飞锡杖卓立西峰山之巅,邑人郑传为此建卓锡亭、西峰塔和寺院,并建有房屋百余间。这样一座深山名刹,离县城既不算远,又交通方便,岂能不驱车去看看?于是,约上几位学生加好友,冒着难耐酷暑,一路颠簸,直往山里钻。

好在车子进入山林后,绿树成荫,遮住了骄阳。山风徐来,凉飕飕的,车中空调也用不上了。打开车窗,尽情吮吸着夹有花草清香的清新空气。山道逼仄险峻,弯道急促且多,车子疾驰在悬崖峭壁之上,路下方为万丈深坑,随时有车毁人亡之凶危。好在事先就选择了开车高手汪顺来充当司机,一路上逢凶化吉、遇险呈祥,转危为安。车至双河口,一座古桥横跨在河面上。此桥叫“腾云桥”,古朴沧桑,藤蔓垂垂;此河叫“紫溪河”,河水清浅,微波涟涟。我们站在桥上休整,观双河美景,听流水潺潺,虽烈日当空,但亦嬉闹不已,笑语连连,好不惬意。

过桥,直达叶家、黄家。不过桥,沿河上,才是去西峰寺之路。路是土坯路,只好弃车步行。溯流而上,沿途的陡峭悬崖、二座古老石桥等景观,一一览过,惊诧不断。约莫二三里,就走完了土坯路,有一簇古木,郁郁蔽日,荫凉怡人。三块青石碑屹立路旁,引人注目。碑文字体端庄严谨,遒劲流畅。细观碑题为“上元山题清素塔疏文碑”,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细辫碑文,大意是说西峰寺香火之盛况和清素塔建筑之来历。
    穿过古木林,眼前开阔起来,亮堂起来,一个微型村落出现在面前。村落傍山面水,四周崇山峻岭,在青山绿水之间,有一垅较为开阔平坦,使村庄多了几分田园风光,分外幽雅,仿佛一幅水墨洇染的山水画卷,真是宜居之处。宋代名仕顾士龙题诗赞道:“三十六溪清浅水,二十四重高下山。卓锡自无风雨厄,不然俗驾便须还。”此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所,正是山民祈盼的风水宝地。显然,这里早先并无人居住,是这座宝刹才吸引了山民的先人背井离乡,迁徙而来,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居所和幸福指数。
这就是西峰寺村,将近正午,我们见到了她的真容。同来的男生曾驻点此村多年,现为县博物馆馆长,便是我们的导游。而女生则有远房亲戚生活于此,午餐便选在她亲戚家,就吃毫无污染的高山素菜,尝一尝原汁原味的“土豪宴”。


房子是七、八十年代建的,土木结构。外为土墙,内为木头框架,通俗叫它土墙房,最大的好处就是冬暖夏凉。进得屋来,就感觉到丝丝凉意。午时,应是一天最热的时刻,可主人家没有开电扇,小女孩子一个人静静地玩着,也没觉着热,脸上也没看见汗渍。村子只有十来幢房子,皆为黄土垒墙,原始古朴,错落有致。村人大多已外出打工,铁将军把门,透着几分苍凉,与清净混合在一起,彰显出此村与别村的不同之处:除了单调,还是单调;除了宁静,还是宁静。室外的太阳还是炙热可怕的,可山风似乎与之较着劲,微微拂来,感觉阳光也是弱弱的。知了无语了,小鸟也不知躲到哪里去午睡了,连蜂蝶也难以看到翩翩起舞的英姿。这些,似乎都与“清凉”有关,似乎就是“清凉”惹的祸。可想而知,若是到了晚上,定是冷月无声沁清凉,一帘幽梦到天明,必是另一番享受。
出得村来,在陈馆长的引路下,我们一行人沿田埂前行数百米,过茶棵地,路旁有株独傲苍穹的酸枣树,粗硕无比,实为罕见。过天中桥,来到一块砂地,眼前便是寺庙。庙宇为新建,柱、梁、椽比葵花碗口粗不了多少,显不出气势来,缺乏了庙宇的威仪;宇内端坐的菩萨倒有几分威严,除此之外,别无他物,空空如也,缺少装饰和衬托,也就感受不到浓浓的气氛,也就缺少了寺庙那种蕴含其中的精气神。几支蜡烛无精打采地燃烧着,使人明白,尽管寺庙冷清,没有香客,没有信徒,但还有虔诚之人专心伺候着这几尊神圣。看到这一切,我来时的高兴劲儿几近荡尽,只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大失所望。然而使我有所慰藉的除了那苍劲桂树之外,还有保存完好的“奉宪、咨覆、橄行、遵照、勒石”五块石碑。此二者的存在,坐实了民间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出“上元西峰宝林禅院”,往左拐,有条羊肠小道,沿道逶迤而上,在崎岖的土路上,也可间或踩着以前的石板。爬行百多米,便到了清素塔。古塔已是残垣断壁,碎砖瓦砾散落一地,被荒草掩盖着。若没有陈馆长的细细解说,几乎不敢相信,这里就是理学大师汪克宽先生为之题写亭记的“卓锡亭”。不过,在小庙里见到了那块石碑,上刻“道光甲申年住持僧重造”等字。古塔不存,但庙基前的古木仍长势茂盛。斑驳的阳光透过头顶的树叶,洒落在废墟上,随着枝叶的摇晃,变得有些柔和,燥热的心也跟着平静了许多。
   离开清素塔,沿小道返回到山脚,陈馆长告诉我们:“沿河而上不远,还有一摩崖石刻,字已不好辨识,是否还有兴致去看看?”此时,大家已有些饥渴,没有想去看的意思,也就作罢了。回到女生亲戚家,饭菜还未烧好,大家一边喝着凉茶,一边刷着手机屏,悠然自在地等着。乘这空隙时间,我来到村前的小溪,溪水清冽,我洗了个冷水脸,擦了个冷水澡,即刻感到一身的轻松,舒适极了。回到屋里,菜已上桌,大家都在等我。几碗小菜,多为自家地里种的时蔬,但色香俱佳,尤其是那碗红烧肉,味道纯正,地道的农家烹饪手法,须臾之间,便露碗底。只因饭菜可口,顾不得斯文,便坚决、彻底地来了个“大扫荡”,吃得大家都一个德性,直呼爽歪歪。
    吃罢午饭,结好账(不多,才两百元),正出门,却遇到了干活回来吃午饭的几位村民,其中有一位提着蛇皮袋,问我们要不要野生灵芝。打开袋子,女生爱不释手,说是货纯价廉,可遇而不可求,说得大家都不好意思说要。一称,一斤多点,算作一斤,付了一百二十元,干脆利索。返回的路上,想着游玩西峰寺的收获,两言以蔽之:一个印象,叫“凉”;一种感觉,叫“爽”。难道不是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闪里镇清凉西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