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stery 发表于 2018-1-29 16:00:42

祁门傩舞 | 徽州民俗戏曲活化石的千年传承

  祁门山清水秀,风光如画。人们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祁门这片净土孕育出神奇的傩舞文化。


籍绿萍/摄    流行于祁门的傩舞是中国远古时腊月里驱鬼逐疫的一种祭仪,源于原始巫舞。人们戴着面具,把自己装扮成比臆想中的鬼疫更凶猛狰狞的傩神,跳着凶猛、狂热的舞蹈来驱邪。  在徽州汉代就开始有“方相舞”和“十二神舞”的名称。后来傩逐步向娱人悦众方面演变,加强了其娱乐成分,内涵也大为丰富,其中包含了驱邪扶正、祭祀祖先、祈福求安、祝祷丰收等内容,出现了表现劳动生活与民间传说故事方面的节目,发展成为傩事。
  傩舞,亦称鬼舞、舞鬼。在远古时期,祁门地区交通不便,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徽州原住土著山越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身边所发生的种种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人们要战胜妖魔鬼怪,只好借助神的威力与妖魔疫鬼进行斗争,乞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基于人们对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产生了一种驱鬼逐疫、迎神纳吉为目的的原始祭祀活动——傩。

宣祁林/摄    祁门傩活动历史上一直很普及,明清更为盛行。祁门县立春前的一天,县令要率领下属到城东郊占卜水旱,老百姓则扮戏相从,立春日则祭祀太岁行傩。其它县也是如此。如果说春祀傩仪尚带有古傩驱鬼逐疫意义的话,在民间迎神赛会中出现的傩,则纯粹是一种娱乐了。  
  祁门县社景六月十二至十四日举行游太阳神赛纪念“八灵王”的游行活动,人们在队伍中边歌边舞,即为傩舞。


  祁门傩舞的表演形式是边走边舞,沿村行傩,保持有古代傩祭的原始风貌。
  说起祁门的傩舞必然会想起美丽的芦溪,芦溪傩舞历史悠久,被誉为戏曲中的“活化石”,本地称为“地戏”,跳傩又称“跳回”、“跳平安戏”。
  近年来芦溪乡深入挖掘国家级非遗祁门傩舞文化历史遗存,确保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在不久的将来,外延更加拓展,内涵更加丰富,演艺更加多姿。

宣祁林/摄  祁门傩舞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其质朴、粗犷的舞蹈语汇和性格鲜明的面具刻划,显现出了中世纪中国舞蹈和雕塑艺术的原始美,从中也不难窥见中国戏曲的最初面貌。

程丽萍/摄  祁门傩舞形象地凝聚着傩文化所体现的宗教意识、民俗意识和审美意识。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傩窗口,从中可以窥视到我国多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是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祁门带你畅游一段历史,品味一种文化,体验一次深度旅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祁门傩舞 | 徽州民俗戏曲活化石的千年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