夲亾芣茬 发表于 2018-1-28 16:56:14

【梅城十二景】城南美景介绍

                                                                                                   


    题记11月26日,祁门人微信平台转载一篇《【祁门散章】中国三大门——祁门》。接连两日来,有很多微友向后台发来消息,想让我们做一期关于梅城十二景的文章,了解祁门文化。目前,有很多景色因为开发的原因,已经被掩盖,不复当年的景色。如今,很多资料也不知道在哪去寻找,故将梅城十二景短时间内全部介绍出来,实在有些难度,但是小编一定会努力收集、整理这些资料,让微友们第一时间看到关于梅城十二景的介绍。同时,也希望微友们如果有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也可以提供给小编,届时小编会发表出来,让大家一起共享。谢谢!
梅城十二景之城南美景
阊门石峡阊门石峡 位于城南13里阊门溪上,两岸崖石对峙,流急滩险,由此得名。南宋诗人杨万里过阊门,诗兴勃发,留诗40余首。阊门石峡在祁城南部,这里两山对峙如门,阊江从山峡中穿过,故称阊门。阊门石峡是祁门的一处胜景,在古代颇负盛名,为梅城十二景之一。《太平寰宇记》载:“阊门峡在县南十里。夹滩两岸,有大坛石连至中流,对涌相向,是为阊门。”《新唐书·地理志》载:祁门县“西南十三里有阊门,善覆舟。”阊江是祁门古时通往外界的主要水道,阊门峡犹如咽喉,夹岸峭壁,中通一线。舒缓的阊江如玉带般绕城而过,经过阊门时,突然被紧缩,河水立刻变得汹涌奔腾起来,夺门而过。阊门峡中怪石丛峙,水流湍急,以险峻奇绝而闻名,因其是古代皖赣水路交通的必经之地,舟辑往来,经此无不大发行路难之叹。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一次取道祁门前往江西,就对此深有感触,接连赋诗十来首,感叹阊门石峡之险绝和航行之艰难。
杨万里自祁城南悟法寺启程,因水路艰险,弃舟陆行,出发不久,就觉陆路亦很艰险,他在《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诗中云:“右缘绝壁左深溪,头上春霖脚底泥。溪里仰看应落胆,闭窗关轿不教知。”走了10来里,便抵阊门,但见“两山环合,复立双石,刺天如门,溪水过双石之间极险,”更加感叹不已,在《过阊门溪》诗中说,“黟祁二邑水分源,到此同流怒飞奔。忽值两门盘作峡,更峨双石插为门。中通翠浪才容线,仰看青天细如盆。滟滪瞿塘姑未问,只经此险已销魂。”在诗中,杨万里对阊门石峡作了淋漓尽致、生动形象的描绘,居然以长江三峡中的滟滪堆、瞿塘峡来形容阊门的险要!他简直是心惊胆颤,不敢正视。过阊门后,杨万里复登船航行,仍然心有余悸:“平生快意何曾梦,老向阊门下急滩。”千百年过去了,阊门石峡经过多次疏通改造,再也不复杨万里当年所见之惊险奇绝。但其山光水色之秀美毫不逊昔,而大诗人杨万里的精彩诗篇更是给其增添了不少文化底蕴,令人回味无穷。
十王潭影十王潭影在城南凤凰山脚,原有渡船摆渡。古时建有十王寺,今已不存。凤凰山渡自古以来是从县城前往凤凰山必不可少的乘载工具,直到1973年8月,随着最后一位摆渡人祁山镇高明村五里牌的过家模老人去世而废止。2001年以吴尚峰为首的凤凰山景点修复筹建小组集资在原凤凰渡位置上架起了一座宽1米多、高3米的简易木板桥,2006年由王凤仙等人捐资,又建成钢混结构便桥,解决了城里人前往凤凰山的实际问题。渡口北十王寺,旧有“十王潭影”景点,为梅城十二景之一,今不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梅城十二景】城南美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