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季节 发表于 2018-1-25 12:13:02

胡家:满村尽是黄金甲

胡家村古称黄甲村, 据说当年越国公汪华后裔为避战乱迁居此地,因村中上溪河中盛产黄甲鱼(黄颡鱼,俗名王八刺)而得名, 明洪武年间,紫金胡后人娶汪氏女子为妻,并在黄甲村定居。
其实黄甲本意为科举甲及第,《五代时·选举志》:其判成诸色选人,黄甲下后,将历任文书告赤连粘。《山堂肆考》:正奏名五甲也,吏部谓之黄甲阙榜……。作为新安望族的汪氏家族,自然期待子生后裔风光无限,只是让汪氏家族没想到的,作为天下汪姓发源地的徽州 (天下汪姓出徽州, 徽州汪姓出登源),汪氏家族并不一帆风顺,如唐模,最初是汪姓居住,后外孙许氏迁入,汪姓衰落,许姓占居大部;和唐模一样, 民国年间(1912年),因村中胡姓居多,再加上黄甲村被恶化为王八村,村人胡桂森提名更改村名,并由省政府批准改为胡家村。
和徽州的古村落一样,黄甲村最初依上溪河两岸相对而建, 上溪河上有平板石桥三座,均以晴虹为名,分上、中、下桥,其中晴虹中桥有建于清代的廊桥,当地人称桥亭,亭两侧有美人靠供人休息,据说桥亭是几个老妇人捐建的,桥亭的北侧有太子庙,桥亭与太子庙融为一起,桥南面门楣上书“黄甲古里”, 桥西边书“胡家廊桥”,桥亭与太子庙之间是黄甲村到横形头的石板路,由于桥亭近年来修缮,因此少了一份苍桑,但古朴深沉,而太子庙则残桓断壁,只留下一声叹息。

胡桂森(1877--1950)是徽州人值得骄傲的,这位靠“一根面杖打天下”的胡家人,经过多年拼搏,成为“武汉半边红”,荣任武汉市总商会会长20年之久,胡适的“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跟好学好,跟差学差”的楹联,是为桂森茶馆写的,1930年胡桂森创办了胡家敦德小学,并捐资修建徽杭古道“江南第一关”拱顶石亭和二程庙,以及竹岭古道等,并在屯溪水患中,捐银10万元,1950年这位与胡适、宋子文、吴佩孚有着渊源联系的一代徽商被枪杀。
胡桂森故居座落于村中间,典型的徽派建筑,由于历史的缘故,破旧不堪,伫立于古宅中,阴沉沉的,让人惨淡,或许是季节的原因,一缕轻风从天井吹入,门板微微作响,而思绪也穿越整个空间。
上溪河之水源于上龙池,是传说中“飞天将军”汪天赐去饭甑尖学艺的必经之地,上龙池也因汪天赐在此饮水而得名,这位传说中的“紫薇星”,在南宋初期率兵造反遭到岳飞镇压,以至于徽州汪氏自此之后逐渐衰落,空留下茶余话后以及后人不解的传说。而几百年后,兵困徽州的朱元璋居然饮了上龙池水,并在树林下一位程姓家中留下了“龙凤思永”、“朱元璋率官员千余人赠”的金匾。 早在新石器时期, 胡家村就有人活动,在胡家村西侧有一小山,高不足六十米,是个天然的土祭台,据推测,当时的山越人(徽州土著)在这里祭祀,可惜的是抗战期间国民党部队在这里修筑碉堡,毁了整个遗址。
站在山顶上,整个胡家村一览无余,四周开满油菜花的胡家村,像是嵌在油画中,而油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而村中那宅地上的一小块油菜花更是金黄,让你有一股去村落走一走的冲动;而漫步在村中小巷,那花岗岩的石板、那错落有致的古宅、那苍桑的残桓断壁,与油菜花香交汇一起,令人陶醉于历史与时空的纠集, 这时你才真正体会到黄甲古里的内涵:      满村尽是黄金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胡家:满村尽是黄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