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人不及 发表于 2018-1-21 21:08:00

遇见|千年徽州系古桥


徽商与桥
徽州多山,丘陵高低重迭,绵亘蜿蜒,在飘渺的烟云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山间到处流淌着清澈的溪水,溪水汇聚成河,河岸葱绿着垂柳和直檀。有溪,有河,便有了桥。
徽州的古桥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它们或朴拙、或精巧、或沉稳,让每一个见过的人都难以忘记。
徽州人常说:“川河似练水如天,千年徽州皆古桥”,徽州境内天然多水,河流纵横,河面上也就架起了大大小小的桥梁。


险峻的地势,湍急的水流,对于外出谋生的徽州人来说是一大障碍,而桥,便成了他们克服困难的“通道”。
当年,无数徽商匠人就是从这些古桥上走过,与家人离别,独自走向深山外的大千世界。
练江上的三座名桥
新安江,发源于歙县县城一带,也被称为练江,它是由富资、布射、丰乐、扬之四水交汇融合形成。
夏天的练江,绿堤千里,宁静祥和,可是一遇到山洪爆发,便跟猛兽一样排山倒海冲下山去,势不可挡。


人们往来两岸,依靠摆船渡江根本不是长远之计,于是便想到了建一座桥。
练江仅6.5公里长的江面,就负载了9座古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建于明朝古歙三桥,这三座桥分别被称为太平桥、万年桥和紫阳桥,百年来一直横跨在练江之上。
太平桥是古歙三桥中名气最大的,过去是众多县城进入徽州府治歙县的必经之桥,直到今天,也是要津之处,三条公路干线也交会于此。
太平桥的前身今世
太平桥于明代建造,全长268米,宽7.1米,高13米,共有16个桥孔,是安徽省境内现存最长的石拱古桥。
在民间,石拱桥的桥孔绝大多数是单数,为什么太平桥的桥孔是双数呢?原来,在太平桥所在的地方,曾有座木浮桥,始建于宋端平元年。
相传,发起建造这座石桥的是位年轻丧偶的妇女,丈夫外出时不幸和木浮桥一起被洪水冲走了,于是她下定决心,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拿出来,请求官府能在这里建一座稳固的石桥。城里的百姓知道这件事后不断被她的义举和精神感动了,大家纷纷集资出力。太平桥,终于建成。


为了表达对乡亲们美好的祝愿,这座桥便被建成了双数字的石拱桥。
太平桥处在徽州城西门外,又名河西桥,它是一座纵列式发券的大型石拱桥,桥面与栏杆采用青色泥灰质角砾岩,桥身与分水垛用红色粉砂岩砌成。
桥的中心原先有桥亭,亭内供奉有佛像,桥两边有碑记,凡是在历次石桥维修中捐款的,他们的姓名都被刻在了石碑上。
解放以后,为了便于通车,就将桥亭和碑记拆除了。1969年一场洪水,冲毁了栏杆、桥面,后来桥面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用“悬挑”加筑两侧人行道,架装栅栏。
直到如今,太平桥仍然屹立在练江之上。像一位老者,这世间的沧桑变化尽在它的眼中。
徽州文化
在世人眼中,桥有着许多的象征意味。桥的一端,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困难窘境,另一端,则系着人们的梦想和追求。
可以说,走太平桥,过太平日子,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共同心愿。或许,这也就是桥名所寄寓的深刻内涵。
记载徽州古桥的文字,除了为数极少的桥志以外,大部分都来源于文献记载与至今尚立桥头的石碑。


但这些关于古桥的文字,大多是一些修桥捐资的事迹。关于徽州古桥所蕴涵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没有过多的文字记载。
千百年来,沧海桑田,徽州的古桥历经风雨侵蚀以及一些人为的破坏,这些存有徽州的记忆,正在逐渐消失,而我们,作为徽州的一份子,是否也应该为它的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说到这里在线君想到了竖于登封桥栏上的禁碑。此碑为徽州知府保护该桥所立,碑文写道:
严禁推车晒打,毋许煨暴污秽;栏石不许磨刀,桥角禁止戳鱼。倘敢故违有犯,定行拿究不饶。
在没有科技的古代,他们也是尽心尽力地保护身边的环境。倘若,我们能够效法当年徽州知府的做法,真正把徽州古桥这一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将它完完整整地传到下一代的手中。

踏上徽州的桥,每走一步,仿佛都能听到关于它的故事,或悲或喜,或凉或暖,希望再过百年、千年,待后人踏上桥时也能听到属于我们的故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遇见|千年徽州系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