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见你 发表于 2018-1-20 09:55:18

一块成功的徽墨背后,总是藏着一个……

每一个来到徽州的人,都会被徽派民居上精美华丽的三雕深深吸引,但其实除了石雕、砖雕、木雕以外,在古徽州还有一种古老的雕刻技艺。只是它并不在房屋之上,而是深藏在某个墨店的工作台,潜心等待,只为替徽墨绘制一袭华美的“嫁衣”!它,就是徽州墨模雕刻技艺!
隐于幕后的功臣
在文房四宝中,有着“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的徽墨历来备受文人雅士的推崇,但他们得到一方徽墨之后,有时候并不会用来书写、绘画,而是作为一种艺术品,珍而重之。
诸如绘有黄山三十六奇峰的“黄山图墨”、形似编钟、宝瓶等物的“八宝奇珍墨”,都因极高的审美价值成为名人的私藏,并得以传世百年。而徽墨之所以能在外观上达到这种效果,全凭一样东西——墨模。
墨模,即用来塑造墨的形体的工具。在徽墨发展的早期,由于种种限制,墨模的作用主要是将墨压制成简单的几何形,墨上的纹饰则是在它没有干透的时候,用刻有文字、图案的墨印钤(qián)上去的。直到明清时期,随着徽州刻书业与雕刻业的繁荣,墨模雕刻技艺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其镂工之细、构思之妙,堪称绝技,墨模也逐渐成为决定徽墨审美价值的重要器物。
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各家墨店都十分重视墨模,不过制作一套上好的墨模并不容易,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还需要找到有名的画家和刻工来负责墨模图案的绘制与雕刻,保证墨模的艺术性。
书画与模具的结缘
徽人制墨,一般是一套墨模制出一锭徽墨,不过墨模并不是一整块的,而是包括上、下、左、右、正、背等多片模板,每片模板侧面都刻有款识,以便根据墨的形状将他们组合嵌套于总模框内,并得以重复使用。
在合成整套墨模的环节中,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敲打,因此徽人多会选择比较坚实的石楠木、棠梨木、杞树木等制作墨模,据说这些木料有一定的吸水性,便于墨模日后的保存。
选好木料,并制成简单的模板之后,墨店主人便会重金聘请著名的画家和刻工,共同协作完成墨模的图案雕刻。
墨模的图案包括山水、花鸟、楼阁、神话人物等,画家有时会以现实中的景点为蓝本进行创作,像现存的“御制铭园图”墨模上便是根据故宫、圆明园中的亭台楼阁绘制的。
画家设计好图案后,则由刻工把图拓在模板上按图刻制。虽然墨模的图案以工细写实为主,但不同时期,人们的书画风格还是有较大差别,刻工便需要根据不同的图案来决定刀法。如明代书法多遒劲有力,刻工雕刻墨模时便需要使用深厚有力的刀法,而清代书法讲究柔丽清雅,刻工便需掌握精秀细润的刀法。

无论是哪一种艺术风格,刻工都必须拥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同时精通浮雕式、深立体等多种雕刻手法,才能将设计者的意图完美的融入到木刻之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徽墨之美!

作为墨店中最值钱的工具,一些墨模精品甚至会成为墨店的镇店之宝,但在清末之前,世人只知制墨师难求,却不知道墨模对徽墨艺术性的决定性作用,这也导致极少有刻工能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徽徽以为,拥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历史理应留下他们的姓名。后世之人不能只记住那些古老的工艺,更要记住守护古老工艺的匠人们,是他们赋予了传统工艺盎然的生机。或许有一天,人和物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匠心将永存于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块成功的徽墨背后,总是藏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