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目如画 发表于 2017-8-7 11:11:41

“绣楼”往事知多少

春归院落为谁红,养在深闺待人识。




在熹园景区内有这样的一栋闺楼“绣楼”,她青砖黛瓦、精巧别致,砖雕、木雕栩栩如生。前有别院,侧有天井。集天地之精华,散庭院之污秽。就像闺中的女子,让人浮想联翩。








在宋代时期的熹园(朱家庄)绣楼作为一个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同时也是在佳节之时为待嫁的女子选择夫婿的一个场所。她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劳作,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虽然在封建社会的每一个阶段,都处于男尊女卑的社会常态现象,但在宋代时期女人们的社会地位却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在当时熹园(朱家庄)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女子们见到自己的心仪男子,通常要经过多方打听了解自己相中的男子。在佳节之日将自己的心仪男子约至“绣楼”,通过对联、猜谜等方式进行交流,如果男方能够一一解答方可得到女子的认可反之则不认可。所以在当时男人们要饱读诗书,否则将找不到自己的心仪的女子。





她们并非只坐享其成,她们也在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付出劳动。农忙之时她们干各种农活,“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将会把自己在“绣楼”学习到技能运用到补贴家庭的开支上。她们有活跃的经济活动,能协助家庭,真正起着“半边天”的作用,也是推动当时生产和消费的一员。





“绣楼”好像就是现在的女子学院那样,是她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绣楼”是她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她们遮风挡雨,在身后默默地支撑着她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绣楼”往事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