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旺斯 发表于 2017-8-7 09:57:23

朱熹:平易近民,为政之本

                                                                                                   
      自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历代的儒家学者都对民本思想推崇备至,中国历史上许多被后人传颂的清官、好官,多是身体力行儒家民本思想的典范。
      朱熹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影响,对当时官员普遍缺乏爱民惠民之心甚为不满,明确主张“为守令,第一是民事为重”,倡导为官者做到“临民以宽”,并告诫统治者不要竭泽而渔。
      朱熹主张“恤民”与“省赋”,他认为“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他所倡导的“平易近民,为政之本”观点,与现代社会人本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朱熹的施政主张虽被南宋统治者排斥,但他高洁的操守和悯民的情怀却赢得了百姓的赞赏。在浙东为官时,他出行视察“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其轻车简从的目的,就是为了“访民隐”,真正接地气而非官气。
      主政闽北时,朱熹与民众打成一片。他在诗作《谢客》中这样写道:“野人载酒来,农谈日西夕。此意良已勤,感叹情何极。归去莫频来,林森山路黑。”几位老农将自个酿制的酒在夕阳将落时从崎岖的山道中送与他品尝,他为此深感过意不去,一再叮咛他们“归去莫频来,林森山路黑”,从这里不难看出朱熹与百姓的亲密关系。

         朱熹一生虽然为官时间不长,但他始终致力于缓和社会矛盾,想方设法地为百姓办些实事。
         他退居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时期,崇安因水灾发生饥荒,爆发农民起义。朱熹主张设“社仓”,以官粟为本,防止地主豪绅在灾荒时期用高利贷剥削农民。此后,这一举措在多地推行。由此,以粮赈灾的制度开始向州县以下扩展到了乡镇一级。当年朱熹倡议设立的朱子社仓,在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之后,目前依然得到完好的保存。

         朱熹诗作《西阁》有两句著名的诗句“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间雨”。大意是:只听得枕下泉水哗哗的流水声,若能化作人间及时雨,该多好呀。
         《朱子家训》中也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他这种心系百姓,甘于艰苦恬淡的心态,也是其廉洁自律的一种写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熹:平易近民,为政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