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友JingUo 发表于 2017-7-26 10:46:35

岳飞与婺源:千年不解的恩怨情仇

在婺源有很多村落历史悠久,自然就有了很多故事和传说.  唐朝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哥太子李建成被诛杀. 后对其子女如何处理成了朝廷一个问题.后来经太祖李渊力阻,其子被免死但永生不得入京城长安,下放偏远地带替朝廷看一地,因此地据星象家说有龙气,将来可能出天子。
  此地名为上河村(今秋口镇上河村),有上上临河之意。到南宋时,果然有天子出生于此,后被岳飞所破 ,这是后话。而其子当时被下放到上河对面村庄,当时叫丰乐村,现在叫沙城李。  其子因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来时改名但末改姓,太祖李渊怜之,在临行前送黄金万两及白银万两密罐封之,并交代此钱不可乱用,只能待有用之时再用…。  其子下放此地(现秋口镇沙城李)后一心想回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当年村边有一条官道,位置就在现在的秋口镇加油站至李坑村那段有个水库地。他常发感叹"何年何月回长安,此处望,尽是山,泪眼朦朦欲穿"并交代死后去不了长安就把他埋在此处。后人把他埋于此处,并把此地的山叫何月山。
  唐太宗李世民临死前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兄弟,想公开平反又不妥,于是赐自己画像一幅,谓之曰"兄之子算己出,以后可入李家族谱",并赐龙灯,正名龙衍灯,也叫皇帝灯,全国能舞此灯的只有三条半 ,而沙城李就有一条, 那幅画到七十年代动乱时才丢失。  而扛此龙灯的人只能是壮年男子,外村所有灯在游时见此灯必先回避。此规举一直延续到现在,像李坑村的草灯 ,秋口镇下街村的花灯 ,上街村的滚龙, 之所以有这个规举是因为沙城之李之地不允许杂姓居住 ,那些家中的佣人只能向附近的地方居住,长此以往并形成了村落。  规举留久以后并成了习俗,而沙城李舞灯日为每年的正月十三 ,十五 十,七 ,后来李坑逐渐兴旺 ,为了证明自己是正宗的皇室后人,于是派人去拿那幅李世民的画, 结果画刚到手后,天大暗怎么都走不出沙城李村, 弃后才走了村 这是传说 ,也是前辈老人说的!  武则天即位后, 欲诛杀不服者的李氏后人, 于是就有李室皇家后人逃到沙城李村避难 ,同是一族人并收留当管家, 改姓郑 ,因郑与朕同音 ,且带来女家眷漂亮, 李家不知情理,欲娶之(因当时形势危机,且有些情况不便说明,如说明之后会招来杀身之祸),当时族长下令李郑两家不得通婚。
  此规举一直延续到民国 ,所以此村便有了李郑两姓 ,后来郑姓兴旺 ,欲改沙城李村名为沙城郑 ,后来李家族长示之家谱 ,才知李郑同为一家 。  现在听说上河村那里,有时到很晚的时候,就能听见奇怪的声音!  后来唐朝灭亡 ,朱温取而代之后建立后梁(五代时国开始),并欲灭杀李氏皇家全族, 沙城李村人闻到此消息后,全村逃亡, 之前太祖李渊赠送的黄金白银万两,因太多带不走,于是连夜埋掉 ,并插一杨柳树做记号,六十年后, 五代时国结束建立北宋,李郑后人回村取宝,根据前辈人所述取宝。结果因为年代久远, 再加上此村长期无人居住, 到处都是杨柳树, 宝一直没寻着 ,到现在,传说还在继续, 寻宝行动也末停过 ,就是没寻着。  当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时 ,他时常关心上河天子之事 ,问当地官员, 又因离沙城太远和战事频繁不清楚, 于是决定设县治, 名婺源, 原意为天子之梦勿圆之意 ,于是取名为婺源。
  南宋时,宋皇赵构得知上河上空已有天子之气, 派上将岳飞除之 ,岳飞长期派兵驻守上河对面鹤溪村 ,于是鹤溪便有了兵营林 ,但当地民众对此反感, 不愿给粮给钱 ,所以当兵的便自种, 在如今的月亮湾 万贯州上。  再说岳飞得此命令后 ,丞相秦桧也知道了, 而秦桧据说跟婺源颇有渊源 ,于是找到岳飞 ,劝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岳飞回家后跟妻子说此事, 岳妻说秦丞相在笑你 ,笑你独眼龙, 因岳飞在战场上眼睛受过伤。  岳飞大怒 ,说道秦桧这厮欺我 ,欺我太甚 ,于是决意不听秦桧话,定除上河天子 ,也因此跟秦桧结下不解之仇。  先说下丰乐村改名沙城一事,宋朝时欲把婺源县府从清华镇迁出,当时有三处地可选择,即现在紫阳镇,思口镇金竹村,秋口镇沙城,最中意秋口镇沙城,名字都改好了后来发生了称沙子重量,问题被城里人做了手脚沙里掺了沙金...  直到现在 ,沙城人一提到县城里的人, 第一句话就说城里鬼!我们小时候一直到现在都是这么说县城里人的!  再说岳飞破上河天子之事 ,当时天子已快降生, 后来天子就降生在一个名叫十八家的房子,房子现在还在的,当时岳飞就站在上面那座山头上(现在秋口镇加油站), 手持弓箭 ,目不转晴地望着对面上河村, 他站着那块地至今寸草不生 ,这个不是传说。  那块地我看过, 有土但无草, 也不知怎么回事, 反正在这个位置有这么一块地, 至于是不是岳飞射天子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岳飞射天子时我不在场!  此时此刻回到上河村, 正有一个产妇正临产, 而看护的是一只猫和一只狗, 可别小看它们, 这只猫可司天象, 而这只狗无人能敌, 这只猫此刻正在屋顶上当哨兵, 狗在房门口护院, 一切看起来很正常, 而危险渐渐逼近。  由于岳飞的兵一时无法进入上河村, 一进村里就莫名其妙有去无回, 所以破天子只能靠岳飞那几根经过得道高僧开过光的箭(就是被高僧施过法),而这只猫厉害无比, 正面射过去的箭,猫可以把它咬住并丢掉, 要想射它需让其头转向, 这只狗也一样,,怎么办?  岳飞不愧为宋朝有智将领, 精武出身, 他派一支小分队在上河村后面烧山,并大声喊叫, 猫刚一回头, 岳飞的箭就到了它的旁边,并且射中了头颅, 猫大叫一声倒地身亡, 狗听到声音后马上跃上屋顶,刚一低头看那只猫, 岳飞射的第二支箭便射中了狗的头颅。  猫狗一死, 岳飞便派兵冲杀过去 ... ,据说当时有人看到有四道火光朝四个方向奔去, 当时有识天象者说, 此四道火光为龙光, 上河天子已灭, 但其魂犹在婺源, 但真天子不会在婺源出生, 而只有婺源人出去以后生的孩子才能成为真子!  岳飞当时也不敢确定是否破的就是真天子, 于是从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请来风水大师, 风水大师说: 此地刚好为黄山余脉最后龙尾地, 此为龙最活跃的地方, 所以要想个措施破此风水 。
  他们当时的措施就是在上河对面沙城李山上, 也就是现在的婺源县秋口镇加油站和秋口镇水电站中间破一沟, 但岳飞此举已严重伤害了婺源人, 因为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宋朝朝廷气数已尽, 天子落婺源也应该。  后来老百姓不帮岳飞开沟, 岳飞便派兵自己来开沟, 老百姓连工具都不借,更不卖给他, 于是岳飞便命令士兵用刀削, 此处挖成后, 便叫刀削岭, 现在刀削岭还在。  据说此沟挖成之日时,天地乌乌, 第二天岳飞兵从此消失一个不剩,尽管岳飞在此屯兵多年, 但老百姓口中从不提起, 当地老百姓提到岳飞就说这么一句话:"岳飞很恶"。  秦桧得此消息后大怒, 便想方设法欲置岳飞于死地,而其中一条就是岳飞在鹤溪一山谷练兵时, 他把这个山谷取名为"迎靖康",而靖康就是前朝皇帝号。 靖康耻, 犹末雪; 臣子恨, 何时灭! 此地名现在还在用, 赵构知道后怒火中烧!  赵构说靖康二帝被你迎来后,那我干什么去, 所以岳飞的命运便决定了, 说明一下, 当时靖康二帝被金人所俘虏, 正等着岳飞去救呢?  当时赵构把岳飞找去后证实此事, 证实以后便说:"靖康二帝如来我当如何自处",岳飞说这是你家事, 我管不着, 赵构说:既如此, 去吧!  再后来,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岳飞,南宋灭亡!  话说朱温(唐朝灭亡后,他建立后梁)士兵寻沙城李村人不着, 宝也末寻着, 抢掠之后一把火把沙城李这个很繁华的村落烧个精光, 当后人回村时, 已经废墟一片, 落寞至极, 李家从此衰弱,现在沙城李村有一片地叫"屋瓦碎",就是曾经祖上集居地。  在元代,沙城李村一直也末发生过大事, 据家谱记载, 元朝灭亡后, 李家就把族谱全部重新写过, 因为元朝人叫汉人用数字做姓名, 如七四, 二五, 重八(明太祖朱元璋)… 等等, 这是他们无法容忍的, 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在点牲口时才用数字, 私下自己也有姓名。  沙城李村中有个地方叫中泰, 有人造房子挖井时挖到过铜镜, 根据上面文字记载为元朝物品, 有钱人用的东西, 在村边一老井旁边,有人挖到一个窑, 有人说是瓷器窑, 有人说是墓, 我进去看过, 除了一些瓷片, 没什么东西。  明朝中期, 沙城李逐渐兴旺, 据家谱记载, 因为村中有做官读书的渐多, 你带我,我帮你, 一来二往, 有钱人逐渐多起来, 于是开始兴建祠堂。  清太平天国年间, 沙城李村已相当兴旺, 可惜有人资助太平天国, 清朝后来一把火又把这个村烧个一干二净。  
  (注:一是自古以来沱川余氏每年祠堂祭祖都是在深夜进行,这一迥异于本县其他宗族的独特习俗据说是因为其供奉的祖先秦桧像不便示人。 二是婺源的民间戏曲表演艺术一直很发达,但在这些表演艺术种类如徽剧、抬阁、地戏、傩舞、莲湘中均令人费解地从未有过岳飞戏目或扮装,尤其是作为京剧始祖的徽剧更是不可思议(京剧中有关岳飞的剧目可是不少),其原因据说也和婺源人褒秦贬岳有关,而秦岳之间的仇隙有公私两途。公者,岳欲“直捣黄龙”并将“亲迎徽、钦二帝”实触及当时圣上高宗的心理底线——父兄还朝则自己不知置于何地,而“明君”是不能加害忠臣的,于是身为宰相的秦只好责无旁贷地代谋“东窗”之事了,接下来所谓假传圣旨连发“十二道金牌”、所谓“风波亭”公案的真相也就呼之欲出了;私者,相传当年岳领旨征剿鄱阳湖水匪途径秦的家乡婺源(今婺源确遗有岳飞的墨宝多处),临行前秦曾郑重嘱托岳大军过境时注意保护婺源的风水,而岳抵婺源后发现此地风水果然了得、主出天子,便不但不加以保护,反命手下将士故意挖掘破坏,据说距“秦桧洞”不远的赋春鸡公山现残缺的山势就是岳所为。的确婺源历来褒秦贬岳,记得小时候就听老人家说过,当年岳飞到婺源,在鄣山杀了个土皇帝,血流成河,洪源村名即来源于此,岳飞到婺源留迹甚多,在老家还真没听老人家说过岳飞好话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岳飞与婺源:千年不解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