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知名导游 发表于 2016-9-14 10:20:41

徽州行记:蓝田



毛毛细雨中下车,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古牌坊。这是一座贞节牌坊,上面有“松虬雪古”四个大字,清乾隆年间为表彰叶熙鼎继妻汪氏节孝而立。村里叶老先生介绍,汪氏19岁嫁给村人叶熙鼎,一年多后叶熙鼎去世,留下遗腹子叶天赐。汪氏把叶天赐抚养成人,叶天赐后来成为一个富商,曾担任扬州盐纲总商,请旨为母树立此坊。牌坊另一面原来也有字,现在已经完全模糊了。牌坊旁边还有一根如来佛柱,上面小半部分是前些时候修复的。柱高近3米,呈八棱形,八面均刻有许多字,不太清楚,是清雍正年间所立。到过不少古村,好象没见过。朋友们介绍,以前徽州村落常常在村口立佛柱,作镇邪护村之用。
1月11日上午,我和胡、吴等朋友在歙县孙君等陪同下,来到歙县溪头镇蓝田村。蓝田村依山而建,是一个长条形村落,一条叫潺溪的小河绕村而流。村子分上、中、下三门三个部分,我们下车的地方是下门,村子南面的水口。
向村里走几分钟,是一座亭子和紧挨的楼阁。亭叫松谷亭,半圆形石门上有“种玉里”三字;阁为文昌阁,两层,下有3米多高石块垒砌的台基。亭、阁皆建立于清乾隆年间,略晚于牌坊立时。他们介绍,村里叶氏的先祖曾在陕西蓝田任过县尹,蓝田玉名闻天下,所以在亭子的门楣上方刻上了“种玉里”,元代时也曾叫过种玉里。亭子面积不大,不到20平方米,两层,风格简朴。两个半圆形石门相对,是个徽州古村落常见的过路亭。
文昌阁飞檐翘角,一层为粉墙,四周有木柱和石栏板,二层为木结构,柱子、门窗均紫红色,颇有气势。阁内每层面积近40平方米,以前当供有神像,现在空空荡荡。沿木梯到二楼,由木窗向南看,先是一片古树和菜地,古树有樟树、银杏、三角枫等,然后是错落有致的民居。潺溪在村前不远处流淌,别看是条小小的河流,最早时村子就以河名而叫潺田。
蓝田村以前是吴、杨二姓居住,南朝时天下大乱,梁朝大司农、户部尚书叶孟迁家来此。后来,叶氏家族日益兴旺,远远超过村子里的吴、杨二姓,为纪念先祖敷泽公(就是那位六朝时曾担任过陕西蓝田县尹的先祖,后逝于歙州通判任上),将村名由潺田改为蓝田。可见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子,仅叶氏居住于此就有1400多年的历史。
叶氏家族在蓝田日益兴旺,子孙繁衍,成为新安名族,文风昌盛,人才辈出。为官者,到清乾隆年间任县典史以上的有24人,著名的有北宋状元、后官至大司马的叶椿等。为商者,著名的有前面提过的清乾隆年间扬州盐纲总商叶天赐等。为医者,著名的有清乾隆年间一代名医、我国瘟病学奠基人叶天士等。
蓝田曾经是一个很繁荣的村子,全盛时期有“千灶万丁”,可以想象规模很大。村中街巷纵横,房屋密集,且有许多祠堂、庙宇、亭台、花园、钱庄、药店、当铺等。现在,村里还保留下来一些古建筑,我们进村时看到的如来佛柱、汪氏节孝坊、松谷亭、文昌阁就是其中一部分。
沿着石道向村中走去,路是新修的,有石子路、石板路等,只有一些小巷里还保留着以前的青石板路,但多数已经破损。房屋很多,不少是近些年新建的三四层楼房。房前屋后种了些树木,而且大多有小片的菜地。见到的人不多,近午饭时候,村人大多在家中做饭、吃饭。村干部介绍,村里现在有200多户人家、800多人。
现存的古民居只有几幢,我们先后经过叶峙亭故居、叶以群故居,因为主人不在家、门锁着,只从外面看了看高大斑驳的墙、正门上面的砖砌门楼。叶峙亭是民国时期的歙县商会会长,曾在村里办正谊学堂(遗址尚存,就在其故居附近)、倡办歙县中学,还支援过新四军游击队。叶以群是我党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曾参加领导左联。叶元龙故居的主人在,进去看了看,面积很大,木雕均已被损坏。叶元龙曾任安徽省、贵州省教育厅长、财政厅长和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第二厅中将厅长、重庆大学校长,是位爱国民主人士。
陪同我们的叶丽昌先生家也是一幢清代建筑,房子的木构件上还有一些木雕。叶先生今年75岁,以前是大队、村委会的会计兼文书,现在是位乡贤。他虽是小学文化程度,但20年来广泛收集资料,于去年编写完成《蓝田村族志》,约110万字。在他家中,我们翻阅厚厚的《蓝田村族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深为感叹。去年举办的全市地方志编纂工作培训班上,叶先生应邀作了发言。
从下门走到上门,一路上看到许多古巷。蓝田有10多条街30条巷。巷都不长,且窄,两边是很有年月的高墙。我注意了几条巷的名字,有梓树巷、廻龙巷、花园巷、聚瑞巷等,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还看到一座巷中的砖砌门楣,上面嵌着石匾“佳气拥唐”。
中门一个院子正在修整,院墙正门上方石匾上刻着“王姬叶母”四字,叶先生说里面是蓝天叶氏始迁祖叶孟夫妇的墓。走进院门一看,里面是个不大的坟墓,上有墓碑。叶孟夫人萧氏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曾孙女,是皇帝封的郡主、一品夫人。逢年过节,常有叶氏后人来此祭拜,其中许多人来自国内各地。过了一会,我们在大井巷看到一口古井,上面刻着“郡主汤沐所”,据说当年是供萧氏沐浴专用的。古井四周有不高的围墙,井中仍然有水。
离开蓝田时回到南村口,路边上又看见蓝田中心小学。小学是一座三层楼,长数十米,前面是很大的操场,很有气派。镇干部说,这所小学是歙县最好的一所小学,教学质量很高。令人感慨,说明这个古老的村子至今仍然保持着崇文重学的传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行记: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