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行摄 发表于 2017-7-25 15:37:01

你看到的如画乡村,我看到的残破乡愁


我的朋友汪小泉这十几年来与相机为伴,除了喜欢,我找不到他热衷于此的理由。或许正是因为纯粹的喜欢,让他的镜头卸下了功名的负担,不经意间,这个“玩家”玩成了受认可的“专家”,大大小小的奖项无数,最近新添的荣誉是在“乡愁·中国”全国摄影大赛中被评为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





------------------------------------------------------------

汪小泉在这次大赛中的拍摄点是婺源的岭脚村和游山村,位处皖赣交界,村史号称追宋溯唐。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在红红火火的婺源旅游版图中,它们属于尚未开发的村落。



对于这样的村落,我们是熟悉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可以算是半个婺源人。只不过,每当向外地的朋友推荐这里的风景时,我总是觉得,他们看到的是如画乡村,而我看到的是残破乡愁。
















-------------------------------------------------------------
是的,当你远离都市的高楼,置身青山绿水之间,总会感概江南的钟灵毓秀,赞叹那些百年老屋的静谥古朴。视线所及,时光仿佛停止流动,泛黄的岁月穿越而来。一树一瓦,一人一溪,皆可入画,或淡墨,或浓彩,或版刻,或线描。






















-------------------------------------------------------------
然而,可以入画的人物,大多是老人和孩子。那些老人守着年轮,重复光阴,这画面透着宁静,更透着孤寂。

那些孩子为画面增添了生气,但过不了几年,他们便将追随父母兄姐的步伐,投向城市的怀抱。这些村庄和小溪,只是回忆的背景。


















--------------------------------------------------------------房屋是通人气的。那些老屋,由于缺少人的照料,可能正在经历建成以来最严重的朽坏,尽管这样让它看上去尤显沧桑。如果有人向你夸耀这种老屋冬暖夏凉、最宜人居,请不要相信,真相是:那坐在门前的老人,平生最大的期待是住上水泥现浇的楼房。

这种期待有两种意境,一是那些老屋潮湿、昏暗、容易滋生鼠虫、缺乏卫生设施;二是翻盖新房,意味着家境富裕,儿孙出息,是光宗耀祖、人前长脸的够象征。
所以,即使在最偏远的村庄,我们也能看到新建的水泥砖房,但它们的历史使命只是对主人“成功”的注释,对挽救逝去的乡村,无能为力。












-------------------------------------------------------------
我相信这只是一个缩影,在无数的中国传统村落,空心化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事实。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外出就业,留下几亩荒田,几口老小。

只有在春节,他们才会匆匆相聚,整个村子在烟酒和鞭炮的味道中被突然激活,然而至多等到元宵,便又归于一片寂静。

那些留守的人开始期待下一个冬季。















-------------------------------------------------------------
酒后茶余,常有朋友聊起终老田园的话题。我却以为,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没有几个人能做到抛开一切社会关系,隐居山林;也没有几个人有本事搞定产权,建一处心仪的园林。民宿、村居的确是近年来的时尚,也会有不错的产业前景,但这只是我们休闲的驿站,不会是老去的终点站,也无力成为农村社会转型的中转站。









-------------------------------------------------------------人类这一路走来,原始社会仅存朦胧印象,农业社会是久远而又深情的回忆,一百多年的工业史,尚不能洗尽我们对泥土芬芳的依恋,不能阻隔我们对田园山林的思念。然而,人类的进化却又将自己赶进了城市的森林,有的人已经厌倦,开始回身眺望远去的乡村;更多的人满怀憧憬,正在匆匆奔向都市的旅程。

无论厌倦还是憧憬,城市已经注定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生栖之地;无论想还是不想,村落已经注定将要告别我们,成为我们演化进程中的一段漫长而又短暂的历史。它将活在回忆里。














乡愁残破,故乡田园,渐成飘渺。



我一直相信,无论技术如何突破、审美如何变幻,摄影最大的价值在于纪录,为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世界定格真实的影像。因为它的存在,我们至少对飘渺的过去多一点真实的印记。汪小泉入选全国十佳的这组照片,固然有被专业评委认可的光影捕捉、创意角度等等专业水准,但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镜头背后关于故乡的一声深沉叹息。这叹息透过时光凝固的画面,在曾经与泥土为伴的一代人心中,长久地回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看到的如画乡村,我看到的残破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