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地流菍 发表于 2017-7-10 14:18:31

朱熹祖坟的传说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在国内外的声望都很高。婺源的百姓把他尊为圣人,当地有句民谚,说婺源出了“三仙、四相、一圣人”。“圣人”指的就是朱熹——朱老夫子。有关他的民间传说很多,这里只记下一二供参考。
  说的是婺源晓林乡(文公山所在地),有一看风水的先生,帮人看地很灵验。这位先生姓吴,据说他当年在皇宫里测过风水,有神算之称。有一回他到婺源,同徒弟从文公山上经过,忽然闻到一股异样香味。徒弟说:“看来此地要出妃子或娘娘了”。吴先生说“不是胭脂粉香,而是翰墨香味,此地必有圣贤出,是块宝地啊”。二人便在山上测了起来,在山的背面,还找到了一眼翰墨泉,那井口形状象墨盒子,那水是黑色的似墨汁,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吴先生掐指一算,几日内定有人找他看墓葬风水。果然不久,朱熹第四世祖朱惟甫之妻程氏病故,朱家派人找到他,吴先生和朱家交情甚厚,而且也只有他们家的先人才配得上这块宝地,于是就把日后有灵验能发迹之事明说了。他还嘱咐朱惟甫,此风水墓穴要自己动手参与挖,要挖到如有“碎碗吃饭、葛藤系腰”的景象出现,方可停止。
  朱惟甫言听计从,同乡人一起上山挖墓穴,每天挖土不止,因离家远,中饭是一村妇专程送来的,她每天挑着担要走几十里路,连续送了许多天,累得腰酸腿痛。有一天,快到墓地时,脚绊着葛藤摔了一跤,把一担饭菜全散了,饭碗打碎成碗片,挖墓人都责怪她,可有什么办法呢?离家又那么远,肚子又饿,大家只好拿这碎了的破碗盛饭吃。朱惟甫见此景,心中暗喜,吴先生讲的“碎碗吃饭”灵验了,可“葛藤系腰”呢?村妇告诉他,刚摔了一跤,裤带断了,就只好用一根葛藤先系上。朱惟甫马上通知大家立马回去,墓地不用再挖,可以了。
  待下葬那天,棺木已抬到山上,可吴先生却不让入土,说是在下黄金(即撒石灰)之前,还要有三种景象在一个时辰内出现,否则不宜入土。这三种景象是“鲤鱼上树”、“头戴铁帽、脚穿套鞋”、“人驮马、马还要驮牛”。说来也怪,吴先生神算,这几种违反常理的景象一个时辰内都出现了。因群山岭上有人来此奔丧、立墓,村民觉得稀奇,都围拢过来看。先是一位网鱼的村民,或许觉得手里提的鲤鱼有些沉,于是就往树上一挂,不就是“鲤鱼上树”吗?大家在围观的人群里还注意有木工从邻村做手艺回来,肩上扛着固定树木用的作马(三角形),作马的一只角上挂着刚割来的牛肉,不是“人驮马、马还要驮牛”吗?还有一村民是放鸭的,所以晴天穿着套鞋。忽然之间下起几滴雨来,另一位汉子因图方便就把买来的铁锅倒扣在头顶上了,又有了“头戴铁帽”。这些景象都出现,程氏夫人顺利下葬。别说,此处还真是风水宝地,听当地人讲,棺木入土后不久,文公山岭一面田里的水没有了,另一面坑里的水也没有了,全干了,水份被吸收,所以这边的村子取名叫干坑,那边叫干田,现今还这么叫,只是干坑村因出了几任官员,后改叫官坑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熹祖坟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