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忘贫 发表于 2017-7-7 09:59:06

中央电视台《北纬30度中国行》婺源为什么这么美?

婺源的美不仅仅是小桥流水,青山绿草,也不仅仅是雕梁画栋,白墙灰瓦。走近一个个古村,就能发现最有意思的是婺源人在生活里暗藏在细节中的智慧和文化。
一、建筑细节之美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徽派建筑的美学趋向,是古徽州独特的人文环境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艺术结晶。徽派建筑 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徽式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二、生活智慧之美

自古以来,婺源就是礼仪之邦,民风俭朴,讲究坐不争上,食不争多,行不争先的“三不”礼节;与人交往,诚售为上;与人交谈,书往往来,对人尊呼,对已谦称;入私塾学馆,尊师为父。
对长辈按辈份称呼,平辈间称哥称嫂或直呼其名。对店主称老板、老板嫂(娘),对雇员、工匠称师傅。对有学识的人称先生。对老人称婆称公。邻里之间,有带小孩名称呼某家爸、某家*的。本县民间,向来聚族而居。族人人相见按字辈称呼,虽年高而辈分低者,仍称哥道弟,平辈之间直呼乳名。已婚妇女对男家长辈或平辈,随子女称呼,如夫兄称伯,夫弟称叔,夫嫂称伯母,夫弟称叔母;对丈夫父母称公婆;对丈夫叔伯夫妇及祖辈称叔公、叔婆、伯公、伯婆,太公、太婆。亲族以外冠以对方男子名讳,老者呼某某公,某某婆,中年者呼某伯、某伯母,某叔、某婶。家长对孩子自幼教会称呼。


旧时,祭祖、敬神、拜年、祝寿、新婚拜堂、幼辈拜会长辈、下级拜会上级均行跪拜礼。平辈相见,男子以抱拳作揖为礼,女搭手躬腰道“福”。来客要请坐、奉茶、敬烟。为到家中的客人斟茶不能满,而酒是要斟满的,有“浅茶满酒”或“七分茶八分酒”之说。乡间待客更为热情,多以煮荷包蛋或以鸡蛋煮面条招待。客人进餐,小孩不得入座挟菜。给客人端茶、送饭须双手捧献。客人告辞须加挽留,告别时须送客出门,并招呼“慢走”、“有空来嬉”。路遇外乡熟人,要招呼回家吃饭。
三、读书勤学之美

婺源历代名人辈出,各大文臣武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唐末名臣 胡学 (公元865—906年)清华人,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擅自一方,胡学任河东防御骁骑将军,说服朱温降唐,劝说沙陀贵族李克用增援河东;厌倦连绵不断的战争,请求卸去军职解甲归田;以新安郡开国男退居清华,正气凛然怒斥董昌称帝。
南宋名臣、文学家朱弁 (公元1085—1144年)松岩里(紫阳镇)人,奉使被囚金国17年忠义守节,金人诱逼他到金国做官,他严词拒绝,道:“自古交兵,使在其间,言可从则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要变节做官?”在金期间,撰写了《风月堂诗话》等诗文集;其文援据精博,曲尽事理,词气雍容,不蹈险怪奇涩之弊。
南宋名臣 汪澈 (公元1109—1172年)大畈人,他是婺源“三仙四相一贤人”中的“相”之一,曾官至南宋参知政事,被称为布衣宰相;为官几十年,多次向朝廷举荐人才,任枢密使时,推荐了118人为朝廷选用,唯独不荐自已人,他说:“臣起寒远,报国惟无私”。
明代父子尚书詹同、詹徽 同、徽为父子,浙源庐坑人。詹同学识渊博,才气横溢,官进吏部上尚,与侍讲学士宋濂编纂渡江征讨平定的历史《日历》、《皇明宝训》,诗赋“体物浏亮,铿铿作金石声,萃美凤之彩毛,撷天花之奇馨”;詹徽官居太子少保兼吏部尚书,勤于政事,刚决不可犯,因“蓝玉党案”胡乱牵连,执法官突然成了阶下囚。
明代吏兵两部尚书汪鋐 (公元1466—1536年),三战屯门,以成功仿制葡萄牙军先进的佛朗机火炮和战船,抗击葡萄牙殖民者并大获全胜,首次师夷之长技以驱夷狄的成功战例;三次上疏,大力推广使用西方先进武器,使三边要塞都广泛实施了兵器改革,增强了防御能力;掌管都察院加任吏部尚书,将吏部作为治理弊政的重点,建立“精考察、禁逢迎、戒奢侈”等制度。
明代官吏潘珏、潘珍、潘旦、潘选、潘鉴、潘锜、潘潢、潘镒、潘釴、潘士澡、潘之祥 明代,桃溪十里潘一族中有十一人中进士,其中任尚书、都御史等正二品者4人,历任工部尚书、兵部尚书、两广提督的潘鉴为官清廉,勤于政事,每赴一任都政绩显着。先后历任吏、刑、工、兵四部尚书的潘璜为人谦恭谨慎,大是大非面前必出正直之言。“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成为婺源乡间广为流传的佳话。还有作官不奉上的按察佥事潘珏,进谏丢官的兵部侍郎潘珍,才优操正的工部尚书潘旦,风裁严肃的按察佥事潘选,才优并茂的左参政潘镒,清廉谨慎的右参政潘釴,克已正身的尚宝司卿潘士澡,刚正廉明的参议潘之祥。
清代理学家、文学家汪绂 (公元1692—1759年),段莘人,少年时十日难得一饱,未能从师求学,但是他学问渊博,六经、乐津、天文、地舆、阵法、术数、医术无所不通,着书达数百卷之多;他与江永齐名,时人评论说:“生朱子之乡,志朱子之志,以发明朱子之学而无歉乎朱子者,则双池先生是也。
余棐 (1501—1530年),字子忱,号率峰,沱川篁村人。明嘉靖丙戌中进士,传胪,翰林院庶吉士,丁亥出为大理寺右评事,戊子典广东乡试,庚寅卒于官,年仅三十。着作有《率峰集》、《率峰先生遗稿》、《举业论草》等。
余煌 (1764—1840年),清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沱川篁村人。《婺源县志》载:余煌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品行端方,博览群书,工诗、古文辞,所着书皆能援证古今。尤精天文历算,尝预推嘉庆甲戌(1814年)以后十年日月交食,分秒时刻皆准。着述甚丰,有《春秋求故》四卷、《天官异考》、《夏小正星候考》、《长历》、《二十星距离》、《二十八宿距离推步考要》二卷、《勾陈昝度》、《勾股正义》、《日星测时新表》二卷、《中星表》、《新安揆日定方便览》、《预测十年日月交食分秒时刻》、《弧角简法》四卷、《垂弧捷术》、《次形八线用例》、《读书度圆记》十卷、《读书度圆续记》十卷、《诸家世实异同》、《星名异同录》、《参订天官考异》、《衍谈录》二卷、《勾股、三角、八线诸法纂要》四卷、《吹壶草》六卷、《北征草》、《芝阳草》、《九九吟》、《梅花书屋集唐》、《咫闻录》二卷、《野云诗余》、《诗鲭》、《梅窗余墨》四卷等传于世。其中《二十星距离》一卷、《勾股晷度》一卷、《日星测时新表》二卷、《弧角简法》四卷被收入《四库全书》。
四、传统习俗之美


杀年猪,腊月里,婺源农村的家家户户要杀年猪了,杀年猪时,屠夫挨家挨户上门帮忙,热情的婺源村民有谁家在杀年猪,就会宴请亲朋友好友前来喝酒助兴品尝“杀猪饭”,其热闹非凡不亚于年夜饭。

婺源的农村过年要准备“炒米片”(即冻米糖)、“糖子(麦牙糖)”等过年的食品了,这时候走在婺源乡间,空气中弥漫着炒南瓜籽、葵花籽、花生、黄豆、番薯梗、炒米等馃子的香味,龙山、中云一带的节日零食是油炸或炒制的“米脆”,而沱川、段莘一带特殊的节日零食——“苞芦松”,油炸得金黄的,又香又脆。

婺源的各个村落都迎板龙灯,在婺源话中,“灯”与“丁”同音,有着祝愿人丁兴旺、庆贺吉祥如意的意思。正月十三,是起灯的日子,婺源民间的乡村,都会抬着板龙灯出巡祈福。正月十八是圆灯,这天舞龙灯的方式与其他二日舞的方式不同(正月十三与正月十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央电视台《北纬30度中国行》婺源为什么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