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唱采薇 发表于 2017-7-6 22:31:11

抗战那些年|绿色婺源的“红色”往事

一直以来,婺源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外界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是镶嵌在赣皖浙三省交界处的一颗“绿色明珠”。但是您可能不知道,绿色婺源在抗日战争时期也留下了这些“红色”往事。


  婺源大鄣山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山中神秘莫测,深谷纵横,最高峰海拔1620多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红色革命根据地。1936年4月,在鄣山顶村后的庙里召开过中共赣、浙、皖省委扩大会,至今长长的石碑还立在那里。山中这个洞为红军领导人的临时指挥部,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洞”。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婺源第一次进入婺源  1934年7月7日,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的率领下,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转战,于9月中旬由浙西抵达皖赣边。9月29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从安徽休宁县岭南三溪出发,越东流岭,进入婺源东北部的段莘、溪头地区。当晚在段莘阆山宿营,指挥部、政治部驻阆山曹家祠堂。阆山附近坦里、曹家、王家、外山、碎石坞等村群众纷纷腾房子、烧茶水,慰问红军,还将各户筹集来的50担大米送到红军驻地,给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大力支持。  9月30日,先遣队主力下阆山,向婺源北部清华、浙源前进。10月1日,在清华村附近三望源与国民党四十三旅阻击部队接战,激战数小时,傍晚击退国民党阻击部队,攻克清华。当晚,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清华、新桥湾、岭下、沱口、里村等地宿营。次日,先遣队经沱川,转入安徽休宁县境。
第二次进入婺源  1934年10月21日,迂回转战在皖赣边区祁门、秋浦、浮梁一带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接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电令,向闽浙赣苏区转移,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  10月28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浮梁县的内钱、外钱进入婺源,经清源、冷水亭至石硖、凹山、大源、西坑、张村,并在这一带宿营,这一带是婺源西南苏区,当地群众得知是来自中央苏区的红军时,无不欢欣鼓舞,纷纷杀猪送粮、烧茶煮饭犒劳中央红军。次日,浮乐婺中心县苏独立营配合红七军团行动,经溪头、杨家墩、彰睦,到达婺源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洙坑。  30日凌晨,红七军团在浮乐婺独立营的配合下,经婺西南太白镇的岭西、杨村,在石田村附近禾向滩抢渡乐安河。苏区群众组织担架队、运输队随同前往。是日,在禾向滩与国民党军第五十五师发生激战,战斗从傍晚打到次日上午九时,红军大部冲破封锁线,渡河抵达闽浙赣苏区;余部返回洙坑、泽阳一带,后辗转乐平县越过封锁线,抵达弋阳县漆工镇。
第三次进入婺源  1934年11月4日,中央军委电令红七军团与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红七军团编为第十九师,红十军编为第二十师。整编后的任务是:红十九师出击浙皖边创建新苏区;红二十师留在闽浙赣,保卫老苏区。  11月18日,红十九师继续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突破敌军封锁,挺进浙西。同日晚7时,中央军区电令红十军团全部出动,“坚决的争取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以创造皖浙赣边苏区。”  11月24日,经紧急准备,方志敏率红十军团暨红二十师离开闽浙赣苏区首府葛源,挺进皖南。  11月25日,方志敏率北上抗日先遣队从德兴叶村翻越三十里,进入婺源,经钟吕,到旃坑,而后兵分两路,一路经中平,至江湾;一路过洋家溪、吾村,直上大畈。在江湾、大畈等处与敌军接战。当晚在镇头、吾村一带宿营。当地群众为红军煮饭烧水、送米送面表示慰问。翌日,红军一部从中平北上,经岭脚、芙蓉岭、西坑岭、官亭铺,从塔坑越岭进入休宁璜茅;另一部猛攻驻大畈之敌,歼其大部,摧毁敌军祠堂据点。而后继续北上,经西坑、西坑岭、官亭铺,从塔坑越岭入休宁县。
第四次进入婺源  1934年12月14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潭家桥一战失利,遭敌前堵后追,陷于被动,辗转迂回在皖赣交界区域。1935年1月3日,方志敏率部从休宁鹤城等地越岭进入婺源北部沱川,4日,经浙源进到婺源东北的官坑、裔村一带。当日,敌军四十九师伍诚仁部,从休宁流口翻越浙岭追至婺北浙源凤山一带;敌军补充一旅从休宁山斗进占婺源东北的塔坑,企图堵住先遣队,防止先遣队入休宁,绕浙西入赣东北。  1月5日上午九时,先遣队后卫部队与尾追之敌四十九师二九一团在裔村禁止岭展开激战,先遣队顽强地击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接战三个多小时,先遣队分两路撤出阵地,分别由段莘、晓庄向婺东北的溪头方向转移。裔村战斗,先遣队击毙敌军少校团副王瑞及官兵28人,先遣队牺牲约百人。同日中午,先遣队先头部队赶到溪头,在敌军补充一旅王耀武部由塔坑扑向溪头之前,抢占了溪头与塔坑之间的杨帝岭。下午二时,敌军向据守杨帝岭的先遣队发起猛烈进攻,战斗持续到天黑。先遣队趁夜冲破敌军拦阻,绕杨帝岭西北侧,北上青石,经斗越山岭进入休宁的汉公坑、山斗一带,转向浙西开化。
那些年的血色记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战那些年|绿色婺源的“红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