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知名导游 发表于 2016-9-1 11:35:22

汪口俞氏祠堂


汪口第一次来只看了个祠堂,第二次来,景点的大门都改了,改在村的一头,所以看祠堂必须走通整个村寨,即先参观民居和码头,才能见着村寨另一头的祠堂,看的点就增多了。但汪口的主要景点还是俞氏祠堂。

大家要问你什么景不好写,怎么写起祠堂来了?其实婺源农村除了前面写的特色外,它还有一绝就是祠堂建筑。汪口俞氏祠堂可不简单,是皇帝赐建的,所以它与众不同,能完整保存到今天,真是不易啊!我们吴姓在江苏宜兴太湖边的祠堂早已荡然无存,破“四旧”破掉了。当今全国保存最好的要数山东曲阜的孔家祠堂了。

我现在认为,一个国家有国风、一个学校有校风,一支步队有战斗作风,一个家族有家风,这些风尚是多年去粗存精、积累起来的风尚,大多是好的,所以一个姓氏保存或建一个祠堂未必不可,不仅可光宗耀祖,还可以激励后人,继承家族优秀传统,发扬光大,这又有什么不好?我看负面影响并不多。

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它建于清朝,占地大约一亩左右。宗祠内部雕刻十分精细。

宗祠的山门称为“五凤门楼”。“五凤门楼”是宫廷建筑,民间建五凤楼是犯上的,汪口的五凤楼,是由于村中一俞氏文人担任过太子的老师,所以是御批建成的“五凤门楼”。

门楼上提写着四个字“生聚教训”,是代表俞姓人希望自己的子孙兴旺,繁荣富强的一种美好愿望。天井廊上的雕刻,以卷云花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内容,层次鲜明,形态逼真,立体感很强。支撑长廊的吊柱,也与众不同。中堂,一般称为享堂是宗族商议大事,制定乡规民约和祭组仪式的重要场所。享堂顶上这两根梁上个各有一个“福”字,一个“寿”字,因此被称为福寿双全。两边的侧梁上“驼峰”的雕刻以“瓜叠延绵”为主,果实累累,象征着宗族的兴旺。牌匾“乡贤”意为俞氏族人中出现了许多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父子柱史”即俞杲父子;“程朱一脉”,指的是程颢、程颐和朱熹,史学界称为“程朱理学”,对程朱理学有很大贡献。

宗祠的后面部分称为寝堂,有两层结构,以往高高坐在上面的是宗族中的族长或辈分很高、声望很高的老者。楼上部分供奉宗族列祖列宗的牌位,楼下有两副画像,这就是俞杲夫妇二人的画像。台几上的三个牌位是俞杲自己和他的爷爷与父亲三代人。

俞氏宗祠,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口俞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