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知名导游 发表于 2016-8-30 16:04:35

西递文化村”的哲学意义

本人有一篇文章叫“《西游记》的哲学意义”,它是通过《西游记》这个文学题材形式,用来说明和论证其哲学意义——《西游记》所包含的哲学的过程和结构,主要是哲学过程。本文“‘西递文化村’的哲学意义”主要是通过西递村古民居素材,用来完成对“哲学发展”的说明和论证,达到以偏概全,以小见大的目的,用具体案例说明哲学体系中的哲学发展。

本文的题目确定了所要论述的过程,先是对西递村作为文化村之文化特性的认识,寻找出西递文化中的哲学精华;再是根据“哲学发展”所指,论述西递文化在哲学发展中的表现,用“西递文化村”案例说明“哲学发展”。

2001年第10期的《资料卡片杂志》有一篇“我国的世界遗产知多少”①,文章指出:截止2000年底,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拥有27处被批准正式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紧随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之后,总数跃居世界第四名。27处中文化遗产20处,自然遗产3处,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西递排在文化遗产最后一名,“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东等地,2001年11月列入)”。

2001年9月,本人有机会到黄山学习参观,在西递村参观了近三个小时,游览了一些主要景点。边看边听讲解,加上自己好古喜文,西递之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之后,文化村在脑海里总想把它表现出来,但又不得要领,只好把参观所见所闻理会成文化模式,问题在于:西递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性?这种文化形成和维持古村落宗族大村的原因?西递始祖胡氏昌翼公研究的又是什么经学?即是经学,必有传承,闲暇奇问之余,翻开《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②,查阅胡氏条文共有五、六处,记得西递村敬爱堂里有一楹联,“十干衍派源流远,七哲名字气象新”,才明白胡氏宗历史上曾出过七位哲人。继尔查看地图,方知辞典中胡氏均出身在黄山百里之内的泾县、绩溪、婺源,旧属徽洲。根据这些条件,才慢慢地理会出西递村的文化根源,它来自两大方面——思想和生活。思想文化具体落在“经学”文化上,生活文化依据历史和地理因素,又可分为读耕文化和建筑文化,其中读耕文化在明清又演化成商读文化。文化特性即明,始作“文化之旅”③。

“文化之旅”首推经学文化,这要从昌翼公的身世说起。据宗谱记载,胡氏的始祖是唐朝末代皇帝李(者处)的弟弟,昭宗皇帝李晔的小儿子,当年因避朱温叛乱,刚出身的皇子被奶娘偷偷带到家乡江西歙洲婺源,后随奶娘丈夫姓胡,取名昌翼。胡昌翼成人后,考中胡经科,后来知道自己的身世后,终生不愿为官,专门从事经学研究,成有明经理学和明经书院。这一支胡姓,也以“明经胡”自称,在五代时五世祖士良公迁移西递定居自今,已有九百多年。村中的家祠“追慕堂”供奉的不是胡氏始祖,而是远祖唐太宗李世民。又有民居天井皆朝内,叫“肥水(财富)不外流”,村中多秦汉古音,皆是西递人不忘自家唐朝皇族的建筑遗存。

村中宗祠敬爱堂里,现存一块三米见方“孝”字大牌匾,相传是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手笔,“孝”字将字、义、形、情巧妙地融为一体,上“老”下“子”,左“人”右“猴”,是书如画,犹如神助。朱熹出身休宁豪门,离西递仅十余公里,留匾存世八百余年,“孝”字又是祠堂重臣,这就引申出宋明理学与西递经学理不清、道不明的微妙关系。

宋明理学是宋明之际的官方学术,又称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作为正统学派的创始人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祖籍均在徽州,因而理学的中心在徽州,其派系从南宋到清朝维持六百多年,表现出来的文化又称徽州文化。而西递村的经学源于昌翼公,唐朝盛行佛道,他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没有遁入空门,而是选择“经学”作为自己人生目标,无意之中,对中国传统学术有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虽说有关昌翼公的资料有限,无法推断是西递村造就了宋明理学的外部环境,还是胡氏昌翼成就了一代大贤朱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昌翼公研究的经学早于宋明理学,表现出来的西递文化又是徽洲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这么说,西递文化不仅是徽州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徽洲文化的缩影。西递之行从其建筑风格和文化遗存来看,西递作为文化村,不愧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标本。

由思想表现出来的文化,是哲学研究的范畴,同样,思想文化向生活文化的转化,也属于哲学研究的范围。西递村的经学文化在向耕读文化转化中,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哲人,历史上记载有七人,真正苦读苦学者又有多少。西递村的发迹是在明清之际,当时的生活文化已由耕读文化变为商读文化,这种文化造就了一大批举人、官员和商人。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了西递村人的素质,为官经商者又为西递村带来了财富,这种良性循环即保证了西递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又为西递人创造了一大批儒官雅商。西递村全盛时期聚集成“三千烟灶、三千丁、万余口的宗族大村”。西递之行所看到的一幢幢古民居建筑艺术品,正是上述文化遗存下来的建筑文化。

从昌翼公研究经学开始,到今天西递文化村的形成,已经有了千余年,西递作为文化村落,其文化经历了从思想到生活的层次;又在生活文化中由耕读文化向商读文化转化,最终落脚在建筑文化。这一切,不仅于中华民族封建社会的兴盛极其相似,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与中国的哲学发展十分相似,即形式不同,内容相似。

哲学发展是专门研究哲学体系中哲学发展史的哲学课题,它属于历史范畴。在本文中,针对西递文化村而言,哲学发展只规定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之内,界定在中国传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所要阐明的中国传统学术的哲学发展部分。中国由《山海经》记载的诸多方国到现在的大国,上下五千年,其哲学发展史是从《易经》开始。《易经》代表了中国传统学术中的主流和开始,其哲学成份的内容是易学,后有春秋的儒学和道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儒学在汉朝正式确定为官方学术,以后就作为历朝的官方学术,虽然唐朝有外来佛学加入,其主流依次是汉唐的经学,宋明的理学和心学,明清的朴学。这种中国传统学术中哲学发展主流是一贯地传承下来的,只是学术的形式和内容随着社会和历史原因有所变化。昌翼公所研究的经学,介于这一哲学发展中汉唐经学与宋明理学之间,所产生的经学文化,不仅影响了徽洲文化的程朱理学,而且成就了西递村无数的哲人和思想者,使思想文化能够向生活文化的转化,最终形成西递宗族大村,当选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西递文化村”的哲学意义在于,西递村的经学文化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中表现的形式不同:西递经学只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中的一小节,支流,属民间学术,带有宗派家族色彩。形式不同,内容相似,由经学文化反映出来的思想文化是与中国传统思想一脉相承的;由西递文化表现出来的文化特性,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这些都将说明了西递文化不仅是徽州文化的缩影,而且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缩影,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缩影。仅以商读文化中的修身、持家、仕政、经商为例,这种意识加上治国,正是国人当今需要继承的一种文化,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递文化村”的哲学意义